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工作高點起步,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係基本確定。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是構建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係,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試點基礎上,我市城市社區衛生工作全麵起步。在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我市立足於衛生資源現狀,確定了“科學規劃、整合資源、改建並舉、完善功能”的工作思路,以轉型改造為突破口,加快體係建設步伐。全市規劃建設37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已建成3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係框架基本建立。
無償獻血工作後來居上,連續10年我市無血源性疾病發生。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原則,1998年投資600萬元,建成了市中心血站,實現了全市采血、供血、用血三統一。為了合理有效利用血液資源,大力開展無償獻血和成份輸血工作,連續6年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我市被評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地市。
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步入正軌,連續三年無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按照政事分開、綜合執法的要求,理順管理體製,明晰執法主體,近年來建立了市、區縣衛生監督所,健全了市、區縣衛生監督執法體係,加強了衛生應急工作,持續開展了醫療市場、血液市場、食品市場專項整治,全麵推行了食品監督量化分級管理,量化分級管理率達95%以上,連續三年全市無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維護了全市人民的醫療和食品安全。
衛生改革穩步推進,衛生機構活力進一步增強。建市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市的衛生工作積極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體製機製創新。2004年,全麵完成了縣級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製和績效工資製,引入激勵競爭機製,搞活了用人分配製度,充分調動廣大衛生技術人員的積極性,衛生機構活力進一步增強。實行了藥品招標采購,啟動執行了新的醫療服務價格,遏製了藥品虛高定價。完成了鄉鎮衛生院上劃區縣衛生局管理,落實了鄉鎮衛生院全額預算管理,理順了農村衛生管理體製,促進了農村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
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實現雙豐收,衛生行業風氣進一步持續好轉。通過開展創佳評差、黨員承諾製、黨建主題等活動,市直衛生係統行風建設和黨建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先後建成省級文明單位2個,局屬各單位全部建成市級文明單位,衛生行業近年先後兩次被市上評為文明行業,市衛生局被評為文明部局,市衛生局工委被評為省級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直衛生係統先後有10個黨組織、20名黨員被評為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