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8周減壓自練習(1 / 3)

1.原始本能

壓力是所有生物原始本能的一部分——自我保護的本能。

對刺激的額外壓力反應則是一種習得的瓜,它已超出了自我保護之所需。任何可以學習而得的行為,同樣亦可以非習得的。壓力處理的重點並不在排除維係生存所需壓力,而在於學習控製與處理我們對任何刺激所作生理反應的程度。薛利創了一個新字——壓力器(stressor)——來描述任何能引起壓力此種重量激活狀態的刺激。所以,學習處理壓力,即意味著學習處理我們對日常生活持續麵對的壓力器的生理激活反應。這是一種精神運動性(psychomotor)的技術。從自助練習1起,我們就開始學習此種技術。

自助練習1:基本練習姿勢

1.1躺臥地板上,若覺得地板太硬,則躺在有靠背的長椅或床上,雙腿伸直,微微分開。如果您覺得頭部不舒適,可以在頸下放置一個枕頭。如果覺得背部不舒適,可以將膝蓋彎曲。

1.2將手臂放置在身體兩側,雙手離開身體約有數時,手掌向下。或將雙手(分開)放置於腹部,手肘貼於地麵。

1.3閉起雙眼。

1.4注意你自己的呼吸周期。留意當你吸氣時,胸腹都有微微的鼓起;而當你呼氣時,胸腹則微微落下。用心體會你自己的呼吸節奏,注意它經常而不固定的變化。

1.5現在稍微深一些地吐氣,但不要用力,讓你腹部與肋間的呼吸肌更多一些地得到鬆馳。

1.6當你稍微深一些地吐氣時,讓自己的體重整個地卸在地板上,或你所躺臥的東西上。

1.7現在注意,當你躺著留意自己的呼吸節奏時,神經係統的興奮狀態就慢慢舒緩下來,你開始有一種寧靜的感覺。每天練習2次,各做10到15分鍾,連續一個星期有規律地做。如果你的壓力很大,覺得自己實在抽不出時間來,那麼試著在剛睡醒及臨睡前做。若能在日間再用少許時間做,則進步更快。一旦你掌握了訣竅,就可以隨時隨地做這練習,例如坐在在巴士、火車、飛機、或汽車上——隻要你不是正在駕駛——時,都能進入寧靜狀態。

當然壓力處理並不僅是躺在地板上這麼簡單,這隻是一個開始。然而,這個學習過程的起點,卻將成為未來幾個練習的基礎。

了解壓力器

如果你堅持閱讀至此,就表示你已經接受了漢斯·薛利(Hans Selye)的壓力概念,或至少你願意就他所說的看看會導出什麼樣的結論來。如果壓力是當你麵對刺激作出反應時,所有發生於你內部的生理變化的話,那也就意味著並非所有你遇到的刺激(如果你喜歡的話,也可以稱之為“力量”)都的壓力。為了避免類似的混淆,薛利創了“壓力器”(stressor)這個字,來描述在你每天所遇到的大量刺激中,那些有潛力令你作出帶有壓力之反應的刺激。有些壓力器是稍縱即逝的,它引起瞬間的興奮或歡欣。有些壓力器則持之以日、周或月,造成你習慣性的高壓力反應,你經常處於一種備戰狀態,你的細胞、組織、器官產生了變化,它們開始有了一種或數種的明顯病變,又或者,你在行為方麵的變異,也指出你在心裏上的失衡。

我們所遇到的壓力器,可能在我們內部,也可能在我們的外部環境之中。內部的壓力器包括痛苦、疾病、記憶、意念、罪惡感、叛逆性野心、不良的自我概念等。外部的壓力器則包括諸如熱、冷、噪音、交通號誌、不明爆炸聲、其他任何無機性的刺激等。另外也包括有機性的事物,諸如狂吠的惡犬、蜘蛛、蛇、昆蟲等。然而我們所遇到最主要的壓力器則是人,人際關係是造成壓力的最主要來源。

壓力器不單指我們間偶遇的刺激。正如我們無時無刻不呼吸空氣一樣,有些刺激是時刻地伴隨左右的,即使睡覺做夢時,也會進入夢中。我們藉由各種感官來感遇這些刺激,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而假設任何一種感官有了缺陷,我們也許會經曆到更多的壓力。對某些壓力器,我們一點也不作反應;對某些壓力器,我們隻有輕微的壓力反應;而對另一些壓力器,我們會有相當高程度的壓力反應。這些反應可能是短促的,也可能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我們所有的壓力反應都具隻有累積的效應,它們在一開始時候就敲響了疾病和身體失去效能的警鍾。列出一些我們在工作及個人生活中常見的壓力器,這些壓力器在我們身上發生作用,而我們也對此有所回應。

