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詩人楊萬裏就是這樣一位與兒童有著不解之緣的詩人。他寫過《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春暖花開的時節裏,黃剌剌的油菜花惹得蜜蜂蝴蝶紛紛起舞,鄉間的兒童在小路上嬉戲耍鬧,追逐著和他們一樣調皮的蝴蝶,當黃蝴蝶瞬間隱藏在油菜花中時,小孩子又氣又惱的樣子和撅起的小嘴,讓看到這一幕的詩人開懷大笑。很多人讀這首詩,讀到的是有趣的兒童,機智的蝴蝶。而我讀這首詩看到的卻是那個注視兒童的詩人、他那顆未泯的童心以及他身上那份超然物外的風韻。
在世俗的世界裏,我們唯恐自己不夠成熟、不夠老練。但詩人楊萬裏唯恐喪失童心,因為那是一個人最為寶貴的初心,那是一種活潑潑的生命動力和保持生活趣味的智慧。兒童清澈的心地往往是成人反觀世界的一麵鏡子。
又是一個初夏的午後,天氣有點悶熱,睡了一中午的詩人剛剛爬起,睡眼惺忪,意猶未盡,躺下沒有睡意,起來卻渾身乏力,就像此時嘴裏被青梅酸倒的牙齒。屋外的陽光透過窗紗射在屋裏,光柱中懸浮的塵埃慵懶地漂浮著。大腦中沒有一點思緒,還是靜靜地賴在床上,發會兒呆最好,這是一個參禪入定的時刻。當世界安靜得連自己都找不到的時候,你就能感受到天地自然生生不息的脈搏:時光在遊走,春夏在交替,陰陽在起伏,萬物在滋長。窗外的芭蕉枯了又綠,河邊的柳絮停了又飛。冥冥中仿佛有個大道在運行,你剛剛領悟,卻又無從談起。
院子裏一聲歡快的叫聲擾亂了詩人的思緒。“下雪了!下雪了!”這人間五月天怎麼會下雪?一看是一夥不睡午覺、在院子裏蹦來蹦去、追逐柳絮的孩子,他們把漫天飛舞的柳絮說成了鵝毛大雪,使勁跳起來,伸直小手捉那片永遠都夠不著的柳絮。即使眉毛、頭發上都沾滿了柳絮也全然不顧,一個成了老爺爺,一個成了老奶奶,孩子相互逗樂,屋外的陽光一片燦爛。
那群孩子隻顧著捉柳絮了,哪裏知道一個老詩人正在屋子裏的窗紗背後,看著他們可愛的模樣。老人不用心機,孩童天真爛漫,一老一少、一靜一動,和諧共處在初夏的午後。
讀楊萬裏的詩歌,你一定會覺得他是一位鶴發童顏、慈眉善目的老詩人。萬萬沒想到,他在南宋可是一位有錚錚鐵骨的老臣。他為人正直,一生磊落,不惜得罪皇帝。好大喜功的宰相韓侂胄請他寫一篇文章,楊萬裏說:官可以不當,文章絕不能寫。表麵上看,一個棱角分明的詩人怎麼可以寫出這麼多富有童趣的詩歌來?其實不難理解:一個把功名當浮雲的人,心中必然有一片天真爛漫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