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自己是否具有跳槽的資本
當在一個地方工作得久了,如果希望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想獲得更高的薪資收入,那麼,到底是要在原地繼續等待,還是搭上“開往春天的地鐵”呢?很多職場人都為這個問題感到煩惱。然而為什麼要跳,又往哪裏跳,該怎樣跳槽,都是需要仔細思量的問題。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仔細想清楚,如果選擇了跳槽,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資本與能力?你跳槽的理由是否成立?這樣的理由能不能說服自己,能不能對你未來的職場發展有所幫助?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為了更高的薪水跳槽也是正當理由之一。如果你的薪酬長期明顯低於你對公司所做出的貢獻,而你的公司卻又沒意向提升你的薪酬,那麼你完全可以選擇跳槽。
盡管可以通過跳槽來提升你的職位與薪水,但是這種提升也不是所有跳槽客都能獲得的。跳槽前,先看看自己是否具有跳槽的資本吧!
資本分很多種,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比如你的學曆、證書,也有看不見摸不著的,比如你的工作作風及你的個人能力。下麵我們來分析一下你的這些軟硬件設施,到底是否適合跳槽。
1.學曆和學位
薪資水平一般隨著勞動者個人學曆的增長而增多。調查發現,勞動者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他的平均年薪就會增加8.3%(其中MBA更高),具有較高教育背景和較強工作能力的勞動者,常常會獲得薪酬比較優厚的職位。
跳槽客,你的學曆有多高?
2.積累的經驗
隨著勞動者工作年齡和工作經驗的增長,薪資水平也會相應遞增。也就是說,勞動者的薪酬與自己的工作經驗成“正相關”的關係,積累的工作經驗越多、在職時間越長的勞動者,所能獲得的薪酬也就越高。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資深人力資源專家都會建議勞動者不要頻繁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當你在某個崗位上積累了相當多的工作經驗之後,如果跳槽的時候是跨行就業,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這對於個人的職業發展十分不利。
3.勞動者的年齡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英語、電腦已經成為個人謀生的基本工具而不再是勞動技能。勞動者若能掌握比較多的新知識,具備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不固步自封,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當然,這種積累需要時間。
有的崗位適合年輕人去做,比如軟件開發,有的崗位適合資深的職場老手去做,比如財會類。在跳槽之前,要看一看自己的年齡是不是還允許自己去折騰,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硬性約束。
4.甄選行業的能力
2009年,一項專門針對京、滬、穗、深四個城市白領年薪的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地區收入最高的是計算機行業,白領的平均年薪為5萬元;上海、廣州這兩座城市以“律師、會計師”行業收入最高,白領的平均年薪分別為5.42萬元和5萬元;而在深圳,白領薪水最高的是“教育、文化、醫療”行業,平均年薪高達7.02萬元。
這個數據顯示了當前“吸金力”最強的幾種行業,跳槽客可以經常關注這些數據,做好資訊調查,再決定是否跳槽。
5.外語水平
盡管現在社會上對外語等級考試存在著諸多質疑,但實際情況是,在職場中外語水平無疑是增薪加碼的一大“法寶”。調查顯示,從業者的外語能力越高,其個人薪資的競爭力也就越強。
當然,我們所說的外語並不全指英語,也包括很多小語種。
外語能力嫻熟的勞動者平均年薪比外語水平一般的勞動者平均年薪大約高出15000元左右。而且,這兩種勞動者薪資的漲幅也不一樣。跳槽之前,請捫心自問,自己擁有幾張外語等級證書,這些證書的含金量如何?
6.個人綜合能力
高學曆並不一定等於高收入,擁有名校畢業證書的勞動者並不一定就比普通學校畢業的勞動者的薪資高。勞動者的薪資多少主要取決於他的個人業績,而個人業績是由多方麵能力共同決定的,比如社交溝通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為人處事能力等。你的各種能力到底如何呢?
