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格式國家標準新議
本刊特稿
作者:劉文森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加強學習依然是秘書向前、向遠、向深處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麵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麵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我們要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秘書是在領導幹部身邊的主要工作人員,也有必要在自身的言行中作一番剖析,增強服務意識。雖然大部分秘書能潔身自好,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也存在一些秘書違法犯罪的案例。那麼,秘書應該怎樣做好自我心理調適,具備優良的作風和修養呢?我們覺得應該做好如下幾方麵: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以學立德。人以學而立,立以德為先。通過學習,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水平,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不斷增強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學增智。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學習,努力吸收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切實提升知識總量、知識質量,不斷提高認識新情況、解決新矛盾、處理新問題的能力與水平;以學興業。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在於指導實踐。”秘書要圍繞實現中國夢開展學習,堅持理論聯係實際,通過學習增強參謀輔政能力,推進我國秘書事業的健康發展。
秘書工作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說,具有更大的從屬性和被動性,工作比較單調枯燥,缺少變化。有人認為做秘書沒有個性,個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隻能是傳聲筒、錄音機,久而久之則會形成懶散、被動、安於現狀的工作態度,缺少進取心和自信心。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通過各種渠道吸收各方麵的知識,多學、多看、多思考、多積累,在學習中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從而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謀劃新點子,增長新才幹,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傳聲筒”“錄音機”為“及肘雨”“雪中炭”,做到處理各項工作得心應手;並且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地給自己創造機會,挖掘自身潛能,展示各方麵才能,進一步樹立起自信心、成就感,實現內心深處的願望,從中尋找到激勵自己繼續奮鬥的內在動力,創造出新的成績。
古代李斯是發憤學習而成功的典型例子。李斯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人,“年少時為郡小吏”,就是“鄉小史”,“掌鄉文書”,可見李斯是掌管文書的基層秘書。他不滿足於小秘書的卑微地位,羨慕上層社會的生活,選擇了一條光明正大的道路來改變自己的人生環境——發憤讀書,為自己創造建功立業的機會。李斯“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向荀子學習經世治國的政治學。荀子集戰國後期各家學派之大成,關注當時的政治局勢,既講授如何認識世界的哲學,也探討如何管理天下的政治。李斯秉性聰慧,幾年後完成了學業,他用自己的所學改變了自己的處境和地位。李斯進入秦國核心決策層的過程,並沒有采用不可告人的陰謀手段,靠的是積極進取的精神、發憤讀書獲得的才能,以及對人生機遇的準確把握。
李斯年輕時為取得功名利祿而發憤讀書建功立業,從嬴政13歲即秦王位,到50歲駕崩,李斯一直是秦始皇的主要謀士,其地位也從隨身侍從秘書一步步上升為“三公”(丞相、禦史大夫、太尉)之首的丞相。但是隨著秦始皇的死去,李斯年老時為保住功名利祿而出賣靈魂阿順昏君。不但地位急轉直下,而且其性格中醜陋的一麵也暴露無遺,最終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結局。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的末尾感歎道:如果不是因為功名利祿而晚節不保,“斯之功且與周(公)、召(公)列矣。”
現代秘書中也有不少發憤讀書成名的例子,如田家英、雷英夫等。秘書崗位很能鍛煉人、培養人,秘書隊伍是領導幹部的搖籃,充滿了機會。秘書不是終身職業,它隻是一個過渡,一個晉升之階。秘書是雜家,是通才,涉獵不能不廣,思維不能不敏銳,情況不能不知,文件不能不學,書本不能不讀。“非學無以廣才”,近水樓台先得月,也需要有才能。在紛繁的信息中,迅速汲取有用的知識,是基本功。工作,逼著我們苦學、多學、快學。而在一知半解和“囫圇吞棗”式的漸進中,秘書的精神世界也會不知不覺地豐富起來。
二、愛崗敬業,樹立自信
秘書職業,在許多人眼中,是一種令人羨慕、向往的舒適、輕鬆、榮耀的工作崗位。在他們看來,秘書人員直接為領導服務.整天跟隨領導,與領導較親近,因此也倍受旁人尊重:所做的工作無非是些抄抄寫寫、迎來送往,在家坐辦公室,出外乘小汽車;在為領導提供服務的同時,自己也了解了大量的信息和機密,而且辛苦幾年,也能以此為跳板,謀得一個好職位等等。這些看法,都隻是表麵現象、片麵觀點。表麵輕鬆、舒適、榮耀,背後卻是“苦辣酸澀”,樣樣具備。
從基本業務——起草文件方麵來看,秘書人員每天都在殫精竭慮地“爬格子”“咬文嚼字”,經常為了一份材料沒完成而無法休息,別人早已進入夢鄉,秘書還在挖空心思想題目、出思路、找素材,一杯清茶頂到底,苦熬一晚第二天仍然要照常上班。如果辛辛苦苦起草的材料多次沒有通過,那更是走投無路、心急如焚。盡管起草了大量的材料、講稿和文件,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秘書苦,苦秘書,隻見作文不見書”,這句略帶偏激的順口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秘書工作的艱辛和平凡。另外,在迎來送往的服務接待工作中,為了陪同領導和來訪者,犧牲節假日對秘書人員可以說是家常便飯,有時幾天甚至幾星期都不著家,正常的生活秩序得不到保證。所辦理的事務多且瑣碎,大事要管,小事要抓,常常是“眼睛一睜,忙到熄燈”。再則,為領導出謀劃策,就必須站在領導的高度,貼近領導的思路。有時工作做好了,領導不一定記在心裏,如果出了差錯,領導往往會毫不留情地給予嚴厲的批評,出力未必討好。在協調領導和群眾關係上,有時上下層關係未能溝通好,既得不到領導的支持,又得不到群眾的理解,便成了“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秘書工作是一項奉獻多、回報少,艱辛、繁雜、平凡、清苦的“無名事業”。秘書人員在體力、腦力、心理上都承受著比一般機關工作人員更多、更大、更深的負荷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