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元年(682),窺基示疾,至十一月十三日,圓寂於慈恩寺翻經院,春秋五十一。以其年十二月四日葬於樊村北渠,靠近玄奘塋隴。後於文宗太和三年(829)七月啟塔荼毗,遷入平原新塔。根據讚寧《宋高僧傳》記載:遷塔時,“大安國寺沙門令儉檢校塔亭,徙棺見基齒,有四十根,不斷玉如。眾彈指言:‘是佛之一相焉。’凡今天下佛寺圖形,號曰‘百本疏主’。”讚寧說,當時有高宗或者玄宗所製像讚流行。可見,在當時朝野信眾中,窺基備受尊崇。窺基墓塔坐落於今陝西省長安縣少陵原畔、興教寺西、慈恩塔院內玄奘墓塔西側。保存完整,塔內塑有窺基坐像和石刻塔銘。此塔與玄奘塔及圓測墓塔合稱為“興教寺三塔”。
關於窺基修行精嚴,神通廣大,民間和佛教界流傳有不少神奇的傳說。比如說,終南山趕齋之故事:唐代高僧道宣,曾參加玄奘譯場,負責潤文。道宣主張以戒為師,致力研習及傳持戒律,他是唐代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開創者,後世隻有南山一係傳承獨盛(所以後來所謂的律宗,多指南山律宗),道宣是律宗初祖。道宣晚年居於終南山苦修,持戒精嚴,日中一食,感動天人供養,所以他不需要托缽,每天中午天人給他送來供養。真可謂“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
跟道宣同時代的窺基,對道宣律師的修學十分仰慕,有一天經過終南山,順道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他對窺基的才學很佩服,他以為窺基大師對於戒律疏忽,不太重視,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來感化窺基。當窺基來到山上時,道宣律師早就等候在茅棚前恭迎,賓主坐定,相互談論佛法,不一會已近中午。平時天人準時送齋食,可今天不知怎麼,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天人來送齋,眼看時間已經超過午時,道宣隻好跟窺基連聲道歉,隻能一起餓肚(道宣言過午不食),而窺基且不以為意。於是兩人喝茶論道,不覺日之將暮,這時道宣極力挽留窺基在此留宿,借此讓窺基體驗一下苦行的樂趣。窺基見盛情難卻,留了下來,他對道宣說:“聽人說你這兒有天人給你送飯啊!但我今天來了,怎麼也不見天人來送飯?你還是持戒的律師,怎麼還打妄語?”道宣心裏也奇怪,但無話可答。當晚,道宣一如往昔整晚打坐,脅不至席。而窺基卻是倒頭便睡,還不時地翻身,睡相不佳,鼾聲如雷。道宣被他吵了一整晚,心想:這還是一個國師呢,一點修行都沒有,明天一定要好好的數落他一頓。因為出家人戒行嚴格,行住坐臥都有一定的規矩禮儀:行如風,立如鬆,坐如鍾,臥如弓。像窺基這樣的睡姿是不符合戒規。第二天一早起來,道宣就開始數落窺基,說他睡沒有睡相,而且又翻身,又打呼嚕,吵得他整晚不能用功。窺基說:昨晚你才吵得我無法安眠,不知道是誰,昨天晚上在打坐,半夜有隻虱子咬了他一口,這個人很生氣的抓起虱子,想要捏死它,但是一想出家人不能殺生,於是就把虱子往地上一丟,那隻虱子不幸摔斷了一條腿,整晚哀哀叫,吵得我不得安眠。道宣一聽,臉一下紅了,因為昨天晚上真的有一隻虱子咬他,被他丟到地上,心想他不是在睡覺嗎?而且還呼嚕聲雷響,怎麼連這件事都知道?看來他的修行更為高深。等窺基走後,中午,天人又來送食。道宣律師很不高興地說,你是故意拆我的台嗎?昨天我有客人你為什麼沒有送飯來?天人一臉無辜的回答:我昨天也是按時送來啊!但是到了這裏,整個終南山被五彩祥雲籠罩,有大乘菩薩在這山上,滿山遍野的護法神都在這兒護衛,我隻是一個小小的天人,進不來啊!道宣律師聽了,心裏覺得非常慚愧,原來窺基大師是大乘菩薩,我沒有把他看在眼裏,還有一點輕慢心,我才一兩個護法神,他有那麼多的護法神,使得我的護法神都不敢進來。
其實,窺基大師是修學大乘佛法的菩薩,不重外在規範,在戒律上重視的是心戒,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所以在戒律上就不像一般僧眾那麼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