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參考了大量國內外中小企業實施係統的實際案例,融合相關學術研究成果,並結合編者長期項目實踐的經驗,以及從事原理與實施等課程教學的體會,對係統進行了深人、透徹的分析’總結、歸納、提煉後編著形成的。

全書係統地介紹了係統的基本概念、理論與實施方法。通過案例分析係統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常見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詳細地闡述了係統中各功能模塊與單元信息化相關信息子係統之間的關係,係統地介紹了係統軟件選擇的評價和實施過程與方法,深人透析了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的全過程和影響係統實施成敗的關鍵因素。本書在取材上從實際出發,圍繞係統實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既有完整係統的理論體係,又有很強的實用‘性,便於讀者學習、理解和掌握。

本書是麵向經濟、管理、機械和計算機學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編著的,也可以作為製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人員、企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人員、企業信息師、數據管理員和信息技術人員的自學用書。

係統原理與實施及其案例分析。

企業資源管理,係統是企業管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誌,也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學術界、軟件開發公司、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開展了持續不斷的探索,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係統軟件的研製和實施的模式與途徑,同時也進行了大量的係統實施實踐,係統的原理與實施方法不斷完善。企業實施係統已經成為體現企業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誌,企業效益不斷提高的發展戰略。但是從總體來看,企業實施。

係統的效益並不理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實施結果與期望目標相去甚遠。出現項目曆時長、風險高、投入大、見效慢、可控性差等現象,這些問題,至今仍然沒有得的。

針對係統實施及運行過程中的一係列問題,結合我們多年來從事係統實施實踐和理論研究,並查閱、參考了大量國內外係統原理與實施的論文、著作、科研報告、經典案例,經過總結、歸納、提煉形成本著作。本著作從係統的發展著手,研究係統原理係統實施項目規劃的理論、方法與過程,對係統實施全過程,分析影響其成敗的關鍵因素和解決方案,強調係統實施是一項複雜的大型係統工程,因此,在係統項目實施前必須做好項目的規劃、計劃,谘詢和員工培訓等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嚴格劃分工程階段和階段性目標、過程目標測評指標和測評方法,強調係統實施帶來的管理革新和組織變更。本著作的主要特點:

係統性強。不僅係統地介紹了係統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運作原理,而且係統地介紹了係統實施前的規劃、實施過程中的控製和實施後的評價,運用量化的方法測評係統實施前企業信息化的水平,並依此作為係統實施規劃的理論依據。

重點突出。全書圍繞三個中心,分別重點介紹係統原理係統實施全過程和係統實施案例。強調了實施過程中的評價與反饋相結合,避免事後發現問題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實用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機地將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原理、案例和驗證性實驗、事例和案例相融合,便於讀者掌握理解。

內容精練。在內容上作了精心的安排,力求操作簡便、容易理解與掌握,實用性強;以係統實施項目作為實例,由淺入深地、係統地介紹關係係統的理論與方法。

適用麵廣。本書是麵向經濟、管理、機械和計算機學科的碩士研究生編著的,也可以作為製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人員、企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人員、企業信息師、數據管理員和信息技術人員的自學用書。

緒論。

信息化已經作為我國強國富民的重要國策,成為我國當前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信息化的要求已經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企業實施係統是企業實施信息化的重要標誌。從世紀90年代中期起,學術界開展了一係列的係統學術研討,企業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了深入的係統軟件的研發與應用。我國以企業為核心,信息技術公司為關鍵,引進、吸收、二次開發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研製開發了一係列具有中國特色的係統應用軟件,推進了我國企業信息化進程,取得了大量的應用成果。但是,從總體上看,企業開展係統實施的效果不夠理想。不同地區、行業、規模、經營水平、管理體製的企業對係統的投入、組織實施力度、人才培養、機構建設等方麵還存在很大差異,係統實施的績效,內陸地區企業與沿海地區相比,沿海地區企業與歐美發達國家企業之間相比,存在著巨大差距。我國企業實施係統投入的成本與期望的效果還相差甚遠。

企業信息化工程與係統。

企業信息化工程實施效益並沒有達到人們所期望的效果,取得顯著效果的企業隻占少部分,即使像武漢鋼鐵集團這樣的大企業,雖然通過實施企業信息化工程,有效地控製了生產過程,壓縮了大量的庫存物料、資金,提高了企業的生產靈敏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從所取效益與投入2億元人民幣的成本效益分析來看,對實施成功的結論還應當作全麵分析。大部分企業信息化效果不明顯,更有部分企業在實施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盲目投入大量的資金,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資金使用,甚至成為企業難於維持的重要因素。可是,“入世”對企業市場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企業被迫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隻有不斷提高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開展企業信息化工程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戰略,同時也影響到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可見,如何提高企業信息化工程實施的成功率,是擺在我們麵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急需要明確企業信息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知識。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概念提出至今,觀點仍然不同,主要側重在兩個方麵。一方麵觀點認為:強調信息化的目的,以吳基傳、張彥東、高新民、李富強等為代表,他們對“信息化”的定義是指: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以物質與能量為經濟結構的重心向以信息為經濟結構的重心轉變,不斷地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各領域,實現信息資源高。

度共享,發掘社會智能潛力,推動經濟和社會優質發展。信息化是指在工業化過程中極大地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逐步提高信息經濟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同時通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把信息產業發展起來,把信息技術的應用普及開來,把信息技術的自主開發能力提高上去;另一方麵觀點認為:強調信息化裝備的作用,主要以李京文、趙萍、韓建新等為代表,信息化定義成:通訊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信息化是指在經濟和社會活動中,通過普遍地采用信息技術和電子信息設備,更有效地開展和利用信息資源,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使信息經濟增加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導地位,加快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部門內部,以及企業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促進企業技術改造,使企業的發展更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從而加快經濟的運行節奏,促進經濟發展,提高自身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的智能,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乃至人們自身生活方式的變革。

企業信息化工程的概念。

企業信息化工程含義。

企業信息化工程,簡稱瓜是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製造技術相結合,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產品開發和生產等各個環節,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企業的創新能力,降低消耗,帶動產品設計方法和設計工具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製造技術的創新以及企業間協作關係的創新,從而實現產品設計製造和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生產過程的智能化、製造裝備的數控化以及谘詢服務的網絡化,全麵提高我國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