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未來家庭倫理展望(1 / 3)

將來的事情要由將來的後代去決定,要根據我們不能預見的那時的條件來決定。從長遠看來,將來的後代應當比我們這一代更有知識,正象資產階級民主時代的人比封建時代的人更有知識一樣。他們的判斷將占優勢,而不是我們的。今天的青年和未來的青年將按照自己的價值標準來評價一切……人類在這地球上的處境變化得越來越快了。從現在起一千年以後,所有我們這些人,甚至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都在內,也許會顯得有點可笑吧。

——毛澤東

一、未來家庭發展趨勢

1.遠景:三種預測

未來家庭發展的趨勢如何呢?許多未來學家曾經作過種種預測,歸納起來,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意見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或遙遠的未來,家庭將要消亡。其理由是:(一)從當前西方發達國家的家庭發展跡象來看,家庭將走向消亡。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離婚率日益上升,結婚與再婚者日益減少,獨身主義者日益增多,未婚同居者日益蔓延,其發展趨勢必然是家庭的逐漸消失,未來社會的基本構件將由家庭轉變為單獨的個人。(二)從家庭的基本職能來看,家庭生兒育女的職能將被生育技術所取代,家庭失去存在的基礎。在未來社會裏,生育技術將高度發達,“試管嬰兒”、“無性生殖”、“遺傳工程”等先進技術將廣泛應用。人們生兒育女無需組織家庭,也無需經過男女之間的性行為,家庭將成為社會中多餘的累贅。(三)從哲學思維上來推斷,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家庭也不例外。家庭既然是人類曆史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的產物,那麼必然隨著曆史的發展而趨於消亡。根據辯證法,事物總是經由低級到高級的螺旋式發展的,家庭的未來隻能是對原始群婚製的否定之否定。將來全世界進入大同社會,國家、政黨、階級、民族全消亡了,家庭和婚姻自然也會消亡,然而兩性關係仍然存在,那便是真正的自由戀愛的時代。

第二.種意見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以至遙遠的未來,家庭不僅會繼續存在下去,而且會得到振興,進入一個“黃金時代”。其理由是:(一)家庭的生存和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受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製約和影響的。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電子時代,新的生產方式將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勞動場所。那時,人們的工作任務是計算機編程序、寫作、通訊,運用計算機監測和操縱生產過程。而這樣的工作,大多數無需人們上班到工廠或辦公室去進行。也就是說,那時社會上的大部分產業和工作,甚至製造業部門的許多工作,都可以在家庭裏通過電子計算機來完成。人們將離開工廠和辦公室,重新回到家庭,家庭將成為社會的基本構件。這種“工作家庭”的大規模發展,不僅影響未來的家庭結構,而且會改善未來家庭的內部關係,這樣的家庭將成為合法的小企業,除了親屬之外,也可能邀請幾個外人共同經營、共同生活,結果許多家庭將變成“電子大家庭”。共同的生活,共同的體驗將使夫妻彼此再次對話,夫妻關係重新由冷變熱,並賦予愛情以新的含義。(二)在未來社會裏,人們用來參加社會生產或工作的時間將大大減少.而人們用以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將大大增加。夫妻、家人在一起度過的時光將更多,會從共同1的生活中得到極大的滿足,“能在一起遊樂的家庭就能共同生活下去”。(三)在未來的社會裏,世界將比現在更加不安寧。這種不安寧將使人們更深地陷入家庭。人們為了尋求穩定的家庭生活而結婚。家庭將作為人們“可移動的根”,成為人們應付風雲變幻而拋錨定泊之處。也就是說,在未來社會裏,周圍的環境變化越是多樣、新奇、短暫,家庭也就越重要,人們將越留戀家庭和家庭生活。

