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外傷中死亡率之首——頭部損傷(1 / 3)

頭部損傷是由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於頭部而引起的,多見於各種交通事故、爆炸、火器傷、墜落、跌倒以及各種銳器、鈍器對頭部的傷害等。別看頭部損傷的發病數量僅占全身各係統損傷的20%(其發生率次於四肢損傷而居第二位;但死亡率卻占居第一位。所以,對頭部損傷者必須千方百計地給予迅速的急救、正確的護理對減少死亡率及嚴重的後遺症有積極的作用。

1外力對頭部損傷的影響

誰都知道外力是導致頭部損傷的直接原因,但不一定非常清楚頭部損傷的嚴重程度是因損傷部位及其外力的方向、大小與傷害的形式而有所不同的。如對顱骨的直接打擊,可使顱骨骨折而導致腦&織受壓或穿透腦組織;如頭部受重擊,可使腦組織移動,導致硬腦膜的靜脈破裂,而成為硬腦膜下血腫;又如頭部的撞擊,可使腦內容物反彈,致使對側位置受擊而損傷,醫學上稱之為對性損傷。

2頭部損傷的辨認

麵對一個頭部損傷者,在醫護人員未到達之前,首先應從以下幾方麵加以查看(醫學上稱為神經評估),即使第一眼看到受傷者或病人似乎是“好好的”,也不可忽視。

意識狀態

先呼叫受傷者,看其是否有反應,是否能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和所在的位置等,若能一一回答則為意識清楚;反之則為意識不清。

定向力

如果受傷者對問話能回答,可囑咐其向左或向右走幾步或用手指向您所說的左或右的方向,以了解其定向情況。

對命令或疼痛刺激的反應

如果您大聲呼叫受傷者仍無反應時,可以在他的疼痛敏感處如大腿內側、上臂內側掐或捏幾下,看其有何反應。

所有肢體的運動和感覺功能

讓受傷者抬腿或舉手或撫摩他,並問其感受。

瞳孔大小和反應

用一手電筒照看受傷者的瞳孔有無縮小或增大的變化(正常時的瞳孔為2.5~4毫米直徑的圓孔,且兩側對稱等大,瞳孔在受光刺激時即行收縮,暗光下又自動開大)。

3常見的頭部損傷腦震蕩

腦震蕩

腦震蕩是一種常見的損傷。是由於頭部受撞擊,瞬間引起暫時的意識喪失(一過性昏迷),常在0.5小時以內,而後則有頭暈、眩暈、惡心、嘔吐。有的則表現為短暫的心跳變慢、血壓下降、臉色蒼白,或逆行性健忘(記不起當時的情景)等。

腦挫裂傷

腦挫裂傷是一種嚴重的腦損傷。是指腦實質受到傷害,在受傷後立即出現意識障礙,絕大多數在0.5小時以上,可出現頭痛、惡心、嘔吐,並伴有血壓升高、心律減慢、瞳孔改變等。

顱內血腫

由於損傷導致了硬腦膜和腦的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等部位的出血,經過若幹時間的積累,形成占位性血腫。可分為硬膜外血腫(典型的是短時間失去意識,接著為清醒,然後意識狀態逐漸惡化,通常在12~24小時內)、硬膜下血腫(在急性期會有瞳孔擴大、半身輕癱和意識狀態的改變)、腦內血腫(以進行性意識障礙加重為表現)等。

開放性顱腦損傷

開放性顱腦損傷是由暴力引起的以局部破壞為主的頭部損傷。傷口上可有頭發、泥土、骨片等異物,傷口處有出血或腦脊液、腦組織碎塊。大多數受傷者沒有昏迷,但可有輕度意識障礙。

4頭部損傷的現場處理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暢

當發現頭部損傷的受傷者時,首先注意的是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將受傷者的頭轉向一側,以防止有嘔吐發生時受傷者出現誤吸或誤咽,而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當受傷者有嘔吐時,要及時、隨時地清除嘔吐物和呼吸道分泌物。

立即送醫院

對任何頭部損傷的受傷者,均可通過呼叫120或直接送往醫院,並且在醫院至少要進行嚴密觀察在24小時以上。

保持合適體位

要協助受傷者平臥位,使其安靜休息,頭部可用衣物、坐墊、毛巾等使之稍抬高。

經常進行查看

對於嚴重的頭部損傷者,在等待120急救中心的醫務人員到來時或在送往醫院的途中,陪送家屬要經常地喚醒受傷者,每0.5~1小時1次。

對一般頭部損傷的受傷者在受傷最初的8小時之內,每2小時喚醒其!次,以及時發現受傷者的意識狀態有無改變或病情有無加重,在就診時可為醫生提供可靠的病情資料。

控製傷口出血

先用幹淨的毛巾、手絹、紗布或布料覆蓋頭部傷口,然後再用布條、三角巾、圍巾或繃帶加壓包紮,以製止大量出血和防止感染。

切忌拔出銳利物品

如果是銳利物損傷了頭部,並已有銳利物品刺入頭部,切忌當時拔出或現場拔出,以免造成大出血而使受傷者迅速死亡。

固定頸椎

頭部損傷還可同時伴有頸椎的損傷,這時處理上十分重、要,在搬運受傷者時,要固定好頸椎,要有一人專門負責保護頭部和頸部,並用手托起頭部和頸部,以防止加重頸椎骨折。

門診觀察後,在家有異常及時返回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