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下)(1 / 3)

行家建議

選擇優質品種選擇優質、早熟、耐低溫弱光、抗病、耐貯運的設施專用品種,如蘇椒5號博士王、蘇椒11號、江蔬7號等。

培育優質壯苗推廣采用工廠化穴盤育苗,可有效培育優質壯苗、減少定植後緩苗期、減少病蟲害防治成本、減少運輸成本。在種子浸種、消毒、分苗、苗期管理、煉苗等環節上嚴格按要求管理,為設施辣椒栽培培育優質壯苗。

做好消毒工作上茬收獲後,及時清潔田園,深翻凍垡或曬垡;苗床、營養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消毒;定植前30天套棚,利用晴大高溫悶棚消毒;發生疫病後,及時拔除中心病株,及時打除病枝、病果、病葉,帶出設施外統一銷毀或深埋。

科學田間管理定植後保持30℃左右高溫,一般不需澆水;活棵後保持白天25℃~28℃、夜間15℃~18℃,及時補充肥水;門椒膨大期間及采收盛期,及時補充肥水,每采收1~2次後追肥1次;嚴格控製設施內溫度、濕度、光照,防止植株徒長或僵化,降低植株抗病能力;及時中耕、培土,及時打除老葉、徒長側枝,改善設施內通風、透光條件。商品果成熟後,及時采收。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主要通過科學的田間管理,減少設施內病蟲害發生概率;密切關注病蟲害發生動態,做到“早發現,早防治”;重點防治病毒病、疫病、蚜蟲、粉虱,嚴格按照藥劑濃度及時噴藥。

風險提示

成本風險目前架材、農膜、農藥等農資材料價格均呈上升趨勢,辣椒栽培設施一次性投入較大,在栽培管理過程中,還需投入農藥、肥料,初次種植辣椒,要考慮成本投入。

技術風險設施栽培辣椒不同於一般蔬菜作物,更不同於大田作物,從育苗到定植到采收均需要嚴格按辣椒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科學管理,才能生產出優質的產品,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②設施反季節栽培香菜

市場前景

香菜,又名芫荽,是一種香氣濃鬱、營養豐富且具有相當藥用價值的蔬菜,在大中城市賓館、飯店宴席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作料。夏季做涼拌或色拉,很受消費者歡迎。香菜原為耐寒植物,傳統栽培江蘇地區隻能在秋、冬、春三季種植,夏季高溫難以生產,市場上難得一見。現在,采取一定的設施和配套技術,實施反季節生產,夏淡上市已成為可能。據調查,夏種香菜一般畝產可達1000~1500千克,畝產值5000~6000元。近兩年僅江蘇東台一地夏淡上市日銷量100千克左右,如在南京地區,則每年6—8月之間銷量在60~80噸,發展夏季香菜生產大有賺頭。

收益分析

投入按1畝地計算。

土地租金:800元,小菜園租期最長為80天,按3個月算,月租金約合270元。

種子、農藥、化肥費用:210元。

遮陽網、擋雨棚膜及棚架材料(按4年折算)費用:130元。

通訊、水電、運費等:80元。

投入共計:1220元。

產出每畝可產香菜1500千克,一般批發價在每千克4~6元,按5元計算,每畝可得產出7500元。

收益扣除支出1220元,3個月可得收益6280元。

說明

第一,租金參照江蘇省東台地區城郊結合部小菜園年租金。

第二,生產初期如果規模不大,則所需棚架及農膜可向周邊菜農租用。棚架及農膜、遮陽網一次購置可利用3~4年。

行家建議

選擇適當的地塊和茬口安排種植夏香菜的菜園地最好選擇在交通方便的城郊接合部,以土質肥沃、土壤耕作層深厚、排灌兩便的老菜園為好。嚴禁重茬。

選用適宜品種越夏栽培香菜種子外層包著較厚的果皮,催芽前應將其放在水泥地上,用木板壓破,除去果皮。為促進發芽,播前可先催芽,即將種子放進涼水中浸8~20小時,再將種子吊在水井水麵上,經5~7天出芽後播種,這樣出芽率高。高溫期香菜的播種量要適當加大,一般每畝用種2~3千克。

注意遮陽可利用原有大棚棚架(頂膜不除)加蓋遮陽網,也可在2米寬的畦麵上新建小拱棚架覆蓋一網一膜遮陽,晴天早蓋晚揭,陰天全天揭開,以利降溫保濕。如遭遇雷雨天氣,則蓋網覆膜防止大風暴雨對夏香菜苗床衝刷。

注意病蟲害防治香菜病害較少,以黴腐病為主,注意及時防治。

風險提示

注意以銷定產香菜的生產規模大小應根據對市場的調查作出決定,不可盲目。一般先租小塊地試種,然後再針對市場銷售情況擴大再生產。

盡量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夏香菜長途運輸往往容易腐爛,因此盡量就地銷售。采收後要及時擇好、洗淨,用稻草紮好,用蛋箱或塑料網袋包裝上市,途間注意灑水降溫保濕;切忌用閉氣的塑料袋裝。如長途運輸,則要壓上冰塊降溫保濕。

