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論(1 / 1)

問題在哪裏呢?

本書的基本命題是:如果你的資質是中上程度——如果你習慣於挖空心思來解決問題,達成目標——你很可能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身陷險境。

這種危險就是,在關鍵時刻,你的聰明可能弄巧成拙,搞得大家不禁懷疑:“他怎麼會這麼笨?”

災難有很多種。你說的話或做的事,可能會損害到你的某種人際關係、自毀前途與夢想。你精心策劃的行動,可能會害你觸礁碰壁,才智平庸的人則搞不清楚你在幹什麼。你勉強行事,結果適得其反、一敗塗地。你與世隔絕,渾然不知敵人正合力想羞辱你、打敗你。

這些危險與問題很可能都是自找的。你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你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你自作聰明。你的腦子背叛了你。

能夠英明睿智,當然是人生中的一大優勢。我們從觀察與經驗都可明白。這個說法有許多研究支持,特爾曼(Lewis M.Terman)的研究更是首開紀錄。特爾曼曾開發出“比西量表”。(史丹福——比奈Stanford-Binet),原稱“史比量表”,經修訂正式稱為“比西量表”智力測驗,並提出智商(intelligent quotient,IQ)一詞。1992年,他選出一千五百名2到14歲資賦優異的兒童,花了35年時間研究這個群體,把這個群體跟另一群體(控製組)作比較。

智商較高的兒童比較健康,情緒比較穩定,生活能力較高,離婚率與自殺率也比資質平庸的人低。隨後的研究也都證實這一點:聰明的人多能功成名就,平庸的人則望塵莫及。如果你很聰明,在人生的競技場上自然占盡優勢。這是光明的一麵。

黑暗麵則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診斷、預防、複原

本書的學習方法可幫你避開危險,以免你的腦子在你人生中的關鍵時刻絆你一腳。

首先,我們要探討富人、名人、有能力人士是怎麼自找麻煩的。我們要拿成功的人士當我們的實驗對象(我們追蹤的男人比女人多,隻是因為到現在為止,男人搞砸的機會比女人多)。

其次,我們要探索聰明人在事業與人生重要階段時麵臨的災難和失敗,有何雷同之處。

我們把這些事情分門別類,然後提出理論,解說其來龍去脈。我們會詳盡陳述各種自作自受的疑難雜症是怎麼來的。

最後,我們列出各種工具、練習、成長技巧與了解自己的策略,它們的用意是:

◎ 衡量你的弱點。

◎ 預測你最可能被自己的聰明背叛的方式。

◎ 建立你的免疫力。

◎ 協助你在嚴重失算之後,恢複過來。

◎ 讓你及早幫助別人。

危險是隨著智商與社會地位而水漲船高的。你越聰明、成就越高,危險就越大,這時你很可能就是本書的五種對象之一:

1.你不相信自己已經大難臨頭。讓我們質疑這個令人自在的假定。你可能在讀完本書後仍覺得自己所向無敵,但至少你已經知道別的聰明人是如何出醜的了。

2.你還沒碰到危險,而你認為自己沒那麼倒黴。我們要同心協力,以免你再這麼認為。

3.你已有被自己腦力背叛的不快經驗。你已經知道那有多慘。我們可以教你避免重蹈覆轍。

4.你看到某人身曆險境,你想幫忙。利用本書提供的原則與建議,當個理智的“救生員”。

5.你需要預防你公司的男男女女聰明過度,自我毀減。這可能是本書所提到的原則與藥方中,最重要且最有用的。你能找到求職麵試所需的問題,衡量你的弱點。你讀到的個案病曆,可能跟你周圍的一些人物相似。你還能找到許多管理聰明人的建議,這樣他們自己跟企業才不會被他們的聰明連累。

心者萬物之源。“聰明反被聰明誤”是個很嚴肅的課題,而處理嚴肅的課題,不一定要正襟危坐。我們希望我們提出發現、分析與建議的方式是刺激的、有趣的、有效的——甚至是令人輕鬆愉快的。

既然問題是上智之人造成的,解決方法自然也要取法乎上。你可以依據本書的綱領,運用智慧,這樣對你才最有利,你的聰明才不會在關鍵時刻背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