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當即向曹睿建議,自己願意和司馬懿共同領兵去征討蜀漢。曹真是本宗族的元老重臣,曹睿當然要滿足他的要求,當即任命他為大司馬、征西大都督,而司馬懿則被任命為大將軍、征西副都督。曹真是老大,司馬懿隻是他的副手。
司馬懿是個很識相的人(他也不能不識相,不敢不識相),毫無怨言地就接受了曹睿的新任命。兩人統領四十萬大軍,殺奔劍閣而來。
此時,諸葛亮的病漸漸康複。聽說曹真司馬懿來犯,立即叫來張嶷王平二將,讓這二人率領一千兵馬去鎮守陳倉古道,抵擋魏兵。
以一千人馬去抵擋魏國的四十萬大軍?!張嶷王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還以為諸葛丞相病體未愈,在胡言囈語呢。
張王二人雖非怕死之人,但以如此懸殊之兵力去送死,也是心有不甘,當下顧不得冒犯諸葛亮的尊嚴了,急忙求告道:“丞相,你可不要誤了大事啊!據報魏兵有四十萬,號稱八十萬。曹真司馬懿親自率領而來,勢如泰山,你怎麼隻給我們一千人馬去守隘口啊?”
張嶷王平之所以會如此表現,其實與諸葛亮的威信大大下降有關。試想當日空城計之時,司馬懿三十萬大軍壓境,諸葛亮身邊也隻有兩千五百人馬。但不論是兩個小童子,還是假扮百姓灑掃街道的士兵,均冷靜沉著,不露懼色。那是,諸葛亮還是高居神壇的百勝將軍,下手兵將均以為“信諸葛,沒錯的”。但隨後的屢次大敗,加上諸葛亮本人無法控製不良情緒的外露,導致諸葛亮已經漸漸走下神壇。當張嶷王平以正常人來看待諸葛亮的時候,他們的腦袋就清醒多了,也就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冒險了。
諸葛亮卻不動聲色地說:“我倒是想多派點兵馬給你們。隻是擔心士兵們太辛苦。”
張嶷王平麵麵相覷,不敢前去,也不敢拒絕。諸葛亮說:“你們但去無妨。如果有個閃失,也不算追究你們的罪責。不要再跟我多說了,趕快去吧。”
張嶷王平一聽,更加不敢去了。你說得倒是輕巧。我們這一去,小命肯定丟在那兒了。你就是想追究我們的罪責,也追究不到了。兩人一想,估計是自己行事不慎,不知道在哪裏得罪諸葛亮了。兩人當即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道:“丞相,如果你要殺我們兩個人,就在這裏殺好了。我們真不敢去,我們不想把命丟在那裏。”
諸葛亮哈哈一笑,笑聲中透出一絲無奈,說:“你們這兩個笨蛋啊!我讓你們隻帶一千人馬去,當然有我的道理。我早已看過天象了。畢星躔於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磅礴。魏兵雖有四十萬,也難以進兵。因此你們不用多帶軍馬,也決不會受傷害。我方十萬大軍在安居一月,待魏兵撤退,再大肆掩殺,以逸待勞,就能取勝。”
諸葛亮善觀天象是出了名的。當然,他自己是選擇性加以相信的。他隻相信對自己有利的天象,而對不利於自己的天象是不予采信的。但一般的人,對天象則是深信不疑的。
張嶷王平聽了,這才釋然,真的帶了一千人馬去抵擋魏國四十萬大軍去了。
再說曹魏大軍,果然深受暴雨連降之苦,前進不得。人馬都缺少糧草,死傷無數。曹睿得知後,下令退兵。
諸葛亮趁機部署兵馬,令魏延、張嶷、杜瓊、陳式出箕穀。又令馬岱、王平、張翼、馬忠出斜穀。諸葛亮自領大軍,以關興、廖化為先鋒,直取祁山。
曹真與司馬懿商議。曹真認為蜀兵必不追來。司馬懿卻判斷諸葛亮必從二穀進兵追來。曹真不信。司馬懿說:“你如不信,我們可以打賭,以十日為期。如果蜀兵不來,我情願麵塗紅粉,身穿女衣,到你營中服罪。”曹真受激,衝動之下,就說:“如果蜀兵真的追來,我願意將天子賜給我的一條玉帶和一匹禦馬輸給你。”兩人當即兵分兩路。曹真在祁山之西的斜穀口把守,而司馬懿則在祁山之東的箕穀把守。
司馬懿好端端地為什麼要和曹真打這個賭?歸根結底還是這顆都督大印惹的事。曹真是司馬懿掌權之路上的攔路虎。而曹真心胸狹窄,極要麵子。這次他大病初愈,身體其實並未複原,就因急著要奪回權力而急於出征。司馬懿就是想抓住這個機會,用打賭來刺激他再度得病,從而把權力奪回來。
……
心理感悟:迷信的力量遠比你想象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