除此之外,勞動者還要有競技精神與不斷學習、刷新自我的基本素養。
跳槽雖然不犯法也不用交稅,但是準備起跳之前,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麵、客觀、清晰的了解,然後再有的放矢地“對症下藥”,爭取一跳一個準,保證跳槽的成功率。當然了,如果你的個人資本非常雄厚,你的現任老板也不會舍得讓你就這樣跳走,而是會挖空心思地留住你。
新人頻繁跳槽是對自己不負責
剛走上職場的新人在工作的第一年中就多次跳槽,這已經成為一種通病。其實,這隻能表明職場新人們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並沒有做出科學細致的長遠規劃,才會隨著自己的性子頻繁跳槽。
有調查資料顯示,當被問及跳槽的原因時,絕大部分職場新人都這樣表示--“工資太低,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促使職場新人頻繁跳槽第二位的原因是“沒有發展空間”。有很多職場新人表示,“眼下的這份工作隻是職業生涯的一個跳板”。在回答“當前這份工作是你的第幾份工作”這個問題時,60%的職場新人表示已有跳槽經曆,其中80%的人不到半年就換掉了第一份工作。
沒有哪家企業願意做職場新人的“跳板”,對於懷揣著“下家心態”來工作的員工,誰都不會有好感。而初涉職場就頻頻跳槽,對於新人自身的職場品牌建設與能力培養,也是非常不利的。
小陳大學畢業之後,憑著優異的成績順利進入一所中學任教,這份工作收入不低而且穩定,更有大把的假期,小陳的好運氣很是令人羨慕。工作一段時間後,小陳參加了一次同學聚會,回來之後馬上就遞交了辭職申請。原來,在同學聚會上他看見其他同學在外資企業都混得很“風光”,心裏極度不平衡,所以迅雷不及掩耳地跳槽去了一家外企。
來到這家外企之後,小陳才發現“時間緊、任務重”,加班是常有的事,而以前在學校有的各種假期在這家公司根本就是奢望了。小陳忍受不了這種工作環境,加上收入也不穩定,於是決定繼續跳槽……
職場新人“中途跑路”並不鮮見,原因有很多。一方麵新人的思維比較活躍,總是在尋找機會;另一方麵也迫於經濟壓力,總想著“人往高處走”。企業十分反感“中途跑路”的員工,員工跳槽不僅會讓企業的正常工作流程受到幹擾,而且還要為此支出額外的招聘費用和培訓成本。簡曆上有太多跳槽經曆的職場人,都會給用人單位這樣一個印象:眼高手低、耐不住寂寞。很多企業都會質疑頻繁跳槽者的忠誠度和職業精神,這對於以後的求職十分不利。
頻繁跳槽其實也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極端不負責,所謂“先就業再擇業”。在初涉職場的時候,首要的是積累工作經驗,對於社會通行的職場模式有個大致的了解,並不斷地為自己的職業能力增加籌碼。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具體的規劃和方向之後,再有針對性地挑、擇、跳。
“騎驢找馬”未嚐不可,但在短時間內頻繁地換工作,從長遠來看,並不是什麼好事。工作經驗不斷歸零、重新開始,很不利於自身的職業發展。凡事都要講究謀劃,跳槽更是要講究攻略。方式和方法都對了,才能跳得高、跳得準!
對於職場人來說,每一次跳槽都是一次抉擇,需要慎之又慎。決定跳槽之前一定要先捫心自問:我為何要跳槽?我有什麼資本跳槽?我要如何去跳槽?
