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給176個知道我名字的人(3 / 3)

對,不能自我可憐,要在反思後充實人生。

(六)回家的感覺

歸心似箭,所以考試後還未得到調整,勞累的心神和乏困的身一起到——家——了……。

見到了久別的父母。

見到了可愛的小弟。

見到念記的好友。

我的小屋。

不想計劃什麼,隻把回憶繼續。

半年來,我過上了獨立的生活。生活本身教給我許多生存的本領,我終於離開了父母安全可靠的庇翼,學著去適應新環境。麵對眾多的事物人情,我必須做出自己的決定,盡管這決定被限製了範圍。我仍在走以前的老路。

路是昨天的延續。

我所認定的朋友和看重的情誼,透出信心和力量,有快樂亦難免悲傷。虛偽和欺騙,我的死敵,卻發現有時亦有美麗的外衣。情,最難懂。

經曆,縮成無盡的感受。

小弟

我的小弟

真是淘氣

愛開玩笑

水平國際

我的小弟

善良心地

待人接物

彬彬有禮

我的小弟

溫順脾氣

關愛父母

不出惡語

我的小弟

善解人意

幫助兄長

厚情深義

我的小弟

學習努力

深夜苦讀

非為名利

我的小弟

也不專一

木棍小狗

玩來不膩

我的小弟

聰明靈俐

用功上進

非人可比

小弟小弟

為兄愛你

願你早日

出人頭地

無題

同樣的汗水

澆開異樣的花蕊

同樣的努力

沒有相同的結局

明白的話也變得含糊

清醒的心又重新沉醉

一種很沉的感覺叫失落

失掉自己落至無措

冰冷的雙手剛被暖熱

初秋的夜風減弱了的心火

壓抑增強了反抗

困惑更生暴怒

不是命運將人捉弄

就是人將命運

扼住咽喉

秋夜別友人

堂內友紛忙,

舍外吾彷徨。

夜靜人聲去,

獨覺秋風涼。

天白君上道,

既望餘離鄉。

今宵窗前語,

明朝各一方。

西江月·誌在前方

經曆風吹雨打,

青雲遠誌猶堅,

寒來暑往十幾年,

未改初衷信念。

康健不曾問我,

素無哀怨蹣跚,

但顧揮汗永奔前,

笑拭人間冷暖。

荷葉杯·晚歸

晚風輕拂楊柳,

歸途。

幾醉夕陽紅。

鄉野依稀炊煙縈,

東月雲霧中。

不想秋氣正濃,

寒生。

盛夏轉頭夢。

別來海誓山盟,

今夜獨點燈。

生的理由

我思,故我在;我做,故我生。

“每一種存在都有理由。”

似乎生活與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曾幾何時,我是一個熱愛生活而又充滿幻想的青年。理想定格了我的奮鬥,在茫茫人生汪洋中,我選定了航標,從此少了一份躊躇,多了一份自信和力量。棄理從文之後,我覺得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又近了一步,我滿心歡喜,感到前途一派光明!

苦讀十載,三日定音。

帶著懷疑與失落,重溫我的遠大夢想。一切都將在冥冥中改變,可能給我一個自費大學生的“美麗”稱號,學的專業為貨幣銀行,可愛的筆杆與簿子隻能擱淺在業餘黃昏月下。我將重新研究我的血液,開始新的追求。

不是我改變了最初的選擇,而是選擇改變了我。

不過有一點我堅信,無論做什麼,我都有充分的理由把它做好!

