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驢”“象”之爭看美國政治製度缺陷(1 / 3)

從“驢”“象”之爭看美國政治製度缺陷

國際觀察

作者:孔根紅

精彩導讀

○全美國人民每過一小時就要為政府停擺付出667萬美元的成本。

○富蘭克林和漢密爾頓們大概不會想到,精心設計的權力製衡機製,如今竟淪為民主共和兩黨惡鬥不止的工具。

○近年來,美國類似的政治紛爭屢屢上演,凸顯出美國政治製度的深層次弊端。

2013年10月16日,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就政府預算方案終於達成一致,結束了政府停擺狀態。然而,在參眾兩院進行表決前,美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博納的說法是,“鬥爭將繼續”。看來,這場遊戲還沒有結束,隻是中場休息而已。民共兩黨之爭愈演愈烈,為我們觀察和了解美國政治製度的缺陷提供了一個絕佳窗口。

“驢”“象”之爭:最大的輸家是美國自己

10月1日是美國政府2014財政年度的開始。按照美國憲法,政府財政預算需要得到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批準方能生效。控製著眾議院的共和黨試圖將政府預算與奧巴馬的醫改方案相捆綁,提出推遲實施醫改、減少政府撥款等要求,而把持著參議院的民主黨則堅持醫改法案必須是獨立的、“清白的”,不能受到政府預算和債務上限的影響。民共兩黨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導致預算案遲遲不能通過,政府拿不到所需的辦公經費,隻能讓部分“非核心部門”暫時“關門打烊”,數十萬名聯邦雇員回家休假,許多政府服務項目受限或關閉。

美國政府麵臨關門危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據統計,在過去30多年裏,美國曾18次出現政府停擺,持續時間從幾天至十幾天不等。美國最近一次、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政府停擺事件發生在克林頓總統執政期間,當時民共兩黨同樣因為預算問題談判破裂,部分政府部門關門21天,直接和間接損失超過14億美元。

美國政府試圖淡化黨爭及政府停擺的影響,總統奧巴馬一再保證,兩黨之間的爭奪不會殃及普通民眾生活,國務卿克裏也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向各國喊話,稱政府關門不影響美國對外承諾。但美國國內各界和國際社會對此並不買賬,從不同角度指責兩黨相爭帶來嚴重後果。

首先,兩黨相爭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據美國專門研究財政問題的非政府組織國家優先項目(National Priorities)估算,每過一小時,全美國人民就要為政府停擺付出667萬美元的成本。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認為,政府停運狀態將使美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最多降低1.4%。另一家評級機構惠譽則警告稱,若兩黨無法盡快達成協議,將考慮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知名智庫宏觀經濟顧問公司的研究結果表明,自2010年以來的三年時間裏,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的衝突已經令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了一個百分點,損失的就業崗位高達200萬個。

其次,兩黨相爭損害了美國國際形象。奧巴馬因政府停擺,不得不取消了出訪印尼等東南亞四國和出席APEC峰會的計劃。有關國家政府紛紛表示“理解”,當地媒體則沒那麼客氣,批評美國“視法律如同兒戲”,發出了“美國的承諾是否值得信賴”的質疑。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警告美國已經進入“極度危險”的時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要求美國盡快解決財政問題,以避免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損害。英國廣播公司批評民共兩黨不懂得懸崖勒馬,使美國的國際形象變得“怪異”。日本《讀賣新聞》認為,民共兩黨綁架世界經濟的政治遊戲“危險至極”,給外界留下美國“政治劣化”的印象,削弱了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俄羅斯新聞網稱,美國政府關門招致其他國家的“嘲笑和漠視”。

最後,美國普通民眾利益成為兩黨惡鬥的犧牲品。政府關門導致美國近80萬政府雇員“被無薪休假”,加入到“臨時失業”大軍中。經費削減和人手不足對部分公共服務產生負麵影響,疾病防控中心不得不減少和暫停疾病檢測和新藥研發,食品安全部門無法保障檢驗覆蓋率,公園、博物館等公共設施被迫關閉,護照和簽證申請被大大延遲,退伍老兵的福利發放難以為繼。美國民眾也對兩黨曠日持久的爭鬥心生厭煩,《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蓋洛普等機構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政府停擺後民眾對國會中民主黨和共和黨持反對態度的比例均顯著增加,共和黨的支持率更是跌到曆史最低水平,近八成美國人認為政府“不靠譜”。無論是政府還民眾,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損害。這場“驢”“象”之爭沒有贏家,而最大的輸家無疑是美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