第一個問題是要跳槽者梳理出自己不滿意當前這份工作的原因;第二個問題是要跳槽者理清楚自己的優勢與職業能力,隻有清楚了自己的特長與技能,下一份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找到用武之地;第三個問題是要跳槽者研究一下換工作的策略。如果在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你的做事能力和工作方式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曆練和提高,那麼,你該慎重對待這次跳槽了。
高明做了一年的汽車銷售,因為不善言辭,所以業績平平。雖然公司並沒有要辭退他的意思,但他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辭職。
高明是個踏實忠厚的人,他仔細分析了自己的各方麵條件,從專業知識到性格特征,他都覺得自己適合做技術工作。他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是計算機軟件開發,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因為就業競爭激烈,所以才選擇了做汽車銷售員。
高明辭職以後,去了一家科技公司應聘程序員,很順利地被錄用了。換了新工作之後的高明,工作起來得心應手,每天心情也很愉快,加上他又很勤奮努力,很快就受到了老板的器重,薪水也隨之大幅度提高。
職場人不僅要“知己”,還應該“知彼”。跳槽之前一定要對自己期望的新工作做一番調查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萬不可盲目跳槽。人力資源專家認為,“頻繁跳槽不利於職業生涯的發展,在年輕時可以多跳幾次,但在跳過三次以後要極其小心,特別是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職業軌跡將越來越穩定。”高明是在仔細考慮自身條件與新工作之間的切合點之後,才決定跳槽。他也因此得到了一份適合自己個人發展的新工作,這與他的務實精神和良好心態是密不可分的。
職場風向千變萬化,對於專業技能的要求也是高而又高,這就是為什麼職場人要不斷學習充電不斷提高自己的重要原因。對於初涉職場的人,不管對目前的工作有多麼的不喜歡或者是與你的專業多麼的“格格不入”,都要靜下心來堅持做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裏,你會漸漸發現自己原來的感覺和判斷是錯誤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曆練,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具有從事這份工作的巨大潛力,完全有可能將這份工作做得風生水起。當然,如果你工作一年或兩年之後,仍然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那麼,跳槽就成了你唯一的正確選擇。
我們需要提醒職場新人:跳槽事小,損害自己的職業發展與職場的個人品牌事大,跳槽千萬要謹慎。有四到五年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在跳槽時需要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方向。若是對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係統的規劃,隻是因為對工作厭倦或是不滿意目前的薪水和複雜的人際關係,就衝動地選擇跳槽,則很可能出現“才出虎口又入狼窩”的尷尬境地。對於各方麵能力都很強的中高級人才來說,建議不要輕易跳槽,即便是要跳,也最好與獵頭公司合作,以提高跳槽的成功概率。
還在用這樣的跳槽方式?你out了
正確的跳槽將帶領職場人進入職業發展的快車道;而錯誤的跳槽,則會使跳槽者誤入歧途,從而嚴重影響到以後的職業發展。然而,哪一個職場人沒有經曆過一兩次的跳槽呢?你跳槽的姿勢漂亮嗎?你跳槽的方式out嗎?
Out跳槽第一種:跨行業、跨職位跳槽
雖然說跳槽是職場常態,但是作為一個有遠見的職場人,一定要有正確的跳槽法則。上一份工作是做財務,現在在做行政,心裏又在籌劃著跳槽去做銷售,這種看起來極端無厘頭的做法,很有可能到最後會“一罐子不滿,半罐子咣當”,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長,也沒有任何行業的豐富經驗。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可以勝任足球場上的所有位置,但這樣的足球天才幾十年才能出現一個,而且他也隻適合在足球場上表演。對於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還是要鑽研一項專業技能,直到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才更有利於自身的發展。想跳就跳,但是一定不要輕易換行業。
Out跳槽第二種:不重長遠發展,隻奔高薪而去
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薪水,誰都希望擁有高品質的生活。但是,薪水並不是工作的唯一目標。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個人的發展機會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當你麵臨兩份工作選擇的時候,要對這兩份工作從薪資收入、企業實力、個人發展機會等諸多方麵來進行總體評估。薪水高的工作如果不能讓你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那就需要重新考慮。
個人的發展機會關係到未來薪酬的高低,不可輕慢。有的行業的保質期非常短,盡管當時的薪酬很高,但是除了鈔票,勞動者並不能得到其他方麵的提升。這與“提升職業技能”的原則是相悖的,職場新人千萬不要如此的“鼠目寸光”。選擇一個適合自身發展並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行業和職位,即便開始的時候薪水低一些也不要緊,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將會獲得極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未來的高薪將是意料之中的。
