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煤城銅川:建設生態文明新家園(2 / 2)

以人為本為民解憂銅川房新了人富了

吃過早餐,丈夫和孩子出門了,53歲的艾潤芳滿意地坐到沙發上:樓是新的,家具是新的,有天然氣,有熱水器,家裏一塵不染。自從年後搬進銅川新區裕豐園這個90多平方米的二居室,艾潤芳打心眼裏高興,在窯洞裏住了大半輩子的她做夢都沒想到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裕豐園住宅小區是國家發改委批準實施的銅川礦區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5個住宅小區之一,規劃總用地麵積25.76公頃,建築麵積30.98萬平方米,可安置居住在采煤沉陷區滑塌區和支毛溝危險地段的居民5162戶近兩萬人。在寸土寸金的新區,艾潤芳買房子的全部費用僅7萬多元。

由於長期大規模的煤炭開采,銅川形成了267平方公裏的采空區沉陷區,全市有3.5萬戶、12萬群眾居住在沉陷滑塌危險地帶,其中有1.05萬戶、4.41萬人在危房中,急需搬遷。

在努力改善環境的同時,銅川市把改善群眾生活放在突出位置,讓廣大老百姓感受到了科學發展帶來的實惠。

2003年開始,銅川市啟動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對市區8個主要棚戶區全麵實施拆遷改造,截至2008年7月,共開工建設廉價房、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130萬平方米,已建成100萬平方米,已有10300戶、3.6萬居住在危險地帶的群眾搬進新房。為了使困難群眾能住進新房,銅川市嚴格控製住房成本,減免20多項行政規費,把房價控製在每平方米680元以內,真正使群眾買得起、住得上,同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對申請住房的搬遷戶張榜公示,接受監督,確保把廉價廉租房分給困難搬遷戶。今後3年,銅川市居住在棚戶區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將全麵搬遷出來住上新房。

環境保護的嚴厲措施並沒有阻礙銅川經濟的發展,相反經濟發展勢頭十分強勁。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5.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47.6%,經濟總量較2000年增長3倍,財政總收入較2000年增長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9.7%和18.3%,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走進銅川市,映入眼簾的是林草鮮花掩映的樓群、街道,抬頭看到的是藍天白雲,一個生態文明的新銅川已經顯現在百姓麵前。

(原載2008年10月16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