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要領】
手法的基本要領是柔和、持久、有力、均勻,起到“深透溫熱”的作用。
“柔和”是指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手法動作的節奏協調,不能粗暴、生硬。隻有柔和,才能使患者在整個按摩過程中有安全感和舒適感。柔和而有力是按摩手法、技巧和力量的完美體現。
“持久”是指術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按摩時作用的力量要持久,因此要有強調技巧和力量的平均使用。因為按摩隻有持續作用一段時間才能起到“深透”和“滲透”的作用。
“有力”是指按摩手法在臨床應用中,要具備一定的力度,效果才能明顯。現代社會物質豐富,營養充足,體形肥胖或肌肉發達者比比皆是。對體胖、病位深或患病時間較長的患者,需要較大的力度,才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均勻”是指在臨床施治中,對不同部位不同的手法均要有一定的力量,如力量不足,缺乏耐力,在手法操作過程中,就會出現節奏不均勻,力量不平衡,動作紊亂,使患者產生不適的感覺,甚至心情煩躁。
內科急性疾病,如胃痛、膽絞痛、呃逆等,可先施用按、點、指揉穴位的強刺激手法,這可以使阻滯於穴位處的邪氣得以初步疏散,減輕經穴中的邪氣對經氣運行的阻礙;然後再施用揉、摩、推、拿等受力範圍大的手法,進一步促進和推動經絡中經氣的正常運行,才能較好地激發和振奮髒腑機體中的陽氣,起到完善的祛病強身之功效。
急性的骨傷科疾病,如落枕、急性腰扭傷等,可以先用輕柔的手法如摩法,等患者慢慢適應後,疼痛有所緩解,再使用點、拿等強刺激手法。如果一上來就用強刺激手法,患者必定無法接受,甚至造成更大的痛苦。
內外科慢性疾病,可以用均勻有力的手法按摩相關的經絡穴位,時間要求較長,以達到溫熱的效果,從而起到促進氣血運行,助陽祛邪的作用。
揉法
〔方法〕
用力吸定於某一部位作輕柔和緩的環旋轉動,稱為揉法。常用掌揉和魚際揉,指揉一般用於穴位。
(1)掌揉法。
用掌根部著力於治療部位或穴位上,手腕放鬆,壓力適宜,一般60~160次/分鍾。
(2)魚際揉法。
以大魚際吸定於治療部位或穴位上,手腕放鬆,壓力適宜,揉動頻率可稍快,一般60~200次/分鍾。
(3)指揉法。
用拇指指麵按在某部位或穴位上揉動,一般60~120次/分鍾。
〔動作要領〕
吸定於施治部位或穴位。用力輕快柔和,均勻深透,不可下壓,也不可漂浮,時間持久才能收效明顯,以局部有溫熱感為佳,一般不少於5分鍾。
〔功效〕
振奮陽氣、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臨床應用〕
揉法是脊背助陽按摩術最主要的治療保健手法之一,它常和其他手法配合,可用於治療本書所舉例的各種疾病。如揉腎俞穴、腰眼穴等可治腰腎生殖疾病;按揉心俞穴、膈俞穴等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按揉脾俞穴、胃俞穴治療腹痛、腹瀉等。
摩法
〔方法〕
用手掌掌麵或示、中、環指指麵附著於一定部位上,作環形、有節律的撫摩,稱為摩法。以掌摩者稱掌摩法,以指摩者稱指摩法。
〔動作要領〕
按摩者沉肩、垂肘,肘關節微屈,腕關節放鬆,掌麵朝下。用力自然,平穩均勻,動作緩和協調,摩動頻率為30~120次/分鍾。
〔功效〕
溫陽散寒、疏肝理氣、健脾助運。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本法時,根據操作時用力的大小、緩急與方向的不同,可起到或補或瀉的作用,故有“緩摩為補、急摩為瀉”之說。摩法的刺激緩和舒適,臨床應用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治療胸脅脹滿、脘腹疼痛、泄瀉、便秘等胃腸道疾患,還可以用於一些虛證患者。