這張表並非完整無缺的,你可以在每一行加入自己的壓力器。現在讓我們更仔細地看看這些壓力器。由於讀者所從事的行業不一,所以讓我們從個人的壓力器開始。

快樂家庭

無可否認,生活中與你最親近、最親密的人,往往成為我們最不能避免的壓力器。盡管詩人、填詞人、小說家如何努力地描繪婚姻的美妙,事實上,夫妻及親子關係仍是構成壓力的最大溫床。家庭是發展深入及愛的關係的重要單元,但我們卻也不能不承認,各種身心的傷害或致命的打擊,最可能發生的地點就是自己家裏,而並非在陌生城市的黑暗街道中。

當我們逐漸成長,大部分人都會有意無意地發展出一套保護表層,這層表皮能夠使其他人隻看見我們希望他們看見的部分,而將我們真實的弱點掩藏起來。在家庭的人際關係中,這種保護層是沒有什麼用的,它會被配偶及孩子、或雙親無情地揭開。夫婦彼此對待所表現出來的言行,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會施於其他人身上,而這些言行並不都是愛的表現。即使在最親愛的關係中,麵紗也經常被撕開,而弱點則受到無情的暴露及攻擊。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壓力就經常維持在很高的程度,甚至會變得無法忍受,並成為生理及心理的病,也成為攻擊與憎恨的溫床,而這些都將取代愛。

妻子、丈夫、孩子的缺陷或疾病,也會成為配偶或雙親的壓力器。照顧年長的雙親,也是家庭壓力的來源之一。陌生人一般隻會引起我們輕微的反應,但假如同樣事情發生家中,也許會導致大量的持續性壓力。

生活變遷

60年代兩位美國研究者,湯瑪斯·霍曼(ThomoasHolmes)及理查·瑞希(Richard Rache),曾探討過不同的生活事件如何影響個體的健康。他們根據與數以千計被試晤談,詢問影響健康最大的事件而得的結果,製定了一套“社會再調節評定量表”(Social Reajustment Rating Sacle,簡稱)。在這個有43個項目的量表中,每個生活事件都有一個壓力值,壓力值範圍從“喪偶”的100分鍾到“聖誕節”的12分與“輕微犯法”的11分不等。

運用所做的研究,遍及許多不同的文化。雖然有些項目並不適用於所有文化,但主要的趨勢總是“日常生活中愈大量的變化,愈可能導致個體患病”,這個結論在各個文化中都是可以成立的。你隻要想一想生活的步伐是如何隨著世界轉變,個人與家庭在居處、收入、社會地位、職業穩定性、文化變遷、家庭凝聚力等方麵的變化而變化時,就不難接受這些改變的確成為缺陷、傷殘、損毀的壓力器了。

在的43個項目中,有24個是直接與家庭內的人際關係有關的,而事實上其他所有項目都間接與此有關。在首15個得高分的項目中,有11個是直接與家庭中的人際關係有關,其他4個則強烈影響家庭的穩定性。雖然目前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地位,也許已不如廿年前,但我們由許多研究所得資料中,仍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家庭雖是愛的源頭,但也同樣是壓力的來源。在以後數章中,我們將更仔細地談這方麵的問題。

內在的敵人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壓力器是來自外界事物。這些外界環境的刺激,引發我們對此產生生理激狀態的壓力反應,我們可稱之為“外因性壓力器”(exogenousstressor)。但壓力器並不僅指這些處於我們外部的人或事,它還包括我們自身內部的記憶、思想、意念、痛苦、罪惡感、野心等,這些都可能激起我們的壓力反應。這些“內因性壓力器”(endogenous stressors)所造成的壓力,也許遠大於任何外在事物,若沒有良好的專業輔助,它也將更難以調適。我列入“個人”列中的其中三個項目:自我概念、氣質、健康狀況,事實上很難歸類為直接的壓力器。我把它們包括在內的原因是,不論何時,這三者對於我們如何對壓力器作出反應的方式,都是極端重要的因素。

如果你的自我概念很弱,也許你會容易遇上能夠激發你反應的壓力器;如果你的自我概念過強,那麼你也許會在與人的交往中,由於自身的弱點而自行製造出一些壓力。具有健全自我概念的人,能夠知道自己的優點及缺點所在,而自行調適至能從容應對壓力器。

