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傳統元素
學術論壇
作者:劉潔
[摘要]影視作品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和文化傳播載體,體現著不同國家或地區各自獨特的文化烙印。我國的影視作品往往隻注重視覺奇觀的營造或僅提供快餐式的文化消費,卻忽略了對文化傳統元素的深入發掘,在藝術創新以及審美精神的提升上顯得差強人意。在當下全球化語境中,影視作品的創作要充分挖掘、運用中國本土文化傳統資源,並在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時兼顧與世界文化的融合溝通,實現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的統一。
[關鍵詞]影視作品;文化傳統;民族特色;藝術特點
影視作品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和文化傳播載體,體現著不同國家或地區各自獨特的文化烙印。一部好的作品,在營造美輪美奐的視覺奇觀,塑造深入人心的人物角色,講述或曲折離奇、或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外,也肩負著展現和傳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的責任。
一、文化傳統對影視作品的影響
影視作品是特定文化的產物,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文和文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自然地反映在它們的影視作品中。不同的文化傳統也造就了不同的影視創作風格。因此,電影電視是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差異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中西方不同的自然環境、民族傳統、思維模式、處世態度、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將導致其影視作品的差異。
例如,美國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沒有悠久的曆史。來自世界的各個角落的、不同族群移民的文化共同融合形成了的美國文化,使得美國文化就像個大熔爐,極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美國這種“熔爐文化”的特點在影片《冰河世紀》中通過冰河三人組的形象得以完整體現。美國又崇尚科學,開拓進取,因此拍攝了大量的科幻題材的影片,如《星球大戰》《終結者》《黑衣人》《鋼鐵俠》等。美國還崇尚自由,向往英雄主義,普通人蛻變成長為大英雄是好萊塢電影中百試不爽的經典套路。即渺小的個體也能擁有偉大的夢想,最柔弱的力量也能建立勇氣和信心去改變命運、征服世界。這種力量懸殊的對比符合了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精神的一貫表達。如《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傳》《勇敢的心》《阿凡達》就是這一精神的體現。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傳統。既有體現智慧與思想的儒家學說、老子思想和孫子兵法,也有體現創造和文明的漢字和四大發明以及威嚴的長城和紫禁城,還有充滿美感藝術的水墨山水、書法、唐詩和宋詞,更有體現民俗與風情的美食和服飾。
正是由於中國這種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也造成了保守與懷古的傳統,缺乏創新開拓精神。影視創作人員不必費力地思考未來,也不必刻意地虛構故事,隻需俯身翻看曆史傳記和名著故事,曆史上的每一個朝代,文化中的每一個方麵都有大量的內容可以去展示和挖掘。這類影視劇大量充斥著國內的熒屏,如《武則天》《雍正王朝》《紅樓夢》《三國》等。同時,中國文化傳統注重以人為本,所以人物就成了這類影視作品的核心內容,而科學技術與探索類創作卻很少進入影視創作人員的視野。
二、影視藝術對文化傳統的促進
影視藝術已不單單是一種單純的視聽藝術,其作為一種大眾傳媒,更多地成為文化創造和傳播的一種形式。無論從影視創作其內部規律還是外部需求看,它都不應該僅僅滿足於娛樂審美的需求,而更應該彰顯具有靈魂價值的思想,傳達出更多文化傳統的精華與智慧。影視藝術既能直觀地揭示文化的內涵、風格和麵貌,又能憑借強大的傳播能力,夯實文化傳統的內涵,促進文化傳統傳播,並成為“主流文化”向地區性文化、民族性文化和弱勢文化兼並、浸潤和競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