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 2)

91

依我看,國清寺是全中國最接近佛性的寺廟,那裏沒有抽簽,更不會讓你花錢來解簽,如果你請香,和尚會告訴你,5元一把的香和500元一把的香,效果是一樣的。

92

天下寺院裏,國清寺心最平。門票多少年了還是五元一張,不像別地方的寺院,一漲漲到五十元。

國清寺的佛家弟子說,票價便宜,為的是讓老百姓能時常見到佛。難怪國清寺的香火,從年初一旺到年三十。

93

桐柏宮,是道教南宗的祖庭,桐柏宮的張高澄道長,是中國道教協會的副會長,他恐怕是全國道士裏文憑最高的一位,他原是浙大的留美博士,正宗海歸,說起英語可順溜了,在法國“氣候峰會”上,張道長就用英文作演講——“摒棄過度物欲化的生活,朝向道化文明的生活,更多地關心我們內在精神平和與生命升華,及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和諧共處”。把老外聽得一愣一愣的。

94

馬雲到桐柏宮,與桐柏宮住持張高澄閑聊了幾句。天台的“路邊社”便發表新聞:馬雲厭倦商場萌生退意,桐柏拜師問道養生修仙。

天台的“路邊社”還儼然以阿裏巴巴新聞發布人的口吻發布:馬雲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呼風喚雨,可謂行業翹楚,但多年的商場磨礪打拚,也讓馬雲身心疲憊,萌生退意。據知情人透露,馬雲素來仰慕道教南宗和天台山的佛道仙氣,此行也專門為瞻仰尋根而來,可謂故地重遊,並有意拜張高澄道長為師,研習養身修心之術。席間雙方各自仰慕,相談甚歡,氣氛融洽和諧。

馬雲來天台山問過道倒是真的。不過,馬雲在商場酣戰正歡,壓根兒沒萌發退意。

95

醫學博士、作家馮唐說,到香港,他說自己最歡喜香港的四件事兒:網絡,交通,山路,蒸魚。最厭煩香港的四件事兒:空調,淫雨,瘦身,硬幣。

我呢,台州最讓我歡喜的四件事兒:小海鮮、楊梅果汁、雲錦杜鵑、朋友住得近。最厭煩台州的四件事兒:亂停車、隨便夾塞、說粗話、夜半放鞭炮。

96

台州的不少小吃,“人文底蘊”都很豐厚,比如食餅筒就跟濟公有關。傳說南宋年間,濟公發明了食餅筒。他把剩菜裹入麵餅,下一頓再吃,頗受歡迎。上海開世博會之前,為了讓泛長三角地區的風味小吃齊聚豫園,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派出由“老法師”組成的“美食偵探”,到全國各地探尋民間小吃。美食偵探走訪臨海,偶遇食餅筒——麵皮裹上多種小菜,形同大號春卷,又像洋快餐裏的墨西哥卷,咬一口,滿嘴生香。

上海的食探把它帶回上海,不過,嫌食餅筒這名土,給它給了個相當有文化含量的“藝名”——“濟公卷餅”。

97

食餅筒跟濟公有關,糟羹則跟戚繼光抗倭有關,而玉環人拿來敲擊魚皮餛飩的那根木棍,據說是當年海上抗倭時用來傳遞情報的。

98

上海人到台州,跟台州朋友去采摘楊梅,吃楊梅時,心細如發的上海女人發現楊梅裏有白色小蟲子,嬌滴滴地喊叫:哎呀,楊梅有蟲!

台州美眉滿不在乎地解釋道:這是楊梅蟲!富含蛋白質,多吃能提高抵抗力、免疫力。

99

台州人吃楊梅一般是不洗的。把楊梅洗泡後再吃的,通常都不是正宗的台州人。

100

中國的甲魚最風光的時候,當數中國田徑中長跑隊在賽場上奪金掠銀那幾年,趁著舉國上下驚歎“馬家軍神話”,台州人朱聖偉適時請出主教練馬俊仁代言了“中華鱉精”的廣告。

其實,起初,馬俊仁是看不上什麼鱉精的。說,中華鱉精,那是啥玩意兒?

後來,朱聖偉“獎”給馬教頭一輛價值40萬元的奧迪轎車,並拿出30萬元巨獎給馬家軍。於是馬俊仁在電視裏嘶啞著嗓子喊:我們都喝中華鱉精!

那一年,朱聖偉一口氣賺了7000萬。一時間,“中華鱉精”成了人們營養、養生、送禮無可替代的首選保健品。沒多久,市場上各式鱉精還有什麼雞精、蛇精都出來了。

現在呢,這個精那個精還有,唯獨沒有中華鱉精,那個“鱉王”朱聖偉,也因為患肝癌,英年早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