你的氣質——意指你現在是哪一類人,是由你過去的生活經驗,以及你對這些經驗的反應累積而成的——也會影響你對壓力器的反應方式,你會恐懼抑或歡喜?忍受還是攻擊?能否處理壓力?我必須強調,你的生活經驗也許並不是很多,但你對這些經驗(刺激、壓力器)的反應方式,卻能將你轉變成現在的這個你。隻顯示這些刺激的一小部分。也許其中有些並非你的親身經曆,但也許正因為沒有這些經驗才——甚至更加——影響“你”的形成。

美國的兩位心理學家——弗芮斯(Friess)及華爾夫(Woolf),曾根據人們對刺激的反應,將人分為五類,包括輕度活躍(hypoactive)——意卻被動、安靜(calm)——像植物一樣的類型,極難對任何事物有所反應;中度活躍(moderately active);活躍(active);高度活躍(hyperactive)。高度活躍者很容易對刺激產生反應,對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很容易情緒化。除了評估上的困難(我們都傾向把自己視為中度,而把他人視為極端),以及當刺激很強時人會發生改變這些因素外,上述分類事實上還是相當有用的。在費德曼(Friedman)與羅森門(Rosenman)兩位學者對心髒病的長期研究中,他們找出一種特殊的性格,稱為型性格(Type A),這種性格比其他性格更容易導致心髒受損。Type A是一種有衝勁、精力旺盛、競爭性強的性格,執意要在任何情況下獲勝,“……他們總想在最短時間內攫取周遭無數難以確定的事物,如果有需要的話,他們不惜反擊一切成為阻力的人或物……”。型性格者經常都是努力工作的高成就者,他們令老板相當滿意,或自己的事業十分成功。但卻多敏為此付出很高的代價,即在年輕時就賠上了自己的健康。

毫無節製地追求成就,正是型性格者無法處理壓力,以及為了成功而損害健康的原因。然而,節製也是要付出意誌力來執行的。

2.健康狀況

如果你感覺很好,也許你就不會對輕微的壓力器作劇烈的反應。但如果你頭疼、牙痛或消化不良,或你是一位處於月經前緊張期的女性,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對平時一笑置之的輕微壓力器出現過度的反應。

職業壓力器

也列出一些經常工作中遇到的壓力器。壓力對於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其主要作用在於維持工作的興趣,以及避免沉悶。但太多的壓力,也會導致工作缺乏效率,甚至出現怠工。對某些人來說,工作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它唯一價值就在於是一種獲取維生所需金錢的工具。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工期、疾病等——都會成為惱人的刺激及額外的壓力器。各種職業都有它獨特的壓力器,而它們之中也有共通之處。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麵臨大量的壓力器,但不同的工人對這些壓力器的反應都不盡相同。對某人來說是一種壓力,對另一個人而言可能是一種樂趣。

“是否升遷”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壓力器。大部分人都想升遷,以得到更高薪酬,或更高的地位。我認識一些在高等學府中任教的同事,因為無法升遷而積憂成疾,這種情形也發生在許多企業中。此外,由於工作勝任而獲致升遷,卻發現無法掌握新的壓力器,這也會造成疾病。

在工作中被孤立也經常是壓力增加的原因。在壓力處理中,社會支持幾乎可以說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當我們無法與其他人分享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時,很可能我們內部的慢性壓力水平已非常高了。自殺是所有壓力器的最終答案,而這個意念也許會經常浮現出來。

在任何時候,無論醒著或睡著,你都會麵臨許多的壓力器。在中“你”處於中間,而有些壓力器呈現在“個人”的或“職業”的一邊。對其中的一些壓力器,你會有生理激活性的反應;而對另一些則毫無反應。你的壓力水平,就是你對這些不同的壓力器反應方式的總和。

不確定性原則

在某個特定情境中,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這也是喚起壓力的重要來源之一,而這是我們都有過的普遍經驗。如果一個壓力器出現,而你知道如何去掌握它,那麼它隻會引起輕微的生理激活狀態,甚至還可能令你覺得十分有趣。當不確定性的程度增加,壓力的程序也隨之增加,因為你必須運用更多的精力去適應它。它也許很有趣,也許是令人興奮的,但也可能是具有壓倒性力量、令人無法抵抗的。一旦你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壓力,就可以在不確定的情境中保持鎮定,而你掌握曖昧情境的能力也就會大大增加。