Out跳槽第三種:隻因不滿目前的工作環境、人際關係,就衝動跳槽
職場人應該明白,有些問題是企業的通病,你離開了這家公司,去另一家公司,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有的人天真地以為,在這家公司與同事們的關係處理得不好,換個新公司作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人際關係了。其實不然,每家公司都有人緣好的員工,也有人緣不好的員工。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自身的原因。換個環境,另起鍋灶就能“別有洞天”嗎,這隻能是自欺欺人。
聰明的職場人會努力尋找當前工作的問題所在,然後去著力改善,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職業生存空間。
除此之外,out跳槽還有很多其他表現形式,比如因為不平衡的心態導致不滿當前的工作,或是因為攀比心理,想要一份“既有麵子也有裏子”的工作,所以“義無反顧”地辭去手頭做得挺好的工作,加入跳槽一族。
如果非跳不可,那也要摒棄那些out的形式,從頭開始再造你的職場人生。
首先,盡量避免同水平跳槽。職場人的價值是通過個人能力、背景資源、自身素養等各個方麵來體現的。正確的跳槽應該是這樣的:新工作可以更好地展示自身的職業價值,並且能使自身職業價值“保值、增值”。如果新工作與原工作水平相當,無法使你的職業技能獲得本質的提升,這樣的跳槽就沒有意義。
其次,要把握好每次跳槽的間隔時間。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企業的招聘人員,看到求職者的簡曆上麵羅列的每一次工作時間都不超過兩個月,你會錄用這個人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企業招聘人員無法相信這樣的員工會安心工作。而且,頻繁跳槽的職場人也很難具備某項過硬的專業技能。既無法信賴他,又不能重用他,這樣的求職者誰會錄用呢?
稍微具備職場經驗的人都清楚,勞動者至少要在一家企業工作兩到三年,才會累積起某一專業領域的相關經驗和技能,才會具有一定的職業競爭力。而且,在一家企業工作達到兩年以上,在填寫簡曆的時候,隻要把離職理由說得充分一些,很容易給企業的招聘人員留下比較好的職場印象。
在一家企業的工作業績達到“登峰造極”之後,為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而跳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樣的跳槽與“急流勇退”不同,在風光無限的時候離開這個平台,投向另一個更具實力的“東家”懷抱,能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另外,每個人都有惰性,在一家公司做的時間太久,會產生疲憊厭倦的情緒,從而逐漸喪失對工作的熱情。對於心懷夢想的職場人來說,在一個領域已經達到自己預想的高度後,為了保持自己的職業激情,需要換個新環境,來刺激自己新的工作熱情,這樣的跳槽大有裨益。
在原工作崗位缺少發展空間時可以考慮跳槽,在自己的專業技能無法得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停滯不前的時候,更要考慮跳槽。隻是,如果下定了跳槽的決心,就要早做準備,切不可在原工作崗位上“磨嘰”。具備了一定職業競爭力的職場人,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冒險精神。雖然我們不鼓勵你“騎驢找馬”,但是建議你看到“馬”的時候,要果斷地放棄“驢”。跳槽不僅僅是換一份工作那麼簡單,也是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準備跳槽的這段時間裏,要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進行再一次的深入分析和評估。
你還在用很老土的方式跳槽嗎?你不知道這些跳槽方式已經out了嗎?為了拋掉舊工作的包袱,輕裝投入新工作,職場人需要認真籌劃自己的“跳槽工程”,為自己以後的職業發展未雨綢繆。
十個信號知會你:你該跳槽了
薪資收入的多少、發展空間的大小、學習機會的有無,是衡量一份工作是否有價值的三個重要標準。如果你的收入與你的付出並不成正比,如果你在原公司已經看不到發展前途,如果你在現在的職位上學不到任何東西,說明你已經瀕臨職業枯竭期。如果你不及時改變現狀,等待你的將是職業前途的“黑洞”。
如果同時遇到以上兩種或三種情況,晚跳槽不如早跳槽。因為在“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的現代社會,你逃離“枯井”的時間越早,獲得理想職位的機會就會越大,事業成功的機率也會越高。此時,果斷跳槽,贏得自己希望的高薪和發展機遇,是你的當務之急。
具體來講,有十個信號可以告訴你:你該跳槽了。
1.當公司麵臨著經營的巨大困難時
公司的銷售額、利潤正在急速下降,客戶不斷流失,圍繞公司的關閉、倒閉、被收購的傳言充塞著公司的每個角落,你的同事、好友已開始在尋找新工作了。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你也應該考慮加入到這個隊伍之中。
2.當你與上司的關係緊張到無法彌補時
不管是何種原因,不管是誰的過錯,一旦你與上司的關係有了裂縫,在經過彌補之後仍然於事無補,那麼,建議你跳槽吧。要知道,在公司裏掌管著你“生殺予奪”大權的自始至終都是你的上司,他是不能得罪的,無論什麼時候。
3.當你的生活質量發生巨大變化時
買房、結婚、生孩子抑或是子女上學等原因,導致你目前的收入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你的生活質量正在發生下降,那麼,如果此時你還有能力去尋求到一份薪酬更高的工作,不要再等待了,趕緊行動吧!
