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件事情被梭君父親知道之後,堅決不同意。
梭君父親覺得,這樣子做,會耽誤梭君學習的,本來家裏仆人就多。
細細思量以後,梭君父親決定,要給兒子找個安靜的地方,讓他可以沉下心來學習。
對於父親的決定,梭君自然不敢違背。
最後,梭君父親,在一座寺廟旁邊,給梭君找到一處房子,讓他安心學習,一年以後,出去考取功名。
而梭君去往寺廟,隻帶了兩名書童。這兩名書童,可以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於是,三人同去。
寺廟所在的地方,是一處很偏遠的地方,並且,還在山頂上。
那一天,他們爬了好久,才爬到了頂端。
其中,一書童還說:“老爺是故意找的這樣一個地方,偏僻一點,沒有多少人就不會打擾少爺讀書了。”
另外一個書童則說:“是啊,這樣一個地方,沒有人什麼人,也不會有什麼姑娘,所以啊,老太太想給少爺娶妻納妾的事情,就落空了。”
說完這番話之後,兩個書童不禁在那裏感歎。他們的老爺,還真是老謀深算啊!
對於讀書人來說,最忌諱一個色字。
一旦有色,便很難再安心了。所以,梭君的父親知道,千萬不能讓自己兒子接觸那些。
梭君是個聽話的兒子,他明白自己父親的想法。
所以,對於父親的安排,他接受了。
並且選擇上山學習去。他也一心想讀聖賢書,考取功名。
寺廟所在的山,是很有靈性的一個地方。這對於梭君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這也造成了新的問題。
一個靈性的地方,必然會吸引很多靈物。
梭君有一個習慣,白天,他會埋頭苦讀。但到了傍晚,他就會獨自出門散步去。
寺廟周圍的風景是很美的,尤其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就如同畫中的場景一般。
梭君坐在一處草木旺盛的地方,吟詩作對。
這時,他發現了,在著百花盛開的地方,有一朵五顏六色的花。
花很奇怪。它的葉子是紅色的,根是藍色的,花瓣既有白色,也有紫色、橙色和綠色。
梭君被這樣一朵花吸引住了,他仔仔細細的端詳著花。
甚至,梭君還和花兒對話起來,他對花朵說:“花兒,你為什麼這麼與眾不同呢。這世間,恐怕隻有你才這般奇妙了。”
梭君很想把這朵花摘下來,但他轉念一想,如果自己把它摘下來了,那麼花兒就會死去了。
於是,梭君便說:“我不會摘你,隻希望你可以晚一點凋謝。”
坐了一會兒後,梭君離開了。
但梭君的心裏,始終有那朵花的存在,簡直是太奇妙了。
每天傍晚,梭君都會去那裏,都會去看看那朵花兒。有時候,梭君會吟詩給它聽,有時候,會把自己心事給它聽。
很久過去,那個地方的花朵,好多都已經枯萎了,但是那一朵五顏六色的花,始終都沒有凋謝。
梭君也非常感慨,說那一朵花非常的奇妙。
但中間有兩個月的時間,花兒凋謝了。但兩個月之後,它又開始綻放,在它的周圍都是枯草。所以,在一堆枯草當中的它,顯得格外絢爛。
但是一年以後,梭君就要下山考取功名,不會再回來了。
臨走的那一天,梭君走到花朵那兒,坐了很久很久……
梭君對花朵兒說:“在這樣一個,所有植物都凋謝的季節,唯獨隻有你在綻放。你看你,是多麼的與眾不同啊,你肯定是很靈氣的。你看我,身處人世,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可以做決定的,我對功名利祿沒有多大期望,卻身不由己……”
那一天,梭君說了很多很多話。
原來,梭君也是無奈的,比起朝堂之上的你爭我鬥,比起人世間的榮華富貴。他仿佛更加喜歡在這樣清靜的地方,度過自己的一生。
因為在這裏,沒有權利,沒有爭鬥,沒有貧窮,也沒有富貴。隻有漫天的白雲,隻有清朗的微風。耳邊,也隻有寺廟誦讀詩經的聲音。
這原本才是他最向往的生活。可是,他的家族需要他,需要他站在朝堂之上,指點江山,需要更多的權力,也需要更多的財富。
梭君,沒有自己的自由。
梭君曾想,讀書,是為了修身養性。但是,時局之下,他不得不用它去考取功名。
梭君隻能把這些話說給花兒聽,因為他沒有人可以傾訴,誰都沒有辦法真正的理解他。
梭君看著五顏六色的花兒,他想,花兒肯定是充滿靈性的。梭君也相信,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花兒肯定都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