自助練習2:鬆馳臉部肌肉

臉部肌肉緊張是壓力反應的一個非常常見的表現。它會導致頭疼、臉部酸痛、頸痛、磨牙。本課將學習如何鬆馳臉部各部分的肌肉。

2.1按照自助練習1的基本姿勢躺下,或舒服地躺地椅子上。

2.2重複做自助練習1(你應已十分熟悉)。

2.3顎肌(jaw muscles):閉上雙眼,上下排牙齒密合。注意此時你的顎是緊而硬的。如果你無法直接由“肌肉感覺,去感受,那麼就用手指遍撫顎部,由口角至耳葉,輕壓你的臉,藉此感受”肌肉感覺“接著讓顎部肌肉放鬆,透過手指及”肌肉感覺,去體會兩者的差異。訊號(緊張感tension)消失了。在你每天的生活中,你經常使用你的顎肌,你在說話和進食便會用它。因此,不要為了應付壓力器而過度地使用它們。當不說話和不進食時,就讓你的顎肌鬆弛。

這樣時,心中藏著壓力感

2.4前額肌(muscles of the forehead):用力地皺起你的眉頭,留意當如此成誇張表現時,出現在你的鼻部上方、前額的訊號。如訊號微弱,就用你的手指去感覺。接著讓肌肉鬆馳,不要皺眉,用手指及訊號去感受兩者的差異。前額肌與你的頭蓋後部的肌肉相連,因此前額肌緊張也會牽連這些相連的肌肉,引起頭痛、頸痛及頭頂端的緊張感。當壓力器出現時,若能放鬆前額肌,則因緊張性的頭痛就不會發生了。

2.5眼外肌(external eye muscles):用力緊閉雙眼,你將會發現不僅眼部的肌肉緊張,整個臉的肌肉也隨之緊張,甚至你身體的其他部分也因此而緊張。接著讓眼部肌肉鬆弛,留意訊號由臉部及身體消失,及前後的巨大差異。當然,你平常絕不可能將眼睛閉得這麼緊。

但是,當你麵對壓力情境時,即使眼外肌隻有輕微的緊張,也會引起神經係統相當程度的激活狀態。學習鬆馳眼外肌,將有助於鬆弛臉部其他部分的肌肉。2.6口外肌(muscles around the mouth):從別人口外部肌肉所表現出來的緊張狀態,你很容易判斷對方有壓力。他們也許會將嘴唇閉得很緊,也許會咬住唇部,或是嘴巴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或是神經質地笑等,這些經常都是無意識的表現。這些動作都是壓力激活的結果,同時會有信息傳達腦部,讓神經係統製造更多的激活狀態。你自己試著做這些動作,注意肌肉出現的“T”訊號。口部及舌頭即使很小的動作也影響“T”訊號,因為這些都是重要的肌肉。接著讓肌肉完全地鬆弛下來,且注意前後的差異。在壓力情境中,你要避免此類的臉部表情。

在我的學生之中,有許多從事需要經常做公開性演說的工作。他們發現鬆弛的臉部肌肉成功演說的關鍵。而要能做到臉部鬆弛,就得曆經各種窘境的磨練。隻要在口幹舌燥、結結巴巴、語無倫次之際,都能鬆弛下來,那麼就算成功了。

在接下來的一周中,試著每天做練習,去體會你臉部肌肉的各種緊張情形。也去觀察別人的臉部緊張。將你學習所得應用在可能成為壓力的工作或家庭情境中,讓你臉部所有的肌肉都放鬆。很快地,這種鬆弛將會成為你對壓力的自動反應。

3.和諧的身體

本章並不僅旨在談論壓力,也幫助指導你如何管理自己的壓力。愈了解壓力能帶來生活的快樂與進境,或反之帶來的痛苦與衰,你就愈會持之以恒地練習本書各章所提供的自助練習。本章以及接下來的第4章,將集中看看我們的身體如何運作,以及極端的壓力為何會導致不同的疾病。

將身體分成各個不同的係統乃是便於了解與研究,有時候也是為了便醫療治理。但這純是一種斷然的劃分。你是什麼?也許是70公斤或更多的複雜組織、器官與係統彼此間的合作,這些複雜的組織、器官與係統,都是由單一細胞所組成的。它們組成看來英俊或醜陋、溫文或粗魯、能幹或笨拙的你。從你的母親的卵子及父親的精子合成的受精卵中,分別從雙親接收了一些顯性特質,而這些將影響你未來的發展。細胞不斷分裂,而你也就慢慢成形。細胞分化為各不同的組織——神經、肌肉、軟骨、脂肪、骼等。組織又形成各個器官——大腦、心髒、肝髒、腎髒、肺髒等。並發展出不同的係統。但在受精卵中所具有的統合性,卻仍存留在你成熟的軀體中,雖然此時身體的細胞已增長至以億計,組織器官複雜,各部都有專業的知識來加以描述說明。這個發展的過程,可以表達如下:

如果所有係統中的細胞處於最佳狀態,那麼你就十分健康——事實上對於所有動物,包括人在內,這都是一種罕有的狀況。假如一個組織內的某些細胞失去了正常功能,那麼這個組織就有所缺損,而它所在的係統也會有某種殘障。這也許是我們大部分人在大多數時間內所處的狀態,而我們對別人友善的關於健康方麵的問候,卻總是回答:“很好!謝謝!”。我們忽略了呼吸係統的毛病、輕微的胃病、膝部的痛楚、以及背下方的刺痛。

當組織中大量細胞因傷害或感染而遭損壞甚至死亡時,我們所吃所喝、以至周遭所發生的一切變化,都將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壓力,器官和係統的工作就漸漸失去正常的運作,你就會生病,而且有時會病得很嚴重。任何一個係統發生病變,都會立即影響身體的其他係統,有些係統的運作速度會變慢,而有些則會加快。你的身體自有一套調節機製,去應對危險、損害、以及失常的狀況。假如你病了,去看醫生,醫生是根據診斷得知主要受影響的細胞、組織、或係統所在,而加以治療。有時你需要吃藥,以便藥物進入有病變的部分,調節使之恢複正常;更有甚者,你也許得開刀,直接對付身體中有問題的部分。有時,醫生會建議你改變某些生活及飲食習慣、戒煙、戒酒、多做運動、多休息等。

不治之壓力

當身體失調(你也可以說是病了)是由於過度壓力——超出了維係生存之所需——的結果時,除非你能改變對壓力器的過度反應,否則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藥物或治療方法足以對付。隻有改變壓力管理的方式,才對恢複身體健康有持續的效果。

身體的係統

賂係統

表麵上看來,骨骼的作用隻是使身體站立起來,但事實上,它還有許多其他功能。它是製造紅、白血球的工廠,也是鈣元素的儲存中心,這種元素對身體的多種功能都極重要。在慢性壓力狀態下,生理的激活狀態無法回複到正常的水準,骨骼的製造和存儲功能就受到了破壞,結果就會影響身體其他的器官和係統。

肌肉係統

這個係統的功能看起來也很明顯,但事實上,卻遠比它表現在外的更為複雜。肌肉不僅移動它所附連的骼,也組成心髒、唧動血管、保證肺部氧氣的正常供應,在控製血壓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對於消化係統吸收養分更具關鍵的作用。我們或工作或遊戲、或哭或笑、獲致技能、達成目標……在在都離不開肌肉。當遇到必須立即反應的刺激時,肌肉會立刻活動;若在慢性壓力之中,則肌肉經常處於激動狀態。

所有壓力現象的唯一目的,並非疾病或傷害,而是要讓肌肉能夠有效地收縮,以便達成某些任務,或離衛或攻擊,或創造破壞。

肌肉係統是我們身體中唯一能受我們直接控製運用的係統。如果不收縮肌肉,我們就無法移動。當麵臨一個可能的壓力器時,若不收縮肌肉我們就無法經曆壓力。透過肌肉係統,也唯有透過肌肉係統,我們才能處理我們的壓力。正如我稍後會提到的:我們要顧念我們的肌肉!

心髒血管係統

它是由心髒和以千裏計的血管所組成的,血管裏滿載血液的氧氣,送至身體中數以億計的細胞中,作維係生命之用,它也將細胞中新陳代謝的廢物帶走。心髒血管係統也包括血液在內,它是身體抵禦外來侵略的前哨。其複雜成分必須保持穩定,如此身體才能健康。淋巴腺與內分泌腺亦屬此係統,其作用在於排除廢物以及恢複身體的機能,也負責製造抗體來抵抗侵入身體的外物,因此它也是心髒血管係統中重要的部分。

任何壓力都會為心髒血管係統帶來巨大的變化,會使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動脈的不自主肌緊張,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於心髒、大腦、肝髒、肺髒、腎髒、消化係統,以及淋巴係統都有影響。慢性壓力對於心髒血管係統所造成的變化,可能引致高血壓(在壓力因素未被發現之前,高血壓被稱為“不明原因的高血壓”)、冠狀動脈病變、血管硬化、中風等。這個係統的任何變化,都會直接或好或壞地影響身體的其他係統。

