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2)

133

每回外地作家來台州采風,走馬觀花幾天下來,作家們對台州的印象還是模糊的。不過,他們對台州人的酒量和豪氣,個個了然於胸。

134

喝酒成風,酒段子自然十分流行。酒量超好的達人老牛喝酒時說了一個段子:說某君酒醉後在酒店門口等出租車,車子一直沒有,他忽感內急,看到不遠處有一排小樹,心想反正這麼晚了也沒人看得見,就搖搖晃晃來到樹下方便。不知過了多久,有位路人經過,聽到有人在喊:我沒醉,別拉我!路人走近一看,原來某君把褲帶係在樹上了,搖得小樹差點連根拔起!

我疑心他在說自己,不過一直沒好意思問。

135

台州人喜歡勸酒,以把人灌醉為樂事。即便你聲明不會喝酒、不能喝酒、不想喝酒,他照樣有辦法把你灌得頭重腳輕。如果你執意不肯喝酒,除非你比勸酒者官大一級或年長一輩,否則就會被扣上一頂“看不起人”的大帽子。

為了洗刷“目中無人”的罪名,不得已喝了勸酒者的一杯酒,以為萬事大吉,但是錯矣,喝了他的酒,不喝別人敬的酒,那就是“不夠意思”。既然能喝一杯,就能喝一瓶。最後,喝得雲裏霧裏醉臥酒場方才罷休。

外地朋友說:台州人好客,讓人有賓至如歸之感,不過,勸酒水平實在太高了,讓人招架不住。

136

台州人喝酒喜歡猜拳助興,台州的猜拳文化十分發達,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的拳路,五爪金龍一伸,口中念念有詞,看得人眼花繚亂。一頓酒席下來,“哥倆好——”之類響個不休,吃一次飯,短則一二小時,長則三四小時,中午一頓飯,吃到下午上班時間是常事,晚上一頓飯,吃上四五個小時也不稀奇。

這幾年,台州人花在吃飯上的時間少多了,猜拳聲也不大聽得到了。加上有了八項規定、禁酒令,酒喝得少多了。那些不會喝酒的台州人,赴起宴來精神負擔少多了。

137

說台州是啤酒商家必爭之地一點也不過分。據保守估算,台州人年消費啤酒量約有35萬噸,人均消費量在全國地級市中占榜首,把台州人喝過的啤酒瓶首尾相連,可以繞赤道395圈。

那麼,台州人一年到底要喝多少瓶啤酒呢,告訴你吧,毛估估有546億瓶。

138

台州的報紙煞有介事地跟啤酒愛好者們討論喝啤酒的N多好處:

“天熱,吃不下飯,喝瓶啤酒,解渴還解乏。”

“買一瓶礦泉水也要一兩元,而買一瓶啤酒差不多也是這個價錢。”

“度數低,容易入口,哪怕不會喝酒的人也能喝上兩口。”

“很多品牌的啤酒還有獎,買一中一的概率還挺高。”

“啤酒還可以做啤酒鴨,好吃。”

“豬肉放冰箱裏久了,不新鮮,放啤酒裏浸一下,很快就有彈性,味道比原先好很多。”

“喝不完的啤酒還可以用來保養頭發,可以去頭皮屑。”

“啤酒利尿,還有助於防止便秘。”

“朋友相聚,喝完一箱啤酒,也沒多少錢。”

既然喝啤酒有這麼多好處,那台州人自然得大喝特喝了。

139

在很多台州人的眼裏,啤酒不是酒,而是飲料。

有個台州女人跟家人鬧了點矛盾,向當地的晚報熱線訴苦道:天熱我喜歡拿啤酒當飲料喝,下班回家,我喝了兩瓶啤酒解渴,公婆就看我不順眼了,難道我喝點飲料也不行嗎?

敢情,台州女漢子把啤酒當成飲料看的。

140

台灣與咱們的台州灣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三國時,東吳孫權遣衛溫、諸葛直帶著萬人,就是從咱們這裏的章安出海到台灣的。溫嶺箬山的漁民也說自己的老祖宗是從台灣移居而來的,他們跟台灣人一樣信奉媽祖女神。

有一次在飯桌上,有一個朋友問了我一個腦筋急轉彎:你知道“台州灣”的簡稱是什麼?

見我不開竅。他哈哈大笑,自揭謎底,台州灣的簡稱就是台灣。

台州人太能侃了!

141

電視台做節目,記者有時會當街扯住幾個人談感想,麵對攝像機,講得口若懸河的,一般都不是本地人。本地人,往往有一句答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