按法
〔方法〕
以指或掌按壓體表,稱為按法。根據施術方式的不同,分為拇指按法、掌根按法、屈肘按法。
(1)拇指按法。以拇指指峰、羅紋麵或整個指麵按壓某一經絡或穴位。一般在穴位上按時,拇指不移動,僅按壓之力有所增減;但在經絡上按壓時,則要循經絡路線進行緩慢的螺旋形的移動。
(2)掌按法。用掌根、魚際或全掌著力按壓一定部位或穴位。
(3)屈肘按法。用屈肘時突出的尺骨鷹嘴部按一定部位或穴位。
〔動作要領〕
意念集中於指、掌或肘,按穴準確,著力適當,勿戳破皮膚。
〔功效〕
疏通筋脈、溫中散寒止痛。
〔臨床應用〕
按法是一種刺激性較強的手法,常與揉法相結合使用,組成“按揉”複合手法,拇指按法的特點是接觸麵較小,刺激的強弱容易控製調節,全身各部的經絡穴位都可應用。按於不同的穴位,可收到不同的療效。
掌按法的特點是接觸麵積大、刺激緩和,適用於治療麵積大且較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等。可治療急、慢性腰痛,腰背筋脈拘緊以及功能性脊柱側突或後突畸形等症。年老體弱者慎用,小兒禁用。
屈肘按法壓力最大,常用於腰背、臀部等肌肉豐厚的部位,對於肢體酸痛、麻木、脊柱側彎及胃痛、腹痛、膽石痛等症,有較好療效。年老體弱者慎用,小兒禁用。
推法
〔方法〕
用指、掌或肘部平穩地著力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稱為推法。脊背助陽按摩術常用掌推法和拇指推法。
(1)拇指推法。以拇指麵著力,其餘四指分開助力,按經絡循行或肌纖維平行方向推進。在推進過程中,可在重點治療部位或穴位上做緩和按揉動作。
(2)掌推法。五指並攏並微屈,全掌用力緊貼於治療部位上,作直線推動。需增大壓力時,可用另一手重疊推進。
〔動作要領〕
用力平穩,著力部分附著肌膚,推進速度緩慢,自然呼吸,動作協調,肩肘放鬆。
〔功效〕
溫熱深透,助陽通絡,行氣活血。
〔臨床應用〕
推法在臨床應用時,一般均需在施術部位上塗抹少許冬青膏、凡士林或麻油等,以起潤滑、導熱作用。簡便操作可隔內衣推動,這樣不至於損傷皮膚。操作次數不宜過多,控製在5~30次。
推法根據施術部位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推上背部,可以開胸利氣、止咳平喘,治療胸悶、咳嗽、痰喘等症;推腎俞、命門、八,可以溫補腎陽、溫宮調經,治療溲多、遺尿、遺精及婦女經帶諸症。
拇指推法適用於頸部、督脈、肩背。掌推法刺激較為緩和,適用於較大的部位,如腰背部。
拿法
〔方法〕
用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膚,稱為拿法。根據臨床實際應用時手指參與的多少,又分為二指拿,三指拿,五指拿。
〔動作要領〕
肩肘關節放鬆,手掌空虛;指腹應貼緊所拿部位或穴位。前臂不要用力,以腕關節和掌指關節協調為主。用力由輕至重,作連續的一緊一鬆的動作。同時注意不要屈指間關節,以免掐破皮膚。
〔功效〕
通閉開竅、祛風散寒、除疲提神。
〔臨床應用〕
拿法的刺激量有弱有強,但一般用力較大。故每次每一部位或穴位所拿時間不宜過長,通常為5~7次。但可反複多次,不過刺激量應逐步減小,以免出現較強烈的肌肉和皮膚疼痛。二指拿適用於某一個穴位的治療,如拿風池穴;三指拿適用於一個或二個穴位為中心的小部位治療,如拿肩井;五指拿適用於某個較大的部位的治療,如拿腰肌。可用於感冒、疲勞、腰肌勞損等症。
擦法
〔方法〕
用手掌麵、大魚際或小魚際部分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直線來回摩擦,稱為擦法。根據著力部位不同,分為掌擦法和魚際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