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支招看病少走彎路
幸福驛站
作者:張笑雪 吳誌 羅金財
看病紮堆大醫院,就診不避高峰期,到了醫院不知掛什麼科,不少市民看病時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怎樣看病才能“少走彎路”,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通過總結自己坐診時的經驗,教市民一些看病時的小竅門。
去晚點:避開看病高峰期
【現象】醫院一般在早晨8:00開診,據統計,一天中約有三分之二的病人會集中在上午看病,開診之後的兩個多小時內,病人最為集中。
【剖析】不少患者習慣一大早去看病,是想留足夠的時間做各項檢查,免得多跑一趟。事實上,如果是新發疾病,且不是嚴重急性病的話,第一次看病往往是為了明確病因,而絕大多數醫院為了方便患者,全天都可以進行抽血、心電圖、拍片和B超等常規檢查。如果是慢性病患者,其就診目的往往是定期複查,可能要抽血、拍片等,除了血常規、尿常規等少數檢查,其他諸如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血脂、癌標誌物、細菌和病毒檢測等,很少當天就能出檢查結果。
【對策】避開高峰時間段,上午遲點去或者下午再去醫院就診。此外,避開上午高峰期,不僅看病快,取藥也快。
挑周末:周末一樣有專家
【現象】不少患者覺得,專家隻有在上午和非周末時間到門診坐診。
【剖析】一般來說,醫院在周一的門診量是最大的,如果能避開周一,看病會輕鬆一些。事實上,有些專家上午要查房或做手術,下午反而有時間坐診。還有不少專家周一至周五沒有時間出診,反而會選擇在周六坐診。現在許多大醫院推行無假日門診,周日或法定節假日,也可以找到專家。
【對策】根據自己的疾病和工作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看病時間,尤其是上班族,如果偶感不適且不嚴重,最適合選擇周末看病。在每次看病後都要保管好病曆卡,卡裏存著自已的病史和化驗信息。另外,卡裏最好留足掛號的錢,以免排完長隊輪到自己時才發現沒錢掛號,又得重新排隊。
找對路:大病去醫院,小病去社區
【現象】幾乎所有的三甲綜合醫院每天都是人滿為患。
【剖析】很多患者隻相信大醫院,即使是感冒咳嗽,也一定要到大醫院找老專家才放心。
【對策】許多常見病患者,完全沒有必要非去大醫院不可。如普通的感冒、拉肚子,去社區醫院就能解決問題。高血壓、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在沒有嚴重並發症的情況下,選擇區二級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站定期複查和拿藥即可,完全沒有必要到三甲醫院排長隊、掛專家號。
如何跟醫生溝通
某醫生說,在醫院門診,時常見到兩類病人,要麼在醫生麵前喋喋不休重複沒用的信息,要麼噤若寒蟬不敢發問。他認為,聰明的病人,要懂得如何提問,懂得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向醫生提供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