彷徨

心情時常不好也不壞,快樂總是短暫,淡淡的憂傷時常無端地縈繞在心頭,驅趕不去,擺脫不了,因此,隻能默默地承受。

外在的壓力和打擊總是令我措手不及,而在惶惶然中,並不太強烈地感到,似乎該做的許多事都沒做,不該想的許多東西卻竟在腦海中覆去翻來。想的明白,卻做不明白,因為所想與所做並非相同的內容。

於是,更加惶恐,不知這樣彷徨的日子究竟要延續到多久,不知自己到底能不能逃出這緊張無奈的生命。我還愛這個世界,所以不曾想過輕生,因為那是萬分空虛無聊者的可憐之舉。我仍堅強,盡管已無文字可形容。

於是,把希望寄托於明天,希望能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逼自己去做爭取光榮的嚐試。而明天又總在複製著昨天,希望延期,後天、大後天、大大後天……

寬慰自己,這也叫經曆。

忘掉過去

忘掉過去

無論得意與傷悲

忘掉過去

無論是悔還是淚

忘掉過去

孰錯孰對,孰是孰非

忘掉過去

何必半生浸入回味

忘掉過去

惡醜掩沒了善美

忘掉過去

真誠誤認了虛偽

忘掉過去

一切的辛苦與勞累

忘掉過去

昨夜光閃鳴雷

對它說一句地所謂

忘掉的過去

不再返回

幸福童謠

年幼的我總愛猜

媽媽的脾氣是否古怪

嘮叨我的頑固

還打我的屁股

我的百分處竟睬也不睬

少年的我有了氣概

動輒與媽呀論個高矮

老心疼她的傷心

老後悔令她落淚

不知不覺又使她痛煞滿懷

即將遠走的我懂得了無奈

原來離開媽媽是一種悲哀

娘的黃連苦

兒的幸福路

狠心的兒該何時衣錦歸來

這時的我始才明白

白發皺紋的依戀似海

古怪的愛亦是深篤的愛

敢言

有些人的成功是偶然的,有些人的失敗卻是必然的,用不著再去尋什麼牽強的理由。

踏實苦幹的人,不管結果如何,心始終坦然,無怨無悔;華而不實、浮而不穩的人,“失敗”是對他的最高獎賞,他應該後悔、慚愧。

敗了就是敗了,應該用痛苦與懊悔去無情檢視過去,痛過改過,重新再來,這樣的人方稱得上敗後英雄,可敬;敗後自欺欺人的掩飾或解釋,故作瀟灑的醜態,令人作嘔,可悲。

經曆苦痛的折磨,才會找回自有的平衡,放鬆自己不等於無原則地寬宥自己所有的錯誤和失漏。

近來,聽了些自慰的話,有些真話令人痛快不少,舒服多了;有些好笑的空話虛話,隻能使傷口更深。

獻上我昨日的痛苦,給那些失敗的人,隻有如此,他們才有可能品到我今日的真樂與充實。

二龍山遊記

1996年5月11日下午,上完本周最後一堂課後,我們班25個人便按計劃坐車前往二龍山莊,進行大學以來首次春遊。

起初仍在猶豫中的我幸虧決定去了。路上的我自是少有說笑,以閑適的心情瀏覽路邊的風景,還在心裏評賞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生命特色》,對獨處與緘默及自己的人格力量有了更深切的體會和更堅信的肯定。文章的每一句都有豐美的內涵,經曆的每一步都存在真實的內容,激起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生命的體認。

到達目的地,已是天色漸晚,我們必須先考慮住宿的問題。於是借住山莊一個近似大客店的人家。這家有專備的“客房”,五六張大床、備有被褥,地方倒也寬敞。主人家待人熱情、周到,大家便放膽忙活起來。有的在做夜餐——烤牛肉串;有的玩撲克,嘮嗑,閑轉悠。我稍休息了一會兒便也基本轉入了“無事不忙”的行列。

大約十點多鍾,大家便開始忙吃了。我自是東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大多是細心的人才想到我。高數、英語自在內了。我吃的不撐也無困乏之意,便也跟著幾個人跳起了迪士高。體味一下年青人固有的瘋狂和生氣。

我的生活不呆板,為人也不呆板,並也會在適當的時間適量地表現一下自己的能耐。我的感覺不錯,周圍的人也都叫好,好!