呼吸係統

藉由呼吸係統,我們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氧氣,供應人體細胞所需。同時,這個係統也將呼吸作用所產生的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排送到空氣中去。它主要包括鼻、咽喉、氣管、肺、以及呼吸肌等器官。急性或慢性的壓力會造成此係統的變化,可能會限製呼吸、影響氧氣的吸入與二氧化碳的呼出,亦會有損於身體的其他係統。這些變化很可能主要是在對公眾的演講、歌唱或表演中發生。

消化係統

這個係統是由32尺長的管道及一端相連的口腔所組成的,用以粹取各種化合物,以供應我們身體所需各種不同的化學成分。它始終齒腔,而其良好運作則有賴食道、胃、小腸、大腸的最佳狀況,肝髒的輔助、以及部分腺體的幫助。急性壓力會影響食欲及消化功能。慢性壓力帶來食欲不振、進食不正常、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便秘、痢疾、甚至結腸潰瘍。任何這類變化,都會造成身體其他係統的損毀。

排泄係統

這個係統是用來將身體產生化學反應時製造的廢物排泄出去。主要的器官包括腎和膀胱、消化道的終端、皮膚表麵,當然也包括排除二氧化碳的肺。壓力會立即影響此係統中所有的組織與器官,甚至也會影響其結構。排泄係統的任一個器官失去效能,可能會在別處造成嚴重的間接影響。

生殖係統

女性生殖係統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以及乳腺。男性生殖係統則包括睾丸和陰莖。這個係統與神經係統及內分泌係統有直接的雙向關係。急性壓力會立即抑製性欲及性表現;慢性壓力則會導致女性月經失調或性冷感,男性則會出現性無能。壓力可能成為不能的主要成因,也經常是婚姻出現裂痕最原始的肇因。

內分泌係統

內分泌係統由身體各部分的許多腺體所組成。它們將一種名為賀爾蒙(激素)的化學物質直接分泌到血管中。賀爾蒙隨著血液流到身體各部,與細胞、器官、以及其他賀爾蒙產生互動。這種神奇作用,仍有許多未解之謎,至今世界上許多研究人體科學的學者仍致力其中。

自助練習3:鬆弛手臂

除了臉部之外,手部與臂部的緊張也是每個人最容易被觀察到的外部壓力訊號。神經生理學家表示,腦部連接手的感覺運動細胞遍及整個手部,這也就是為什麼人的手那麼靈巧的緣故。人慢慢發展出手的各種功能,用它來感觸冷、熱、痛楚,也經常用它來與其他人溝通,表達憤怒、愛意、或關懷。手就像臉一樣,可以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透過它我們可以表達愛與怒,可以做出維生的活計,也可以建立一個文明的社會。在壓力反應中,手部與臂部會不停地運動——撚弄鉛筆或其他物件、不斷握緊又放鬆、扭手帕、咬指甲(這是顎與手緊張的混合產物)、雙手互絞、手指敲物等。

當這些情況出現時,手部的緊張事實上是增加了壓力,它將警告訊號傳至腦中樞,從而影響身體的其他係統,這會令你感覺不妙。手指與手部大部分肌肉的活動,事實上有賴前臂的腹背兩側,因此前臂正是你必須觀察“T”訊號以及消弭緊張的部位。

3.1盡可能緊握拳頭。留意你的手掌以及前臂腹背兩側的肌肉,它們全都十分緊張——也許你會覺得這種緊張延伸到上臂以至肩部,影響臉部與頸部,甚至影響腹部。現在慢慢地鬆開指頭,你將會在身體其他因手指緊張而受影響的部位,感受到一股鬆弛的舒適感覺流過。

3.2握緊拳頭時動作必須做得十分誇張,如此才能充分體會手部的緊張狀態。再試一次,這次僅將指尖觸及手掌,試著體會一下最小程度的緊張。然後放鬆,這時你的手部與臂部會完全鬆弛下來。

3.3做一個小實驗:躲臥時用手掌壓地板,或坐著時用手掌壓桌麵或椅子。試著體會手部與臂部的緊張,即使隻有輕微的緊張,也會使心跳和血壓增加。再試著體會一下。縱使肌肉出現很微弱的壓力,心跳和血壓會增加,身體的其他係統也會相應改變。放鬆這些肌肉,這些係統就會發生反方向的變化。這就是你處理自己壓力的方法!

