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縣式” 醫改之路
聚焦
作者:金朝暉 陳娟娟
剛剛落下帷幕的十八大報告再次把衛生工作做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點任務提出來,報告中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為對衛生工作的總要求,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更揭示了衛生工作的靈魂。醫療衛生事業是民生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民生的重要基礎,醫療衛生工作事關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全國衛生係統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
回首中國醫改,從2005年開始,可以說是踏上了新一輪的“漫漫征程”。這一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的研究報告認為:目前中國醫療衛生體製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看病難、看病貴”從此成為社會焦點議題。
2006年9月,國務院成立十餘個部委組成醫改協調小組,新一輪醫改正式啟動。
2007年1月,由衛生部主導製訂的醫改新方案披露,強調政府主導。
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宣布,最新醫改方案已形成,並上報國務院。
2007年12月,衛生部部長陳竺明確表示:要確立公共醫療公益性,逐步取消“以藥補醫”。
2008年6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擴容和“新農合”全覆蓋,使得新醫改的進程大大提速。
2008年10月14日,新醫改征求意見稿出爐,指出醫改總體目標: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
2009年,古縣人民醫院成為全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院。
2010年3月10日,山西古縣,7個鄉鎮衛生院率先實施基本藥物零差價。
2011年8月20日,《古縣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出台。古縣人民醫院、古縣111個村衛生室全部實施基本藥物零差價,所有非基本藥物也同步實行零差價。
2011年9月,古縣人民醫院、縣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工資實行100%全額財政發放。
藥物零差價、工資全財政、政府來保障、百姓得實惠
“在我們縣醫院,看病不僅不難,看病還很便宜。掛號費不用出,拿的藥比藥店還便宜,需要住院有車接,出院時還有車送,而住院費每天才幾塊錢!”古縣老百姓、年屆60歲的李文池阿姨自豪地告訴記者。
2012年7月16日,《中國改革報》以一篇《醫改開啃“硬骨頭” 重點轉向公立醫院》為題,報道從7月1日開始,北京、深圳等地公立醫院的試點改革工作相繼展開,深圳全市公立醫院徹底廢除“以藥養醫”,北京五家醫院試點醫藥分開。文章稱,公立醫院占我國醫療資源的90%左右,是新醫改的重中之重,破除“以藥養醫”,是“十二五”期間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也是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顯然,山西古縣,這個地處臨汾市東北部,轄4鎮3鄉111個行政村,9萬餘人口的山區縣,已於兩年前就率先走出這一步。
2012年10月16日上午,山西省分管衛生工作的副省長張建欣、省衛生廳廳長高國順、省物價局副局長張存登、省醫改辦副主任龐建軍一行,就公立醫院改革工作來到古縣調研。在縣人民醫院,張建欣副省長一行數次停下步履與就診的患者交談、與醫護人員交談。過去冷冷清清、一片蕭條的醫院如今熱鬧起來,過去是80%的古縣人看病首選去北京、去省城、去臨汾,而現在是80%的人在家門口看病,隻有20%的危重或疑難雜症的病人才會北上。醫院有了溫度,有了信任,有了專家隊伍,有了穩定的就醫人群,這就是古縣醫改實實在在的碩果。
在古縣召開的醫改座談會上,張建欣副省長明確表態,古縣基本探索出一套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成功模式,各項改革的廣度和深度在全省都處於前列,值得其他縣市學習借鑒,可以在古縣開一個現場會,把山西的公立醫院改革工作再向前推進一下。
山西省衛生廳廳長高國順也在座談會上對古縣的醫改工作進行了認真剖析,他把領導重視放在古縣醫改工作能夠成功進行的第一位。他說:“省委袁純清書記曾明確指出‘醫改工作應該由縣委書記來抓’,古縣李菲書記就親自擔任了醫改領導組組長,加天山縣長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多次給省政府、省衛生廳彙報工作,確確實實把醫改工作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裏。沒有書記縣長的重視,古縣公立醫院改革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本文開篇我們已經看到,有媒體形象地把公立醫院改革比做在啃一塊“硬骨頭”,那麼,古縣的這塊“骨頭”好“啃”嗎?縣長加天山既是決策者,也是執行者。“像抓經濟指標一樣抓全民健康指標,堅持以人為本,下更大的力量提升百姓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這句話常被他掛在嘴邊,更落在實處。
縣人民醫院院長楊晉宏,也是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采訪中,他一語道出古縣公立醫院改革成功的秘訣:“有了政府主導,加上財政保障,方能凸顯醫院的公益性質。”
楊晉宏1985年畢業後就來到縣醫院工作,二十多年的從醫生涯錘煉了他踏實、善良、勇敢的個人性格。2007年7月10日,楊晉宏就任縣醫院院長。從那一天起,他就樹立了“以病人為中心,提高醫療水平,加強行風質量,強化內部管理,夯實發展基礎”的醫院發展思路。
為改變縣醫院的醫療條件和硬件設施,政府先後投資近億元,占地42畝的新建縣醫院門診綜合大樓於2012年建成並即將投入使用。這所新建人民醫院總建築麵積達到2.7萬平方米,床位提升至230張,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標準,讓古縣人民足不出縣即可享受到一流的醫療服務。同時,政府撥款600萬元,為縣醫院購置了四排螺旋CT、全自動生化儀、彩超、重症監護儀等大型診療設備。
2011年,縣政府成立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縣委常委、副縣長薑紅光為醫管會主任,縣委辦、政府辦、紀委、財政、人事、監察、審計等十餘部門為成員。醫管會作為公立醫院運行的決策機構,承擔政府出資人職能,縣醫院的管理模式為醫管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充分體現醫院的公益性,這是古縣在醫院行政管理模式上的一次有效實踐。
隨著《古縣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實施方案》的出台,財政補償機製成為古縣醫改的另一項重要舉措。
縣醫院由過去的差額單位改為全額預算單位;
醫務人員津貼補助和人才培養費用納入財政預算,縣財政每年為縣醫院安排50萬專項資金用於獎勵優秀人才;
醫院曆史債務由縣財政統一打包,全額承擔並逐年清還;
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更新由縣財政負擔;
在取消15%的藥品加成後形成的醫院減收全部由財政補貼,年補償90萬;
CT、彩超、腸胃鏡檢查等大型檢查項目收費下調15%,政府年補貼30萬;
政府一次次投入為縣醫院發揮公益性提供了巨大支持,也可以說政府的一項項舉措給全縣的老百姓更多的實惠!
“管不好自己的單位,在別人麵前就挺不直腰板”,這是院長楊晉宏發自肺腑的一句話,樸實無華,勇於擔當。他要求不僅醫院的骨幹要有責任心,而且醫院的每一個職工都要有責任心,有做人起碼的愛心,隻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建立起醫院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感,才能更好地服務老百姓。
在縣委縣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保障下,醫院急診綠色通道開通了,凡來院急診,均實行先搶救後付款;患者來院看病掛號費全麵免除;120急救車“住院免費接,出院免費送”,每年接送病人達3000餘人次;全麵打造數字化醫院,實現流程再造,實行一卡通、預付費、電子醫囑、電子申請單、自動掛號等數字化係統,極大提高看病效率,降低就醫費用;臨床護士開展責任製護理,包床到患者;積極探索臨床路徑管理,確定了30個病種為臨床路徑管理項目,明顯降低了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