跳完舞後,有的打麻將,有的睡了。我仍不覺困,便與小九英語說說玩笑之類,曾也試圖再去講究什麼,終也難成。隻是尊重好的印象和好的情緒。

已是淩晨三時二刻,便約了小九和一女生看日出。林高,路轉,湖見,天色微亮,山色空朦,湖水清碧,樹木鬱蔥。人靜宇空,曉風習習偶來,入此畫境想到西南漓江山水,心頗愉悅和興奮。日出江上,紅光一點,接著如金丸、鵝黃一般。江上日出,由於首見難以劣文記之,可謂遺憾。許是美景自是難以言盡之,境於胸中自得。哈巿竟有這一勝境,歎哉!眼前竟有這一麗景,美哉!

日出後,三人便回來,我便床上半酣兩個多時辰,便又告別主人,同大家一道繼續山裏遊蹤。一路觀景、聊天、拍照、玩笑,自不必細說。

時至中午,便取林中一地,稍玩幼時遊戲“丟手絹”之後便鋪席就餐。熱鬧倒不覺,三五一群,各食至飽,沒甚大趣,但心自適而已。

午陽正好,便開始登山,證明了自己的勇氣、信心、激情和進取之力。與友並肩,同學攜手,登一較陡山側,終於二鼓氣下領略到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崇高、開闊之境。

征服高點又有友人相伴,其喜洋洋者也。

快意,我心神,竟隻照顧官能的貪奢,無暇更多神思飛躍,僅騁目馳山水遠近間,藍綠青白,天水山雲,石前留影,亭中休憩。登高方知二龍山得名之妙。遊興未盡便匆匆下山了。

倦意歸途不消細說。

文白相雜、糟糕文字,僅記文成一可憶之經曆耳。

張 老 師 印 象

鬥轉星移,又到了秋高氣爽的九月,我已是一名大三生了。暗自想來,結識張老師並與她相處的日子,已整一年了。每每念及張老師的音容笑貌,不由得一陣腸熱。我知道,這是一種生命的感動。

大二時,張老師教我們哲學課,她是一位博識高德的嚴師。第一堂課便向我們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接著便是汪洋恣意的講解,高妙絕倫的闡述,把一向古板教條的哲學課講活了,講絕了,我們為此而折服。無論聽張老師的正課還是選修課,大家都感到所得甚多,因為她不僅教授我們課本知識,而且輔以豐富的生活經曆,獨到的生命體驗,還有古今中外的資料積累,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聽張老師的課,我們傾慕於她圓熟的授課技巧和沉渾鏗鏘的聲音,確有一種回腸蕩氣之感。我尊重這位大智大辯的師長。

我常受寵若驚卻又誠惶誠恐地暗自結論:我莫大的幸運是受到張老師的垂青而與她成了忘年交。我曾不隻一次地感動老師對我的理解與嗬護。課下的張老師顯得那麼的平易近人,她曾犧牲午休時間為我們答疑解惑,對我尤為關照:鼓勵我上進,不讓我放棄我所鍾愛的文學,並推薦或贈送好書給我看,使我在從文的路上更加堅定而執著。就在上學期臨近考試時,由於我把精力幾乎全部用在了中文自修上,放棄了專業課學習,致使連順利過關都岌岌可危。張老師得知情況後並未過多地責怪我,完全以朋友的身份鼓勵我不要中途易轍,幫助我實行機動的“通融政策”。張老師值得信任,因為她更像我熱情誠摯的朋友,使我變得更加成熟與穩健。在我困惑時,給予我一顆寬容的心,在我困難時,給予我無私的愛。

我是不幸的,因為上天讓我抱恨在殘缺和病態之中;我又是幸運的,因為冥冥因緣賜予我貴人扶助。通過張老師引見我登門拜訪了她的老伴宋伯伯——一位隱於喧囂都市的佛教高士,從此我的人生有了更高目標——擺脫是非名利的困囿,向自我的俗鄙和貪狂挑戰。宋伯伯對我哀其不幸的惡度和怒其不爭的冷嘲,常使我如坐針氈,如墜雲霧;此時張老師的及時勸勉和點醒又讓我如浴春風,撥雲見日。兩位老人教給我的是人生的大學問:如何從容不迫地應付生活,坦然自如地麵對自我。家中的張老師更象一位和藹可親的慈母,在媽媽麵前,我當然會變得更加輕鬆自然。