4.當你的價值觀與公司文化格格不入時
當你一直以來擁有的個人價值觀與公司文化發生重大的衝突時,你會被你的老板、上司、同事看成一個異類。缺乏對公司文化的認同,也無法讓你自願付出全部精力去努力工作,既然無法調動自己的工作熱情,不如跳槽。
5.當你對手頭的工作喪失熱情時
如果你每天早晨醒來,不管是不是休息日,不管是不是已經快要遲到了,你都想在床上再多睡一會兒。其實,你並不是累了,而是因為--你已經厭倦了手頭這份工作,那麼,你該換一份新的工作了。
6.當公司遭遇道德危機時
如果你發現你的老板、上司或其他的主管,麵對公司不斷出現的劣質產品、常常延誤的交貨期等各種不正常狀況,向客戶說謊或者幹脆視而不見,那麼,你可以跳槽了。你服務的公司正在從事不道德的商業活動,你應該在第一時間離開。明智的職場人不會把自己交給一個不道德的公司。
7.當你被公司定位為“反麵人物”時
你的上司、你周圍的同事好像與你“犯衝”一樣,怎麼看都不合拍,你的言行舉止在他們眼裏都是不對的。你在他們眼裏完全是一個“負麵典型”,你是公司裏不折不扣的“反麵人物”,那麼,趕緊跳槽吧,這個公司不適合你繼續工作了。
8.當工作壓力大到你無法承受時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會大大損害你的健康。如果你的工作壓力長期得不到緩解,已經嚴重影響了你的身心健康,並危及你的家庭,那麼,趕緊跳槽吧,以避免更嚴重的事件發生。
9.當你的職業發展空間受阻時
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已熟悉到閉著眼睛都能做得分毫不差的程度,當前的工作對你已經完全沒有挑戰性,而你從身邊的領導、同事那裏也學不到可以令你感興趣的經驗與知識,如果你還有年齡上的優勢,那麼,趕緊跳槽吧,這裏已經不能滿足你的發展需要了。
10.當你遭遇到巨大的外來推力時
如果你遇到“獵頭”主動找上你,並呈上種種誘惑--你潛在的新東家給你提供職位上的升遷、非常大的薪酬漲幅、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和優越的工作環境,而且,新東家又恰好是你傾慕已久的名企。種種誘惑疊加在一起,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你要是不主動抓住,誰都會為你感到惋惜。此時,不妨大膽跳出去!
跳槽前後,你該做些啥
跳槽還是繼續留在這裏?每一個職場人在心裏萌生跳槽念頭時,都會有所顧慮。隻要你頭腦清醒、分析全麵,不難找到答案。不過,跳槽前後有十件事是你必須要做的。
跳槽之前,職場人必須要做以下五件事。
1.你首先要搞清楚的幾個問題
麵對自己可能接手的新職位,應征時必須問清楚:這個位置空缺的原因是什麼?是原來的人升遷、調動等正常原因,還是績效不佳、人際失和、能力不足等負麵原因?如果是負麵原因,那你就要小心了:業績不佳短時間能不能得到改善?人際不和是因為員工的個性,還是因為職位設計的不合理?能力不足是老板期望太高,還是沒有下放權利或缺乏資源?
