IPO重啟誰的眼淚在飛
財封麵
作者:薛原
相比2012年底800餘家待審企業,由於上市財務標準提高等原因,目前IPO待審企業數量縮減了25%左右,但仍有600餘家在列。如果每個交易日上市一家,那也要近三年的時間來消化。IPO的血盆大口,吞噬的不僅僅是血肉,更是二級市場羸弱羊羊們殘存的信心。
在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凶惡的灰太狼被打跑後,總要留下那句狠毒的詛咒:“我一定會回來的”。喝羊血、吃羊肉是狼的本性,所以狼無時無刻不惦記著肉肥味美的羊。
A股20餘年圈錢史,走樣的IPO就像那隻貪婪的灰太狼,一個令二級市場中的羊羊們不寒而栗的狠角色。盡管也一度被趕跑過8次,但它總能卷土重來,再次露出冷森森的鋼牙,掀起股市陣陣腥風血雨。
在經曆忐忑不安的煎熬與等待後,6月7日晚間,證監會突然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製改革的意見》。此舉意味著第八次停發新股後7個月,那個凶殘無比的灰太狼隨時將在某個風高月黑的夜晚殺入羊圈!
IPO重啟 屢造A股血案
2012年11月,迫於A股市場的持續低迷,證監會第八次暫停了新股發行。隨後幾個月,股市獲得了喘息之機,上證指數一度由2000點上攻至2400點附近。
本次新股發行再出籠,對正處於經濟複蘇動力減弱、市場參與者寥寥、指數尚在2100點附近掙紮的A股而言,無異於晴天響雷。端午節前,A股便以6連陰的坑爹方式,為灰太狼回歸彩排。節後的首個交易日,更是出現單日3%的跌幅,6月20日,又大跌2.77%,上證指數創出年內新低。一個“狼來了”的消息,就已經讓一批羊羊們屍橫遍野。
市場對新股發行重啟的強烈反應,並非沒有道理。從曆史看,A股共有7次IPO暫停和重啟。其中,1996年1月第三次重啟時,股市正處於1996~1997年牛市前夕;2006年6月第六次重啟時,A股市場已處於大牛市期間,從而沒有對當時股市中期走勢形成較大衝擊;其餘5次IPO重啟,都曾經導致市場中短期走勢出現惡化,甚至影響到長期行情的健康發展。
最近一次是2009年6月末,停發8個月的新股再次重啟發行,很快股指短暫衝高3478點,就告別當年牛市,一路下跌至8月底的2650點附近。自此,2009年至2011年連續三年,A股市場IPO總額居全球資本市場首位,其中2010年IPO融資達到4882.63億元,相比2009年的1879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59.9%,更占據了2010年全球IPO規模的近四分之一。
從此間的股市表現看,2009年第七次新股重發後,A股市場走勢也實際上進入了長期的下降通道,指數再未觸及3400點,反而從2300點到2100點再到1949點,接連創出調整新低。
股市長期低迷的元凶
那麼,作為證券市場基本功能的新股融資,緣何頻頻引發A股血案。
長期以來,我國現行的新股發行體製,在價格區間的確定、網上網下發行比例、網上認購約束等方麵,均與海外成熟資本市場存在較大的差異。加之新股發行規模、速度遠遠超過市場承受力,因此IPO成為影響國內A股市場漲跌的重要因素,被投資者深惡痛絕。
以新股定價為例。成熟的新股定價機製,是二級市場投資權益的保證。像香港市場從1999年底成立創業板以來,板塊內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中樞在26倍左右,截至2011年,10年間的平均市盈率為28倍。
而2009年以來,我國新股發行的平均市盈率都在40倍左右,2010年新股發行的平均市盈率接近60倍,創1993年以來的新股發行市盈率的新高。高價、高市盈率發行,給二級市場帶來嚴重後果。
除此之外,IPO竭澤而漁、過度擴容造成股市嚴重失血,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據統計,自2001年6月至2011年12月,A股股市融資金額高達3.83萬億元,其中首發募資1.84萬億元,是前11年的7倍。因此,我們看到了A股指數10年漲幅為零,A股市值卻猛增的怪象。以2011年為例,兩市共迎來了276隻新股上市,平均一天就有1.15隻新股發行,發行股數合計160多億股,募集資金27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