張老師已經不教我了,但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卻依然如故。關於老師的文章其實並未寫完,隻能暫且收筆,以此成文,作為學生的一份微薄的獻禮——謹贈與敬愛的張老師。

真情為文

文學大家列夫·托爾斯泰在給藝術下定義時,有過這樣的話:“作者所體驗過的感情感染了觀眾或聽眾,這就是藝術。”因為從文學藝術的感染性來說,最有直接作用的是感情要素。“情動於衷而形於言”,由於情在文中具有這樣的地位,曆來為創作者所重視,優秀作品所以能震撼讀者的心靈,唯情真意顯而已。

文學藝術的一個特征就是要傳達感情,把生活中所體驗的喜怒哀樂、分明的是非、強烈的愛憎,淋漓盡致地表達於筆下。這需要作者有豐富、健康的感情,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所以,有誌於文學創作並要在這條路上幹出點名堂的人,必須具備兩件寶貝——“望遠鏡”和“顯微鏡”。站在一個新的高度,選一個最佳的角度,把感受獨特的地方,嗟歎於文字。

表達感情要細微、真摯,不能糾纏於委瑣卑微感情的羈絆。西方有所謂“愛與死是永恒題材”,中國有所謂“生離死別”“離愁別恨”,亦都是人之常情,情之常理。然而,真情中善的正義的感情往往更令人慨然浩歎。杜甫的憂國憂民,正見於一段辛酸的“詩史”;辛棄疾慷慨赴義正見於悲壯的詞章,韓愈順情明理正見於其精美的古文……對於國家命運人民疾苦、社會進步的深切關懷是作家人格力度的體現。

人間最大的損失莫過於真情的喪失,而隻剩下功利的角逐和虛偽的人情。文學所要弘揚的,是溫暖的親情,誠信的友情和刻骨銘心的愛情。孟郊寸草心感報三春暉,表達出眷眷慈母意,拳拳遊子心;李白千尺桃花潭水,萬裏遠影長江,道盡故人知音的默契;李商隱蠶死絲盡,燭滅淚幹,唱得地老天荒,至死不渝。詩人的感情離不開真、善、美的原則,也使讀者心靈中激蕩著高岸而熾烈的情懷,有益於社會人生。

大自然的壯偉奇觀也能激發起人們或敬仰渴慕、或悲痛欣喜的審美感受。巍巍崇山、涓涓細水、爛漫春花、皎皎秋月,因為它們的存在與變化,而反顯生命的情思,使人們能借無情而善於引情之物以抒情,顯示了文學的動情力。試問:難道你不曾同作家一道,驚詫於造化的萬千顏色,驚異於靈感的微妙偶得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寫文章要有現實的經曆,在深入實際生活中,感受、體驗和發掘蘊涵在事理當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從而連綴成以情奪人的文章。

替人呐喊

報上說,5月18日是國際助殘日,由於我常被別人很自然地歸入這一類,為此條目也要來個專題,聊以自嘲的同時,免不了也要呐喊幾聲,算是回敬並無惡意的同情者了。

發論前還是先說事情比較實在。

去年五一前,學校勞動周,我身體不好,自然成了當之無愧的照顧對象。我便匆匆地背起行囊,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家在農場,中途要倒車,坐了一宿的火車,還要坐幾個鍾點的長途客車。買票的人挺多,售票口七零八散的擠了一大堆,後來來了個維持秩序的民警,隊伍便被強拉成長長的一串兒。單薄的我擠不過這群人,又不想排在隊末,弄不好連個座號也買不著。於是我又掏出那個墨綠色的小本本,上麵印著暗淡的金色字體“殘疾人證”。

那是高中時父親給辦的,說是日後有用。我一直沒機會驗證一下。一個舍友偶然見過它一回,感覺挺不自在,因為他一直把我當正常人看待。事實上我也根本極少受到什麼特別的優待,這倒令我快意。人們總難走出偏見的怪圈,所以不能平等而友善地相互對待。我曾不止一次地告誡自己:絕不能以自己身體上無所謂的缺陷向別人乞憐!

