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大南市區開發建設力度,為城市產業經濟發展搭建新的平台
銅川新區作為城市主中心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35平方公裏,按照建設“現代氣息濃厚、建築風格獨特、產業支撐力強、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園林城市”方針,突出新區在銅川乃至全省重要產業園區地位,規劃產業用地占到建設用地的50%。進一步加快城市道路、綠地、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住宅及教育、醫療、商貿等城市配套服務設施,改善和優化投資環境,建成了13平方公裏啟動區,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為促進產業發展,實施了新區工業園區道路、排水及供電、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華能銅川電廠、旺旺食品、中星建材、蘭芝儀表等產業項目的發展提供了環境保障,使新區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新的“龍頭”。
三、加快北市區改造提高步伐,提升城市形象
按照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北市區發展目標,積極貫徹“下山出溝、控建增綠、綜合改造、提高品位”的建設方針,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加快成片區規劃、成規模改造建設步伐,不斷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美化城市麵貌,提升城市品位。近年來,通過規劃包裝項目、土地掛牌出讓招商的方式,實施城市閑置資產置換盤活,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改造建設,先後建成了方舟文化廣場、中心區商業廣場與正大百貨商城、百盛國貿大廈等一批市政和商貿設施,改善了中心區景觀環境,美化了城市形象,增添了時代氣息。為改善城市河濱環境,於2003年起組織實施漆水河河濱景觀綜合改造,工程曆時5年,對長12.57公裏的河濱沿線實施“汙水歸集、攔壩蓄水、拓堤增綠、綜合改造”,拓寬、硬化河濱道路,新增廣場1.3萬平方米,綠地14.4萬平方米,安裝景觀燈1200多盞,為城市營造了一條亮麗的河濱風景。
四、大力實施以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為主的城市住宅小區改造,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由於受地形及經濟條件限製,北市區許多群眾居住在五、六十年代建的簡易公房裏,為改善廣大市民居住條件,依據規劃,合理布局居住小區,按比例確定了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規模和範圍,改善城市棚戶區、沉陷區居民居住生活條件,同時,有計劃地安排建設一定數量的商品房居住小區,滿足城市不同階層人群對住房的要求,緩解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難,使居住在城市邊坡危險地段的群眾遷入新建住宅小區,城市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
五、開展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活動,大力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水平
全市開展創建省級衛生城市以來,城市建設投入力度加大,圍繞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完善城市公共設施服務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實施了一係列城市改造建設項目,拓寬改造了紅旗橋、七一橋,增強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塑造了新的城市景觀;實施了七一路人行天橋、小街口人行天橋建設,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建設了21座城市公廁和6座垃圾中轉站並配套建設環衛工人作息室,完善了城市環衛設施;建成曙光、雲夢等城市(街頭)廣場10餘個,為市民增加休閑活動空間近5萬平方米;建設了芳草堤等4處景觀牌樓,展現傳統建築形式,豐富城市文化內涵。
銅川城市建設經過50年的發展,建設重心已由當初的為工業生產服務轉變為以人為本創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環境,城市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近年來,國家和省上提出加快關中城市群建設,銅川作為連接關中與陝北兩大經濟區的重要城市,處在全省“一軸一環三走廊”城鎮發展軸帶之中,城市建設麵臨新的發展機遇。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引導下,銅川正邁向工業城市、產業城市、生態城市和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