從問答之間的蛛絲馬跡,就可以判斷這個職位與自己的個性、能力是否相符。
一定要花點時間去打聽真實情況,探詢對象從獵頭公司、普通員工到上下遊合作商,他們都是信息的可靠來源。
2.老板對你的期望
當你知道職位空缺的原因後,下一步便要搞清楚老板對這個職位的期待,而且最好是“白紙黑字”。有的老板喜歡勾畫一些虛無縹緲的遠景,開許多空頭支票,等到你上任後才發覺上當受騙;也有的老板對你的角色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沒有把遊戲規則講清楚。在詢問當中,應逐一問清公司的經營目標與存在的問題,並適度提出你可能采取的解決之道。
3.企業製度和文化
要弄清楚跳槽對象的管理製度和企業文化,是充分授權,還是高度集權?是家族式管理,還是專業人士打理?一旦弄清了新公司的管理風格,你得捫心自問,“我的彈性夠大嗎?我能不能在那樣的氣氛下,充分發揮所長”?否則過度樂觀,草率赴任,最終可能落得水土不服、白忙一場。
企業文化中有些看似小事,卻會嚴重影響你的工作情緒。加班頻率太高、上班打卡“分秒必爭”、辦公室不禁煙、開會時老板帶頭吞雲吐霧、經常外出應酬、出入聲色場所、老板在企業大談宗教信仰、鼓勵員工信教……如果你對這些事情特別在意,那麼,請你一定要一一了解清楚。
4.薪資報酬
薪資背後代表的是“個人價值”,到底你的價值有多少,市場行情如何,雇傭方的底線在哪裏,這些都是你必須了解的內容。如果自己沒有很好的談判技巧,或是想爭取更高的薪資收入,不妨通過中間人或獵頭公司代為打理。
5.相關主管的管理風格
很多中高層主管跳槽時,隻與自己的直接上司或人力資源負責人進行過溝通,對同級別的主管完全不了解。在以後的跨部門合作中,常常會因為缺乏必要的了解,或者個性衝突,影響到工作的正常開展。有的隻跟董事長談過,這些負責決策的大老板,對於企業未來發展多半充滿理想色彩,十分容易“感召”人才。等到上崗後,卻發現真正承擔執行重責的總經理,才是決定自己未來命運的關鍵人物。
以上是跳槽之前必須要做的五件事。做完這五件事情,如果你對新公司感到滿意的話,說明你已經為實現從“外人”到“自己人”的跨越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是你加入新公司後要做的事情,這些同樣重要。加入一個新團隊,你這個阻礙舊有人馬升遷的“外人”即使係出名門,懷有十八般武藝,也不一定能安然“存活”。所以,你要踏踏實實地做好以下五件事:
1.快速了解公司與團隊
到任後,要盡快進入工作狀態。因為在公司所有同事看來,“你已經占據了這個位置,領了一天薪水,沒理由說你才剛來!”你不妨將關注的焦點分為大、中、小三塊。
“大”的是了解整個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中”指的是公司的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小”指的是團隊的運作模式。上任之初,比較好的做法是,利用下班時間,把所有的資料都找出來仔細查看,包括過去做了哪些決策,連續幾年的營收情況,還有人員構成、績效考核等。了解越透徹,越容易思考下一步的工作與人事安排,避免重蹈前任的覆轍。
2.主動廣結善緣
對於新進的員工,有人給予厚望,也有人冷眼旁觀。第一時間來支援你的不會超過兩成,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在觀望。因此,不妨先向與自己業務相關的同事開口,向他們求教,並建立起溝通的模式,包括工作目標、任務以及達成的步驟、方法,找到團隊的共識。
另外,要積極參加公司組織或員工發起的各種活動。因為離開辦公室,同事之間可以減少很多拘束,你可以借此機會,與他們增加相互了解,增進私人感情。
3.避免誤踩公司的禁忌地雷
“辦公室政治”是新加入者最易誤踩的地雷。關於“消息”之說,有時隻是謠傳,若是察覺到一些微妙的跡象,要記得千萬別卷入其中。因為要在工作上求得“長治久安”,靠的是個人實力,而非某某派係相挺。一旦你肆無忌憚地向某一方靠攏,被貼上標簽後,在兩方人馬拉扯之下,你很可能就會成為炮灰。
4.訂立標杆,建立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