第三種意見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家庭既不會消亡,也不會進入“黃金時代”,而極可能是出現無限多樣化的形態。其理由是:(一)在未來社會裏,傳統的一夫一妻製將被“多配偶製”所代替,即一個人在其一生中可以多次與不同的異性建立婚姻關係。這種婚姻是一對自由、平等的男女之間靈與肉的高度和諧的結合。人們既不受罪惡和良心的折磨,也不擔心輿論和法律的懲罰。未來將是人性和道德之間達到和諧和統一的境界。那時,男女結合都是為了得到愛情上的滿足,而愛情上的滿足將成為雙方結合的真正基礎。(二)那時的人們隻要基於愛情,可以作出各自的選擇:既有正常的戀愛結婚,也有無婚姻關係的同居;既有婚前的試婚,也有婚後的婚外戀,既有獨身,也有群婚,家庭的結構形式也將是多種多樣的:既有正常的“夫妻——子女”家庭,也有“單親——子女”家庭,還有“母親——祖母——子女”家庭或“父親——祖父——子女”家庭,以及“母親一一姑母”家庭,“母親——繼父”家庭,“母親——其他人”家庭等等。在相當一個時期內家庭沒有一個統一的形式,人們將根據自己的愛好組織自己的家庭。(三)形形色色的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家庭的解體,婚姻的破裂,僅僅意味著未來人們對婚姻和家庭形式的探索。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選擇之後,人們將會重新認同人類在兩性關係中最寶貴的文明價值。現代西方發達國家的實際已經表明了這一點:物極必反。人們嚐夠了家庭解體之苦。男女離婚後,不是鬱鬱寡歡,就是得到淺薄的愛情,想結婚;子女成了流浪兒,想回到父母身邊,青年出去後找不到職業,想回到家;長期與婚外異性同居的人想要得到穩定的天倫之樂,想結婚成家。於是社會生活在回旋:有人衝決家庭,有人回歸家庭,當然不是回歸到傳統家庭或現代家庭。

這三種看法各有各的根據,然而從總體上看來,又各有各的片麵性,因而似乎不能從根本上說服人。按照唯物辯證法,世界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滅。家庭作為人類兩性生活的一種曆史形式,也一定由它自身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在遙遠的將來,傳統所說的和現代所說的這種家庭形式將逐漸消亡,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疑義的。但是,家庭的消亡不等於說人類兩性生活不需要組織形式了。那時,取代家庭的將是一種更高級、更新的兩性生活組織形式。這一點也應該是沒有疑義的。至於那時人類兩性生活的具體組織形態究竟如何,未來學家們見仁見智,也許包含著某些合理的思想和天才的猜測,不僅饒有興味,而且對我們富有啟迪。但是我們不必去細究孰是孰非。

2.近景:依稀可辨的輪廓

我們所關心的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四、五十年裏,我國家庭模式將如何發展。

現實包含著未來的因素,未來是現實的發展。根據我國現代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發展趨勢,我國不遠將來的家庭模式的大致輪廓已依稀可辨了。

那麼,我國未來的家庭模式將是怎樣的呢?從家庭結構來看,由於我們現在正在有效地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妻隻生一個,由於人們的文化素質逐漸提高,人口出生率正在逐步下降,所以未來的家庭都將成為小家庭。每個家庭除夫妻外,有一、兩個孩子,或者沒有孩子。由於未來家庭的老人多是雙職工,退休後生活有社會保障,而子女結婚後即從父母家庭中分裂出來,另外成立家庭,所以未來的家庭將絕大多數是核心家庭,傳統的主幹家庭和聯合家庭將逐步消失。從家庭職能來看,未來家庭的職能將逐漸減少。例如,家庭的生產職能,在近期可能會略有增加。因為農村實行生產責任製、城市允許個體戶開業,家庭重新成為生產經營的單位。然而從根本上看來,工業現代化必然伴隨生產社會化,未來的社會化生產要求把生產由家庭移向社會,移向以行業或地區為單位的社會,移向以國,家或洲為單位的社會。所以,家庭的生產職能呈日益減少的趨勢。又例如,家庭的教育職能,隨著社會各種層次教育(從嬰兒教育到老人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也將逐漸減少。子女從小就可以進入各種層次的學校接受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和很多方麵被社會取代了。當然,在未來家庭裏,教育職能不會完全消失,仍然會發揮作用。又例如家庭的生育職能,本來是家庭的最基本職能,然而在未來社會裏,由於生育技術的高度發展和廣泛應用,有疾病的父母可以通過體外受孕和購置精子或卵子來生兒育女,因此家庭的生育職能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再例如家庭的消費職能,也將減少。家庭的消費有三方麵,即生存消費——維持生命健康的各種需要;享受消費——享用某些奢侈品和娛樂品;發展消費——學習和提高家庭成員的才能的費用。在未來社會裏,隨著社會公共福利事業和社會教育事業的高度發展,家庭中的享受消費和發展消費也將大幅度地移向社會。其中,發展的消費可能全部由社會來承擔,享受的消費也將可能由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生存消費可能仍然以家庭為主。但由於那時家庭成員在社會上活動頻繁,生存消費也有相當一部分由社會承擔。除了上述幾方麵之外,家庭職能隻剩下性生活職能、感情交流職能和娛樂職能了。這些職能是不能轉移的。由於其他方麵的職能轉移或減少了,相形之下,這些職能就顯得加強了。當然,到了那時,這幾方麵職能的內容和形式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共同規律,社會生活的現代化也有共同的指標。在今後的四、五十年裏,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逐步實現,隨著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國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麵將逐漸接近西方最發達的國家。西方最發達國家當前或今後所出現的家庭模式和家庭問題,可能會在我國產生或出現。然而我們畢竟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社會製度、價值觀念、民族傳統等等,與西方最發達國家相比,有著重大的差別。既然不同民族的現代化可以有不同的模式,那麼,不同民族的家庭當然也可以有不同模式。也就是說,我國未來的家庭模式不會跟在西方最發達國家的背後亦步亦趨,而將會保存並發展自己民族的特色。

