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長,不是教育
文+安然
你也許帶著孩子去過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遊樂園:比如迪士尼的夢幻、魅力;或者歡樂穀的刺激、驚險。但是,這些美好的時光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僅僅是對一個歡樂瞬間的定格,然後隨著時間的遠去,消失在記憶深處。
實際上,最長情的陪伴,應該是給孩子一個能夠和他一起長大的遊樂園,當你下班回家,遠遠看見在遊樂場裏穿梭的孩子,隻需要輕喚一聲,他便朝著媽媽的方向,飛奔而來。這會是你們記憶深處,永遠都能想起的畫麵。
給孩子一個童話世界
蔣帆住在這個城市的最北端,每到周六,她帶孩子吃過早飯便要驅車近30公裏的路程來到這個城市南端的商圈,因為這裏有孩子最喜歡的一個遊樂園。
蔣帆是80年代生人,2010年和丈夫關嚴喜結連理,2012年他們有了自己愛情的結晶,蔣帆為他取名常樂,寓意正如這兩個字的字麵意思一樣,簡單明了。常樂的降臨讓這個小家庭的重心迅速轉移到他的身上,從呱呱墜地的嬰兒長成一個四處奔跑的孩子,轉眼已有三年。
和任何一個平常的周末一樣,蔣帆收拾好媽咪包準備帶常樂出門去遊樂場,外婆對於這種“勞民傷財”的家庭活動頗有微詞。蔣帆從來不與外婆爭辯,她認為,五彩繽紛的遊樂場是孩子與這個世界交手的第一個小小天地。她說:“如果要用顏色來形容自己的童年,那我的童年一定不是彩色的。”
蔣帆是“三線建設”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直到她十六歲,她才真正離開那個陪伴她長大的貧瘠的山溝。用蔣帆的話說,“一山之隔,兩個世界”。家裏僅有的一台21寸長虹彩色電視,成了維係她與另外一個世界的唯一紐帶,電視裏那種能帶著小朋友轉啊轉啊又哈哈大笑的旋轉木馬魂牽夢縈著她的整個童年。小山溝裏有時候也會來一些城裏的小朋友,眉飛色舞地描述他們去過的遊樂場、坐過的小飛機,雖說年幼無知,但大抵也是知道羨慕的。蔣帆說:“小孩子,就應該在五顏六色的童話世界裏快樂得飛起來。”
若是一切快速打點妥當,蔣帆帶著孩子能在10點前出門,有時候關嚴會陪他們一起,一般不會叫上外婆,因為在商圈一耗就是一天,多少還是有些辛苦。蔣帆家住城北,而遊樂場位於城南,從北至南約三十公裏穿城則需要一個多小時。通常,這也是常樂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從周一至周五,常樂都是外婆帶著,每天陪伴他的,是他動畫片《熊出沒》和爸爸媽媽從各個地方為他淘來的各種恐龍和變形金剛玩具。蔣帆認為,他們帶常樂認識這個世界的時間簡直太少了。她甚至覺得:“這和那個大山溝裏沒有見過旋轉木馬的小孩有什麼區別?”言語中,有些虧欠。
抵達目的地時臨近中午,這個時候常樂可以選擇自己最愛吃的午餐,然後一頭紮進那個五彩繽紛的歡樂世界。他一定會選擇先坐旋轉木馬,因為旋轉木馬就在遊樂場的入口處,常樂也會邀請蔣帆作陪,但是蔣帆都會以頭暈為由笑著拒絕,她戲謔道:“還是應該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