③大棚保護地栽培西瓜

市場前景

大棚保護地栽培西瓜,可充分利用早春的光熱資源,又可提高西瓜苗的抗病、抗寒能力,實現早熟高產。

長江中下遊流域西瓜大多為3月下旬至4月播種,6月下旬至8月集中上市供應。6月份之前西瓜上市,會有比較豐厚的利潤。目前普通西瓜品種常規栽培效益普遍下降,而利用大棚等設施栽培,西瓜供應期可提前到3~4月,選擇特色禮品小西瓜等優良新品種,品質大大提高,供應西瓜淡季市場,售價高、效益好。有30多年種瓜曆史的江蘇省沭陽縣潼陽鎮,2007年大棚保護地栽培西瓜,平均每畝成本2500元,產值13500元,利潤11000元左右。

收益分析

按1畝大棚,年種植3茬計算。

投入大棚搭建費用6000元,可使用10年,平均每年600元;種苗費用250元;化肥費用300元;農藥費用150元;水電費用200元。投入共計:1500元。

產出平均畝產4500千克(2~3茬),因為是早瓜,上市時節正是市場空缺時期,價格可以賣到每千克1.5~4元,保守測算,可產出9000元左右。

收益9000元-1500元=7500元。

行家建議

大田準備選擇地勢高燥、排水暢通,旱地選擇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冬前深翻曬垡,定植前1個月施足基肥。定植前7~10天將畦平整,作土壤處理,鋪上地膜增溫。

品種選擇選用抗病、早熟、耐低溫、品質好的綠皮黃瓤品種台灣小蘭或高產、早熟、品質好的綠皮紅瓤84—24品種。

適期定植按大行300厘米。開瓜溝寬60~70厘米,順溝澆水,晾曬2天後,將30%基肥集中施於溝內,與土壤混合均勻,合溝做成寬60~70厘米、高10厘米的畦。要求畦麵平整,無坷垃,上覆地膜,兩側做澆水溝,在畦上按小行距35~40厘米栽雙行,株距40~50厘米交錯劃破地膜挖穴坐水栽苗,水滲後填平土,將地膜劃口對好用土壓嚴。嫁接苗不能栽得過深,以免西瓜下胚軸與土壤接觸生根,失去防病意義。每畝栽苗800株左右。

水肥管理定植緩苗後澆1次小水,直至團棵、伸蔓,要控製澆水,防止徒長。花期不澆水,天氣幹旱時,可於開花前澆1次小水,以促進開花坐果,保持地表見幹見濕。當瓜坐齊、達雞蛋大小時,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優質肥8千克,當瓜橫徑達12厘米,進入膨大盛期時,結合澆水追優質肥8千克。

病蟲害防治葉枯病、炭疽病,在初花期開始噴60%防黴寶500倍液或80%大生800倍液,每隔1周噴藥1次,連續2~4次,農藥交替使用。疫病、蔓枯病,開花初期用64%殺毒礬600倍液或72%克露800倍液噴霧,每隔1周噴藥1次,連續2~4次;蔓枯病發病後用井岡黴素調配多菌靈或百菌清成高濃度的原液塗抹病蔓部。蚜蟲、薊碼用吡蟲啉2500倍液或殺蟲素1500~2500倍液或樂果1000倍液噴治;潛葉蠅用安泰蛾蠅寶1500倍液或滅蠅胺5000倍液防治。

及時采收根據不同品種的成熟天數或成熟度確定采收標準,適時采收。成熟的西瓜果麵花紋清晰,表麵有光澤,臍部、蒂部收縮,坐果節位卷須枯焦,果柄上茸毛稀疏或脫落。就地銷售的可於九至十成熟時采收,外地販運可在八至九成熟時采收。

風險提示

技術風險大棚保護地栽培西瓜,每個環節對技術要求都比較高,技術掌握不到位,容易造成栽培失敗。

投資風險大棚保護地栽培西瓜,前期建造大棚投入比較大,收益分析中投入部分是按大棚使用10年平均分攤費用的,如果隻栽培1~2年,那麼投入部分年均分攤的費用就比較高。

④大棚栽培草莓

市場前景

草莓屬高檔水果,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鈣、磷等微量元素,口感好,易消化,被譽為“水果之王”。據資料反映:草莓維生素C含量比柑橘高3倍,比蘋果、葡萄高10倍以上。在日本,草莓被稱為“活的維生素丸”。草莓除可鮮食外,還可以製成各種加工品。隨著人們健康、環保、營養消費觀念的增強,對草莓的需求量將日趨增長,發展潛力十分廣闊。草莓管理容易,生長周期較短,栽培模式多樣,供應時間長,露地、各類保護地、無土、立體、間作栽培等皆可,甚至周年都可生產。鮮食、加工、速凍、做糕點、冷食配料等都行,栽培及應用非常靈活,人工幹預下栽培範圍很廣,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