從我國目前家庭發展的趨勢來看,未來的家庭可能會出現這樣幾個問題,這些問題的苗頭現在已經破土而出了。

首先,所謂“二比四”問題,即一對夫妻必須贍養兩對父母問題。我國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將堅定不移地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們將越來越自覺地隻生一個或者不生育。這樣,二、三十年之後,我國的出生率將逐漸下降為零,甚至會出現負數。四、五十年之後,總人口中中老年人將占大多數。這樣,一對年輕的夫妻的身後就有兩對父母。雖然那時父母的物質生活無需子女操心,然而父母的精神生活仍然需要子女關心。就整個社會而言,這對年輕一代將是一種巨大的負擔。這種負擔將會導致或引發出什麼新問題呢?現在還很難預料,然而會形成某種社會問題則是肯定無疑的。

其次,性關係自由問題。那時,由於男女之間的交往十分廣泛和頻繁,人們遇上意中人並產生愛情將是十分自然的事。有愛情便要表露,便要互相在心靈中引起共鳴,在肉體上親近。而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會使人們的思想相應地更為坦率和開放。人們普遍認識到,情欲是正常的天性。那時,男子性欲的滿足,不會用金錢或其他社會權力手段去贏得婦女的獻身,而婦女除了真正的愛情以外,也永遠不會再出於其他某種考慮而委身於男子,或者由於擔心經濟後果而拒絕委身於她所愛的男子。由此將引起許多新的社會問題,例如家庭的破裂以及社會秩序的某種紊亂,性病的流行或蔓延,即使那時愛滋病已經根治,也可能產生新的性病。如此等等,有待於那時社會的人們去解決。

再次,在未來社會裏,由於家庭觀念的淡化,將可能引起人們之間,尤其是夫妻之間以及親子之間在感情上的疏離。那時,人們的主要活動將在工作單位和社會公共場所度過。夫妻在一起的時間將相當短暫,家庭生活將變得十分簡單。這種狀況可能導致夫妻感情的疏離,親子之間感情的疏離。另外,那時的單身獨居者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他們大多是尚未結婚的年輕人、上了年紀的喪偶者和新近離了婚的人。這些人的孤獨、苦悶、失落感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未來家庭倫理模型

從未來家庭的模式和未來家庭問題來看,未來的家庭倫理將是怎樣的呢?

未來的家庭倫理應當是現代家庭倫理的曆史發展和完善。一方麵,它與現代家庭倫理一脈相承,它將繼承現代家庭倫理的一切有生命力的東西;另一方麵,它與現代家庭倫理又有重大區別,它將根據當時的家庭人際關係及社會關係,形成新的倫理準則和倫理觀念。從總體上說,它將既繼承曆史優良傳統,而又充分體現當時的時代精神,既立足中華民族而又麵向世界,成為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