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技術在線
作者:高豔紅
多媒體設備的不斷更新給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向傳統教學模式提出嚴峻的挑戰。教師應靈活應對挑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作用,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體現數學新理念,優化教學環節,解決教學難點,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全麵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種教學媒體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走進數學課堂教學,尤其是班班通工程的實現,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台。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轉變為圖像、圖形或圖表等信息,直觀形象地展示出數學原理、公式以及其形成過程,使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理解數學本質,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就信息技術輔助數學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1 巧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環節,增強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更談不上班班通、網絡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技術現代化步伐在不斷加快,學校已經裝備了新型的信息技術教育資源,這使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數學教學變得更加趣味化、直觀化、科學化。尤其是Flash課件以及電子白板的使用,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情感,把那些抽象的、難於理解的數學原理,以及概念的形成等數學知識進行直觀化、簡單化,有效解決教學難點,揭示數學本質,對數學的過程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強了數學的教學效果。
1.1 巧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隻是被動地接受新知,基本靠死記硬背和反複練習掌握知識,缺乏創新思維和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的模式下,大大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在講授“圓柱、圓錐和球”的相關知識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圓柱和圓錐、球的形成過程,學生很容易理解這些概念的形成過程,有效解決教學的難點。由於年齡特點,小學生的空間立體感相對較差,很難想象出這些立體的圖形就是從那些常見的、簡單的平麵圖形通過轉變而來的。教師利用計算機製作Flash課件,動畫演示長方形圍繞某一個邊旋轉一周得到圓柱體,直角三角形圍繞某一個直角邊旋轉一周得到一個圓錐體,一個半圓圍繞直徑旋轉一周得到一個球的過程。這樣教學,把抽象的、看不到的數學知識通過直觀形象動畫展示,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讓學生在大腦中很快形成知識表象,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空間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突破教學難關,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1.2 巧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同步教學,體現數學學科特色教學
數學是知識比較抽象、知識點比較繁雜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課件,進行數學圖形的變化、圖像的定格、線條的閃爍、色彩的變化等,來出示知識點,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如在講授“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有關對稱的圖形,也可以用數碼相機對生活中的軸對稱物體進行拍照,課上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展示,使學生輕鬆理解軸對稱的特點,從而準確判斷物體或圖形是否是軸對稱。這種教學方式,能有效刺激學生的各種感覺,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使數學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更加形象生動,突出了數學學科的特色。
1.3 巧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有利於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於數學學科的特點和手段的限製,造成學生對那些數學知識缺乏感性認識,很難理解那些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致使教學活動成了教師的展示課。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師可以留意學生的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索,從中發現數學的規律,體會數學本質,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