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上海淪陷(2 / 2)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以怨報德,就有多少人以德報怨。母親的做法在我的心裏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也深刻地影響著我未來的人生軌跡。

一九三七年的十一月份,比往年的秋天要來得更為蕭索和清冷。法租界的街道上梧桐落葉積了一地,行人走過時便會發出“沙沙”的響聲。往年的葉子漸次落下,那是一種帶著詩意的節奏。可今年卻不同,厚重的落葉層層疊疊地落了一地,又被秋雨澆了一遍,就有了破敗的味道。這梧桐樹葉壯烈赴死的態度,就如同日本人進占上海的速度,一路所向披靡、摧枯拉朽。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距離淞滬會戰打響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雖然租界仍舊安全,但是人們心中堅定的信念卻被現實徹底擊潰了。

學校裏本來一切如常,可突然班主任曹先生急匆匆地衝了進來,要大家全部集中到大禮堂裏去聽廣播。在回聲嘹亮的禮堂裏,我們聽到了一段永遠也不願意再回憶起的話,那便是由市長吳鐵城發布的告市民書,如果說軍隊的節節敗退還讓大家保留著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也許國軍還有奇招,也許過幾天還會卷土重來。但是告市民書一出,就等於給所有的希望都判了死刑,連最樂天的人也感覺到自己正在接受滅頂之災的洗禮。

這一天,是釘在恥辱柱上的日子,也是每一個上海人苦難的開始。隨著國軍的戰略撤退,上海成了日本軍隊的俎上之魚,從此更是被殘忍地割裂了。當同出一脈的地緣文化被硬生生地分割開的時侯,也就是上海文明崩落的開始。很多人說上海的輝煌時代是伴隨著張愛玲的離世而終止的,而我卻堅定地認為上海的輝煌時代在日本人踏入上海地界的那一天起便已經隕落了。上海還是那樣燈火通明、徹夜不息,甚至還奇跡般地出現了畸形的孤島文明。但是這個上海卻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了,雖然有著相似的麵容,但靈魂深處卻已經變得空空蕩蕩。

班主任特意給我們上了一節特別的“課”。他讓我們每一個人準備三分鍾的即興英文演講,題目是“我的祖國”。這樣寬泛的題材用作演講的主題其實並不那麼合適,況且隻有短短的三分鍾的時間,怎麼可能做到言之有物?要是過去,我們遇到這樣的題目,肯定不免要調侃一番:“我開個頭就要五分鍾,抒個情又要五分鍾,還沒切入正題已經十分鍾過掉了,三分鍾?還不如直接拿把刀kill me。”

可現在隨著戰爭局勢的不斷惡化,原本存在於身上的幽默細胞卻蕩然無存了。聽到“我的祖國”這四個字的時候不知為何胸口一滯,所有的血氣一瞬間都衝到頭頂,眼裏抑製不住地泛起了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