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林業建設為我市發展奠定良好生態基礎(2 / 2)

――興果富民,著力建設160萬畝鮮幹果經濟林基地。為了進一步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引領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2004年11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建設60萬畝水果和100萬畝幹果基地,達到農民人均4畝果園。為確保鮮幹果經濟林年度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五條措施。一是加強領導,行政推動。每年春季,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經濟林基地建設作為全市工作的第一戰役,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各級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監督質量,督促進度,保證了任務順利完成。二是媒體參與,輿論促動。為了把經濟林建設任務落到實處,市委、市政府成立四個明察暗訪組,直接深入到村、到組、到戶,進行明察暗訪,到目前,這種特殊有效的專項督察形式已堅持了四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目標管理,責任考核。市委、市政府堅持對鮮幹果經濟林建設任務實行目標責任管理,每年與區縣、部門簽訂農村經濟目標責任書,將該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範疇,按完成情況嚴格考核,在每年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對任務完成好、質量高的區縣、鄉鎮和部門進行表彰獎勵。四是項目帶動,科技支撐。為了解決發展經濟林的資金投入問題,我市把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和發展經濟林緊密結合,優先安排經濟林建設。全市七個國有林場依托天然林保護工程,發展幹雜果經濟林18319畝,職工人均達33畝。為了提高效益,促其早日見效,我市堅持一手抓栽植,一手抓管理,在全市推廣五項技術,加強農民培訓。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又製作印發了12萬份以經濟林栽培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掛曆,逐級發至每個農戶家裏,讓群眾隨時學習掌握實用技術。五是典型引路,輻射帶動。近年來,在建設經濟林基地中,我市注意扶持和培養了一大批先進典型。耀州區孫塬鎮焦坪村栽植花椒7000畝,掛果6500畝,今年收入280.8萬元,戶均收入11897元,人均3250元。宜君縣棋盤鎮今年人均核桃收入超過1600元。目前,全市百畝以上的造林大戶已發展到415戶,非公有製林業造林總麵積達到85萬畝,占到同期人工造林總麵積的80.3%。到今年春季造林結束,全市以核桃為主的幹果麵積已發展到104萬畝,以蘋果為主的水果達到64萬畝,全麵實現了160萬畝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