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 記(1 / 1)

我的這本詩集,取名《山野處女笛》,是因我是農民的兒子,像小草默默無聞地在基層坎坷地工作,首次歌唱出身邊事物的心聲。妥與不妥,牽強也!但願她帶著少女的純真,讓人喜愛!

其實,我沒有理由對詩說長道短,因我是門外漢。在中小學讀書時期愛好理科和美術,文字是我的盲區。大學畢業後,1985年處女作工筆畫《珍妃》得獎、發表後,同時也誕生了《剝花生》的小詩(後來才知道這是詩),自己把玩這些小文字自我陶醉,寫在紙上又抄在本子上;本子舊了又換新的,換過幾本,同時又另外蔓延一些小文字。換到第五本時,已有幾十篇小文字了,有時讀給身邊的人聽,人家說你是從哪抄來的詩。盡管不屑一顧地含一定的貶義話語,我心裏卻很高興,因為文字有了詩的概念。比如“陽春三月/簸箕裏盛滿奶奶的嘮叨/剝出我那顆羞紅了的心/”,“剛讀完秋色/就把收獲裝進兜裏/喜滋滋地奔進臘月/”,“早操的腳步/不慎踩醒了東莊的公雞/”。興奮之餘,閑下來就寫幾段,我開始訂閱《詩刊》了。《詩刊》是好東西,天地就是大,各式各樣,形形色色,有看懂的有看不懂的,應有盡有。在這時,我拜訪了《詩刊》編輯劉章老師。他人可真好,在百忙當中回信給我指導,也肯定我的優點:“讀你的詩,我一定回信,因為你有詩才,你的詩有生活,建議你再把詩寫得精煉些。”按照劉章老師的指導,一年後,我又給他郵寄了《玉米》《營盤水庫》《路燈》等幾首小詩,老師為了鼓勵我,大加讚賞:“沒想到你的詩寫得如此好,有生活實感,有形象,精煉,有詩味……”我捧著老師的信,有些手舞足蹈,信心更足了。在這段時間,我加入了棲霞市作協,成為一名會員。此時,認識了林紅賓老師,孫照明老師;林老師幫我推薦發表了許多詩作。孫老師在詩的指導上,有不可磨滅的功績;我和孫老師接觸的時間比較多,更了解他的人品。在此,我向林老師.孫老師還有幫助過我的申英老師表示衷心感謝!我寫的許多楹聯,在《楹聯藝術》上發表,首先,多謝煙台市楹聯家協會副主席王成仁老師,他從楹聯的結構、詞性、平仄以及發表上,幫了我很大的忙。張榮起老師耐心給予指導,使我對楹聯藝術由陌生變得逐漸親熱起來!我是一顆山野裏的小草,沒見過世麵,沒接觸場麵人物,有點小成就全是貴人相助而成的!還有很多幫助過我的老師和朋友,在此一並致謝了!特別是多多謝謝教育界的各位領導和同仁!!

以上有很多不足,請各界老師和朋友們多多批評指正!

2010年10月10日

寫於凡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