但是,那次,我卻從內衣兜裏掏出了那個本本,為了那一點點方便,為了驗證那本已值得懷疑的效用。

那個態度不無生硬的民警接過了我手中的綠證,打開瞟了一眼,仍還給我,用稍帶溫和的語氣說道:

“這個,在這兒不好使,知道不?不過你把錢給我,在這兒等著。”

他進了售票房,不久便拿給我一張前排座號的票……

我感念他的善良,並把綠證緊塞入內衣兜裏。

多年來,我已忽略和淡漠了身體上的殘疾,隻把它視為人生不可避免的諸缺憾中的一種,對外界強加於我的“固定稱謂”我常心存疑忌。由“殘疾考生”到“殘疾大學生”,因為做到了常人難以置信的一些事情,其中含蘊的自信和毅力,也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讚賞。

於是我要“卑鄙”的利用這裏的資本,勉為其難地替人喊一句:“請給出社會鄭重而實在的承諾,公正而友善地對待特殊的這一類。”

其實喊時我並無優越感,聲嘶力竭的背後有自欺和欺人的味道。

論輸不起與輸得起

五月中旬,學校舉行籃球聯賽,打得真個是熱火朝天。雖然比賽在中午進行,仍吸引不少犧牲午休時間而來圍觀助陣的同學。最後的冠軍爭奪賽是在經貿學院隊和農學院隊之間展開,這是校內最高水平的角逐了。

經貿隊是一支勁旅,在循環賽上,所向披靡,球隊整體小組作戰能力強,球員技術也好。在許多人看來,這場比賽經貿該是穩操勝券,然而比賽打得十分艱苦,經貿隊比分落後,那是一場相對強隊與相對弱隊的較量。

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一向贏多負少的經貿隊球員表現得甚令人失望,暴躁、強硬、苛刻地要求對方遵守比賽規則,氣急敗壞時甚至出現吵罵和動手的架勢。他們年輕氣盛,輸不起。

因為年輕,知識閱曆還太淺,素質修養還不夠,他們追求的隻是競爭和挑戰,其中虛榮心成了誘發其鬥狠求勝的根本因素。因為氣盛所以贏行,卻輸不起。一旦輸了,就心有不甘,氣有不順,就要發泄一番。脫穎而出的顯示與鋒芒畢露的榮耀,是很多年輕人的為人哲學。贏了便一切好說了,在不影響優勢的情形下,施予寬容。

這大概可以解釋球員們領先時的忽略細節以示承讓,和落後時的睚眥必報以求反敗為勝。於是筆者感歎:寬容也是強者施予弱者的一份獎賞,因為有了後者的襯托,才愈發展示前者的威風。而弱者不易施予寬容,那須有很高的修養,何況一味忍讓便成了懦弱,更加證明自己的弱者身份。

無論強者還是弱者,都應該有輸得起的精神。失敗之於強者,可以挫一下他們銳氣,削減鬥狠的意誌和熾烈的虛榮,使他們麵對人生的得失榮辱,能比較從容。失敗之於弱者,也是個很好的反省機會,使他們總結教訓,揚長避短,再作努力,爭取擺脫劣勢,步入強者行列。

末了,想告誡那些輸不起的年輕人:強大不僅表現在體格,強大更體現在精神——尤其要有點輸得起的精神。

給自嶺的生日

橫眉靜觀二十年月歿日升

看海鯤天鵬鳳舞龍騰

成高挺亦如峻

嶺,領俯投大法欲與人爭

側念青燈古佛,麵友心佞

成高士抑或俗僧

峰險神自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