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慶祝銅川建市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 / 3)

這50年是農業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的50年。建市初期,銅川農業基本以糧食生產為主。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餘年來,我們充分發揮銅川處於蘋果最佳適生區的優勢,大力發展以果業為主的特色產業,建成了160萬畝鮮幹果基地,農民人均達到4畝果,銅川蘋果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薦果品一等獎和“中華名果”稱號,被選為全國“兩會”特供果品。畜牧、蔬萊、中藥材等特色種養業不斷發展,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培育發展了大匠農科、明瑞果汁、棋智核桃乳等一批龍頭企業。2007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1.12億元,是1958年的3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20元,是1958年的60.5倍。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頭抓新農村示範村,一頭抓扶貧重點村,全麵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戶戶通電、村村通廣播電視、通公路,80%的村通過了柏油路和水泥路,解決了農村42.7萬群眾的飲水困難和飲水不安全問題,規劃建設了一批移民新村,對近3萬居住偏遠的貧困人口實施了整體搬遷,從根本上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這50年是銅川城市規模擴大,城市形象不斷提升的50年。銅對因煤興市,老市區20平方公裏規劃區已經飽和,為了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從1997年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新區。新區以建設“現代氣息濃厚、建築風格獨特、產業支撐力強、人與自然和諧的園林式城市”為目標,突出抓好優化環境、完善功能、聚集人氣、發展產業四個重點,目前15平方公裏建成區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基本完備,市級機關全部入區辦公,一批企業入區發展,新區已成為銅川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按照“下山出溝、控建增綠、綜合改造、提高品位”的思路,加強老市區改造提升,完成了漆水河河濱景觀綜合改造、城市主幹道改造等重點工程,盤活了一批市級機關搬遷後的閑置房地產,建成了一批商貿設施、城市廣場和公共綠地。對老市區的棚戶區實施了全麵改造,實施了沉陷區滑塌區治理和群眾整體搬遷工程,累計建成廉價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100多萬平方米,已有10300戶、3.6萬群眾喜遷新居。長期以來銅川環境汙染嚴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堅持不懈地開展了環境汙染綜合治理,拆遷了20多個煤台和汙染企業,關閉拆除了22條汙染嚴重的水泥生產線和10O多家“十五小”汙染企業,在市區禁燒煙煤,推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建成了一批汙水和垃圾處理廠。同時,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著力建設210國道和高速公路沿線百公裏綠色長廊,森林覆蓋率由建市初的10%增長到3.9%,2O07年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達到296天,城市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受到了國家環保總局和省政府的通報表彰。從2006年起開展了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活動,今年一舉實現了創建目標,昔日煙塵籠罩的“煤城”變成了山清水秀、天藍地潔的綠色城市。

這50年是銅川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會事業全麵發展的50年。建市之初,受經濟發展水平的製約,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社會事業發展緩慢。50年後的今天,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163元,比1957年增長37.2倍。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城鄉基礎教育條件得到根本改善,職業教育蓬勃發展,高等教育實現了“零”的突破;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為突破口,城市醫療衛生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的全覆蓋。文化體育設施不斷完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全麵消除了城鎮“零就業家庭”。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係不斷完善,城市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農村低保保障率超過了70%,困難群眾生活得到保障。雙擁工作成效顯著,榮獲省級“雙擁模範城”稱號。從今年開始,投資10億元全麵啟動實施民生十大工程,下氣力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