3.4一旦你學習如何感受手部與臂部的鬆弛,就必須學習把這種體會帶入日常生活之中。如果你的手沒什麼事做,那就讓它放鬆。若你正站立,而手中又沒拿什麼東西,那麼輕輕地(不是緊緊地)將手置於身前。當壓力器出現時,將你的手與臂放鬆,也放鬆臉部的肌肉。當手部與臉部的肌肉放鬆時,你便很難產生緊張、焦慮、生氣或恐懼,因為在有意地鬆弛直覺性的肌肉緊張時,你已經卸除了壓力的激活狀態。

4.生命中樞——神經

藉著神經係統,你能得知周遭及體內發生了什麼事情,你才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活動,才能調適你自己,也才能調整各個生理係統的工作。造物主設計的神經係統如此奇妙,可以令你自動地適應環境,而毋須時刻對周遭事物作出判斷。這就是神經係統不隨意的,或說是自主的(autonomic)功能。因此,你心髒的跳動節奏得以調整、體溫可以維持穩定、呼吸節奏明暢、入口的食物經吞咽後能完全被吸收。除此以外,當你全心全意地賺錢、做愛、與人交往、思考人生哲理、或解決生活所麵臨的難題時,身體中各重要功能都仍可運作不息。

另一方麵,神經係統也具有隨意的(voluntary)功能。你極想要某件事發生,從腦部透過神經組織維將訊息達至肌肉,令肌肉收縮或鬆弛,以移動你身體的某一部分,或令身體的某一部分停止動作。這類動作並不一定聽你意誌的指揮。假如突然有物體向你投擲而來,你會馬上舉起手來保護頭部,或低頭閃避危險。這是一種反射性的保護動作。不幸的是,這也可能變成對人及對生活環境的一種慣性反應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慢性壓力也會由是而生。

隨意與自主係統

隨意係統與自主係統並非截然分立的。假使自主係統出了任何問題,隨意係統也可能會受影響。當你收縮或放鬆肌肉時,自主係統會加以調節。當你走路時,你的肌肉有所動作,而其他的生理係統也會加入調節,使你身體內部維持一種穩定的狀態。假如你要加快速度,大腿便會移動得更迅速,肌肉收縮得更有力,而這些都是透過隨意係統高頻率的運作。緊接著,心跳會加快、呼吸率增高、更多的紅血球加入循環、汗腺擴張以控製體溫、消化速度減慢,還有許多其他的內部變化相繼發生,而這些都是透過自主係統的運作而達成的。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自主神經係統由交感神經係統與副交感神經係統所組成,每一個係統都有它自己的神經織維,從腦部及於身體所有器官。其功能是交互性的。在運動或臉部感應到危險時,交感神經係統會動員起身體所有資源,換句話說,也就是製造壓力的反應。當危險過去,副交感神經便開始工作,它會令器官回複政常狀態,除去交感神經所造成的種種影響。

大腦與一般感官

壓力並不是一種非特化性的反應,而是一種適應性反應。我們大多數的活動都是對刺激的適應性反應。無論是在一張不舒適的椅子裏扭動屁股、設計新式火箭以探索外太空、或僅是躲避牙痛的退縮反應,都是適應性的反應,由神經係統所控製。

大腦是中央發電廠,也是所有神經係統的控製中心。你身體各部分的感覺器官將信息傳送到腦部,告知大腦身體內外發生了什麼事情。過去的經驗會存在大腦的記憶中。大腦會解釋輸入記號的意義,並將信息傳遞到身體各器官、肌肉與腺體,促動它們作出相應的適應動作。

有種感覺器官或感受器(receptor)是特別接收發生在身體以外一段距離的信息,例如眼、耳、鼻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距離感受器,用以看、聽、嗅等。其他相類的感官還有味覺與觸覺。味覺的感受器是舌頭上的味蕾;而觸覺則有數種不同的感受器。這些為數眾多不同的感受器遍布皮膚表麵,可以分辨皮膚表麵輕重程度不等的力、熱、冷、痛等。我們較不熟悉的還有內部的感受器,這些感受器能接收身體內部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傳達至大腦。你通常不會意識到這些內部感受器的存在,除非你的身體出了問題,或因你感受到內部的痛楚。

壓力與良好感官

感官的功能及大腦解釋信息的方式,對我們能否對周遭環境作出成功調適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對於了解及管理壓力也同樣重要。通常的適應模式:

一般適應模式

用視覺來做例子。視網膜細胞受到光波刺激(接收);信息被傳遞到腦部有關視覺的部位(認知);腦部激發電位活動尋找儲存在記憶中的過去經驗,以發現這些刺激的意義(解釋);發現了意義之後,信息又被送(若不需有所反應,就不送)到肌肉、器官與腺體上,以作出相應的適應動作。整個過程的前三個步驟就構成了知覺(perception)。

