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思
改革開放30年,伴隨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銅川鋁業同樣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和進步。
當前,我國電解鋁企業的數量超過全世界其他國家電解鋁廠數量之和,但企業平均規模卻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行業內盲目建設導致規模低水平擴張,使得行業盈利水平下降。在電解鋁生產成本中,電力和氧化鋁占的比重最大,分別是35%~40%和40%,電解鋁行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電和氧化鋁的競爭,誰擁有優惠的電和氧化鋁資源,誰就將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否則將被淘汰。可經過去年以來的兩次電力調價,銅川鋁業現在每度電費為0.48元,在行業內屬於少有之高。他們失去的競爭優勢還遠不止這些,產品類別仍顯單一,加工產品市場占有率不足,高附加值的產品尚待開發,整個電解生產的係統性風險仍需整固防範。要突破這些迷局,應對由華爾街金融風暴引發的全球經濟動蕩,銅川鋁業必須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統籌兼顧,協調發展,要統籌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統籌當前和長遠的關係,統籌全局和局部的關係,統籌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係,統籌資本、規模和結構的關係。積極處理各方麵關係,注重質量、效益和效率,注重發展後勁,力求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麵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加強基礎管理,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推進技術進步,加大科技投入,大力開發電解鋁的深加工領域。好在銅川鋁業的決策者在求新求變求強的進程中已有了規劃。加快進行產能置換,再建一條年產28萬噸電解鋁的生產線,以電力建設關小上大為契機,進行大電廠建設,開工建設12萬噸炭素生產線、改造現有2.5萬噸炭素生產線,在新廠區建設10萬噸熱軋板生產線,在老廠區將普通電解鋁生產線改造成精鋁和合金鋁生產線,著力延伸鋁的上下遊產業鏈。
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大手無情攪拌著電解鋁行業的格局和潮流、優勝劣汰之際,矢誌創新的銅川鋁業必然衍生著深刻的、決定未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