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隔代的感情(1 / 1)

我把外祖父的手表放在靠近翔兒胎毛筆的地方。心中默念:外公,我帶翔兒去看您第四個女兒了,我們今晚一家人團圓。

外公生前,對第四代子女中,隻記得翔兒。其他的卻連名字也叫不出。就在外祖父逝世前的兩天,就在一切看上去仍屬正常的區間內,我把翔兒的錄音緊靠在外祖父的耳畔。隻聽翔兒說:太公,爸爸明天來看你了。叫你早日康複……

我們往往直到成熟和懂事了,才去遺憾。如若我們的先輩長壽延年,或許我們乃至我們的後輩,會了解更多過去的往事,特別是把那些做人的道理、人間的絕技一一傳授。可惜,“子欲養而親不待”。古人的話不到自己,確沒有切膚的遺憾。

對於孩子,當我們要去嚴厲的時候,長輩卻說寬容;當我們要去責罰的時候,長輩卻要出麵保護;當我們要去放手的時候,長輩卻頑固地表態要懷抱在手中。他們與他們年輕時,對我們的態度,大相徑庭。他們的愛,無私又無畏,單純又可掬,看到孩子就如同看到他們另一個自己。他們甚至把自己假想成當年幼時的自己,以朋友的身份,與自己的後代勾肩搭背、嬉笑玩耍。他們因此忘卻了衰老……

而事實上,又有幾個人,他們的繼承是來自於自己的父母呢?即便有,也大多是技術知識層麵的堆砌。我們溺心地享受著長輩的寵愛。可要到許多年後,長輩已然離我們遠去,我們才意識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想起他們的好。可此時,我們或許已經接近於人生的中線。

大概,再過些歲月時間,我們也會像長輩那樣,疼愛我們的第三代吧。誰知道呢。

這就是人生的況味,這就是人生不可獲知的奧妙,這就是人生難以抗拒的參商不見……

還好,但願生生不息。這是一代代人的責任。如若我們不行乃至搞不清楚的事兒,由此則是可以期待和希望的。

看著翔兒邊玩“ipad”,老婆邊喂飯給他吃,父親就叫翔兒吃好了再玩。母親則說由他去吧,遊戲正好到“緊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