如果眼、耳或鼻不能正常地行使其功能,那麼傳送到腦部的,就會是錯誤的信息。大腦也會將這些信息的意義錯誤解釋。錯誤的知覺帶來的進一步後果,就是將非適應性的訊號傳送到肌肉、器官及腺體。這種錯誤知覺是許多人受壓過量的主要原因。

下丘腦(The Hypothalamus)

下丘腦占大腦中一個很小的部分,但這組細胞的重要性卻很大,特別與我們的情緒及引發壓力有很大的關連。它與大腦皮層的感覺區直接相連,所以擁有各感覺區所接收的刺激信息。下丘腦的某些神經織維直通控製血液循環與呼吸的中樞,另一些織維則直接影響自動神經係統與內分泌係統,從而產生被定義為壓力的非特定性反應。腦下垂體是心理與生理功能間最重要的連係,正因為它,你才會因為自己的思想而麵紅耳赤,也才曾經驗到因欠債、工作未完成、未來的困難、剛經曆過的險境等而有的壓力。

在中,腦下垂體並未列入適應的模式序列中。然而,如果大腦解釋輸入刺激(無論是經由何種感官)是帶有威協性的話,整個適應模式就截然不同了。

知覺危險的適應模式

從大腦皮層,刺激(壓力器)被解釋為威協的話,信息就會直接送到下丘腦以警告防衛機製,而你的身體就會發生即時的變化。

從大腦的運動區(motor area),信號被送至肌肉令肌肉收縮,以準備戰鬥抵抗或退縮逃避——視情境的需要而定。同時,下丘腦透過交感神經係統向所有係統送出緊急訊號,令肌肉作好應變的準備。因此,心跳會變快變強,血液循環加速,以便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氣,呼吸也變得短促。血壓升高,體溫也因為活動量增加而上升。更多糖分從肝髒釋放出來以提供肌肉所需的能量。微血管收縮以唧出更多的血液供應消化係統,並直接將製造出來的能量送到運動中的肌肉。食道、胃、腸、子宮、膀胱的肌肉壁抽搐,產生一種使人欲嘔的感覺。在極端的反應下,也許會出現不隨意的嘔吐、撒尿、排便等。同時,下丘腦立即傳訊給內分泌係統,令其釋放知覺須采防衛行動時所需,並抑製行動不需要的賀爾蒙。這就是壓力的適應模式了。

壓力模式

從上述的壓力模式中,我們留意到對壓力器的適應行動是來自於肌肉組織的收縮。不同係統所發生的激活或抑製現象,都是為了提供肌肉活動足夠的能源和氧氣,而排泄係統也致力排除因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廢物。腎上腺素和副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以維持係統的高活動度,它們能夠令肌肉持續收縮,直至能量耗盡為止。其他的賀爾蒙也增加分泌量,以助產生更多肌肉所需的能量,及彌補此種額外需求所造成的匱乏。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筋疲力竭,也可能深感刺激興奮,或可能隻是被壓力器給嚇壞了。引起此種反應的刺激也許事實上不那麼可怕,你的知覺可能是錯誤的。但如果你將刺激解釋為一種威協的話,整個刺激就在你麵前擴大了,有時誇大的程度輕微,有時卻是極為誇張的。所有係統為了令肌肉收縮所引發的複雜反應,主要是為了使你能以應對或逃離的方式有效地適應麵臨的挑戰。但是,假如你既不應對也不逃離的話,那麼整個就是一種非適應性和自我傷害的反應了。

肌肉運動知覺

我們已經知道,所有構成壓力的非特定性變化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及維持肌肉活動的收縮所需。壓力的程度,是直接與身體肌肉緊張的程度成正比例的。如果肌肉隻是輕微收縮,那麼就隻有輕微的壓力;如果是中度收縮,那麼就有中度的壓力。而假如肌肉極度收縮的話,那麼就有極度的壓力了。無論壓力是由運動或由壓力器的出現所引起,這個原則都可以適用。如果肌肉的緊張狀態成為一種慣性,亦即持續一段長時間,你就會經驗到慢性壓力,而你的肌肉和其他的器官、係統、腺體等,也會開始發生變化。

好在透過肌肉運動知覺,我們都具有一種控製肌肉緊張程度的能力。前麵已經談過“肌肉的感覺”。肌肉運動知覺是什麼呢?它可能是所有身體知覺中最重要的一種,奇怪的是,大部分的人對這種身體知覺卻相當地陌生。“肌肉運動知覺”(kinaesthesis)這個字是由兩個希臘字組成的,前一部分(kinein)意為移動或運動,後一部分(aisthesis)意為感覺。所以這個字是表示對身體各部分移動的感覺或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