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華、段海州、陳紅娟、袁欣報道:10月17日,前來我市參加50周年市慶的各位來賓在市委、市政府的組織下進行參觀。他們分別參觀了能反映銅川50年成就的重點企業、城市建設、棚戶區改造、城市景觀改造工程、農業科技園及我市著名旅遊景點。在參觀中,各位來賓對我市招商引資的成果、產業優化轉型、市容市貌變化、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濃厚的曆史文化積澱讚歎不已。
清晨8時左右,剛剛建好的新區陽光廣場,音樂噴泉隨著美妙的樂曲浪花飛舞,各種鮮花組成的不同造型美侖美奐,別致獨特的拉膜傘吸引人們駐足觀看,彩色氣球隨著秋風飄揚舞動,前來參加我市50周年市慶的來賓立刻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他們看噴泉、賞秋花,呼吸新鮮空氣,談論銅川城市市容的變化。從北京來的客人張泉源激動地說,10年前,由於技術交流合作的關係來過銅川,當時的銅川新區剛開始建設,這裏還是一片玉米地,沒想到這次來,眼前已是一座現代化的都市,道路寬闊,高樓林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各種基礎設施已建成,特別適合在這裏投資置業。銅川榮譽市民、耀州窯名譽館長禚振西自上世紀70年代就在黃堡一帶發掘耀瓷,對銅川幾十年的變化感受頗深。她說,上世紀70年代銅川老市區還是低矮的房屋,最繁華的就是一馬路,到了九十年代,雖然經濟發展了,樓也蓋多了,但環境汙染厲害,衛生環境也很差,現在,無論是老市區,還是新市區,都建成繁華的現代城市,商貿繁榮,小區成片,漆水河濱進行了改造,水變清了,山變綠了,天變藍了,人也變得文明了。
在參觀了旺旺集團銅川食品公司、華能銅川電廠之後,一直在煤礦係統工作的原銅川礦務局老領導穀會增感慨地說,過去銅川主要依靠煤炭支撐經濟發展,整天與黑乎乎的煤炭打交道,沒想到現在銅川也能把白花花的大米變成香噴噴的雪餅,更沒想到還能把煤炭轉化為電,又用電生產鋁錠,多層次增值,可見銅川的領導班子思想解放,視野開闊,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參觀的過程中,來賓紛紛拿起相機,這裏拍一拍,那裏留個影,要把銅川經濟發展的成就攝入鏡中。各界導報的一位記者始終跟著參觀隊伍,他說,我原來也在銅川工作過,但這次回來,看到銅川出現了一個個新型企業,譬如聲威水泥公司、中星材料科技園,令人驚喜,感到銅川大有希望,我回去一定要把銅川的成就通過我們的媒體進行宣傳。
來賓在參觀新區裕豐園小區時,那裏的居民敲鑼打鼓、扭起秧歌來表現生活的美好和滿足。參觀隊伍中的穀會增恰巧碰到了原來王石凹礦的老熟人:“住多少麵積?”“76平方米。”回答者麵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文瑞在三裏洞榮華小區參觀時說,原來這裏是破舊低矮的棚戶區,住戶條件非常差,現在看看眼前,真是令人振奮,小區裏有花有草,還有浴池、健身房、超市,各樣設施健全,市委、市政府確實給市民辦了實事。走在漆水河濱,看著同興橡膠壩小船蕩漾,原礦務局老領導劉至誠對同行者說,過去都不敢到河邊散步,河水臭得熏人,小路坑窪不平,現在可好了,道路平展,柳樹成蔭,河水清澈,人都愛到河堤散步、健身,還有幾處廣場,老年人都喜歡聚到那裏,打牌、聊天,這都是市委、市政府為群眾辦的好事、實事。
金秋紅葉紅似火,染遍群山迎客來。參加我市50周年市慶的各位來賓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風景宜人的玉華宮,看到佛門勝跡熠熠生輝,山水林木交相輝映的自然風光後都陶醉在這清新怡然的美景中。看到景區內基礎設施、服務功能健全、完善,環境優美,老幹部們不由地交口稱讚這裏“得非遍選天下勝,莫如茲地無煩喧。暫遊已駭非俗骨,久住直恐成真仙”。隨後,他們還前往耀州窯博物館參觀了至尊國禮――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藏的80餘件珍貴禮品。在古柏蒼翠,野花遍地,藥香四溢的藥王山,來賓們遊覽了古樸風雅、雕梁畫棟的藥王大殿;欣賞了堪稱精華的摩崖造像及美輪美奐的唐仕女等身菩薩等名勝古跡後,得知傳說中的“摸摸爺”摸一摸可治病消災,一些市級離退休老領導樂嗬嗬地摸著“摸摸爺”,祈望保佑自己患老風濕病痛的腿腳早日康複,讓自己為銅川的發展繼續發揮餘熱,貢獻力量。
銅川真的變了,變得天藍、地潔、山青、水綠,更美了。來賓們發自內心地說,我們真心希望,銅川這座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越來越好。我們為曾經和這座城市結下的緣分而驕傲、自豪,祝願銅川的明天更美好。
(原載2008年10月20日銅川日報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