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2)

192

全國所有的城市裏,也許隻有在台州,你才能見到這樣的一幕:城市車水馬龍的主幹道上,有一支長長的送葬隊伍。讓人感覺不是在城市,而是在鄉野。樂隊嗚裏哇啦地奏著曲子,鞭炮乒乒乓乓地響著,聲震四方,煞是威風。

這幾年,在城裏不允許奏樂與放鞭炮了,但是,依然可以看到長長的送葬隊伍。

193

TRUSSARDI(楚薩迪),這個馳名國際的意大利服裝品牌發布會放在台州舉行——作為台州首場真正意義上的服裝秀場,這個秀場與它在意大利米蘭發布會的規格完全同等。主辦方破天荒地在請柬上寫明著裝要求:男士要正裝入場,女士要穿晚禮服。此前,在台州舉辦過的所有秀場都沒有此等“非分要求”,台州人從來都是穿便裝入場的。

男士的正裝嘛,還好理解,無非是西服領帶。可是晚禮服算怎麼回事呀?女士們於是打電話問主辦方,主辦方耐心解釋了半天。

見電話那頭的女人還不明白,主辦方直截了當地說:晚禮服晚禮服,就是要露點胸露點背。

台州女人犯難了,家裏除了睡衣露點胸露點背,壓根兒沒別的衣服露胸露背呀,再怎麼著,也不能穿著睡衣入場呀?

一件晚禮服,難倒了很多台州女人。

194

都說“山哈人”愛較真,愛認死理,這話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這些年,跑北京上訪、“告禦狀”的,數天台人最多,其次是仙居人,路橋人最少。

前兩者就是“山哈人”。路橋人不愛上訪,估計是生意忙不過來,沒那閑工夫。是啊,賺錢都來不及,還上什麼訪啊。

195

有人說,十個台州人,四個直腸子,六個大嗓門。台州人說起話來像打雷,好像家裏開高音喇叭廠一樣。兩個台州人在街上問好,粗門大嗓,五十米以外都聽得見。

有人在樓下催自己的老公快下樓,扯著嗓子大喊:“老蔡,你還不死落來健?”(台州方言,你還不快點下來)結果,樓上自家的老公沒動靜,三幢樓外一個姓蔡的中年人聽見了,連滾帶爬地跑下來,邊跑邊扣衣扣邊咋呼:“裝介姆裝介姆?”(台州方言,幹什麼)

有個笑話說,一個台州人趴在你耳邊壓低嗓子說“跟你說句悄悄話”,邊上至少有五個人聽得見“悄悄話”的內容。

196

台州人的嗓門真大,不管何時何地,隻要有三五個台州人在,傳入你耳中的都是嘰嘰嘎嘎的說話聲。走廊盡頭的那間辦公室有人在打電話,同事在電梯口都可以把內容聽得一清二楚。

197

台州人吃飯,也很少安安靜靜的,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的台州人,總是大聲喧嘩,總是跟鬥酒相伴。如果坐在飯店的大堂吃飯,飯局時間稍微長一點,四周傳來的嗡嗡說話聲,會讓人頭暈目眩有暈車之感。

這幾年,台州人講話聲音輕多了,在飯店大堂吃飯,坐對麵的兩個人,講話時也知道把聲音壓低了。

198

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鬆執導過一部影片《瘋狂出租車》,片中的出租車司機是快車高手,快到甚至可以甩掉測速儀的追蹤。

“掏出租車的錢,能享受到坐飛機的速度。”這話可不僅僅是電影裏的台詞。法國人的所謂瘋狂出租車,在台州,根本算不了什麼。台州的出租車司機,那真叫一個瘋狂,他們在車流中見縫插針、騰轉挪移的水平,讓人歎為觀止。有時候,他們一邊開車,一邊吃著早點,一邊還跟你扯著閑話。

掏出租車的錢,在台州,你絕對可以享受到坐飛機的速度,而且還有可能是米格25噴氣式戰鬥機。

199

想要體驗人生大起大落的感覺,建議你去坐一下台州的公交車。如果坐在公交車最後一排,隻要一會兒工夫,你就可以享受到這種快感。

200

台州人為人豪爽,出手大方,不過他們沒有自己掏錢買票看演出的習慣。他們喜歡討票,一有明星來演出,就想盡辦法去討票,為了討張票,有時會拐上四五個彎,各種轉折都用上。

201

楊麗萍和她的《雲南映象》來台州演出,演出商原想在台州操持一場完全商業化的文化演出,打出“概不贈票”幾個字。他們以為“概不贈票”幾個字,就能改變台州人白看戲的習慣。事實上,台州的文化市場遠沒有他們想象的那樣成熟和樂觀。

最後,隻有寥寥數百人來觀看這場演出,票房根本不能支付成本,偌大的一個文體中心,上座率不到三成。

因票房奇差,原定次日晚上的演出不得不取消。主辦這場演出的演出商也賠了個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