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存在不就是合理(2 / 2)

諸葛亮在使詐上從未失手,而薑維是第一個讓他失手的人。薑維與趙雲大戰,亦不分勝負。這讓諸葛亮對薑維產生了極大的惜才之心,想要收歸己用。

薑維的弱點在於他的母親。他本人在天水,其母卻在冀縣居住。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當年徐庶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母親的安危問題而受製於曹操。今天薑維也因此而受製於諸葛亮。

諸葛亮當即引兵去攻冀縣。薑維急回救母。諸葛亮卻趁機故意放了夏侯楙,又派人偽裝成薑維反叛,反戈一擊,乘夜攻打天水郡。

諸葛亮的這一招逼得薑維不得不下馬投降。諸葛亮親自下了車相迎,開口就說:“我自出茅廬以來,一直沒有找到能夠傳授平生所學的人。今天遇到了伯約,我算是找對人了。”

縱觀諸葛亮一生,以如此高的評價來看待一個人,這是唯一的一次。可見,諸葛亮其實也是個性情之人,非常容易受第一印象(首因效應)的影響與製約。薑維可以說是一個幸運的例子,而魏延則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例子。

薑維既已歸降,天水唾手而得。諸葛亮輕鬆占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以及冀縣等地,威聲大振。

曹睿再拜曹真為大都督,領兵迎擊。司徒王郎主動提出助曹真出征。曹真又保舉郭淮為副將,一同進發。

兩軍交接,王郎有備而來,十分自信,提出:隻需一席話,就可以說得諸葛亮拱手而降。

王郎對諸葛亮說:“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世祖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

看來王郎確實是事先認真做過功課的。他以東漢末年群雄更替的鐵的事實,來說明天命確實已經棄劉而歸曹。所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你諸葛亮既然經常自比管樂,應該也是個識天命,知天理的人,怎麼就連這麼粗淺的問題都看不清呢?如果你趕快投降了,以你的才能,必然能在魏國大放異彩,這不是強過舉兵反叛一萬倍嗎?

諸葛亮知道,又一個薛綜前來送死了。當年他初到江東,舌戰群儒時,薛綜就曾經以類似的套路來打壓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說得羞慚而退。

所以,王郎以為自己這番議論,驚天動地,無可辯駁,勢必說得諸葛亮棄甲投降,卻沒想到這正撞上了諸葛亮熟門熟路的套路。

諸葛亮毫不猶豫,搬起“道德的巨石”直接砸向王郎。

“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汝既為諂諛之臣,隻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麵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郎不知道,他的這番話雖然是鐵的事實,事實也固然勝於雄辯,但事實必須站在道德的立場上才能巋然有威。但必須是一個無關的第三方站出來說,才是無可指摘的。王郎本來是漢室的重臣,和漢室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怎麼能夠輕鬆甩掉漢室曾經給他重重恩惠而不顧,直接為曹魏搖旗呐喊呢?

王郎失去道德外衣的庇護,就隻能任由諸葛亮揮舞道德大棒,肆意侵淩!

王郎對自己說服諸葛亮的期望是很高的,要不也不會主動在曹睿、曹真麵前誇口。但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當年的薛綜不過是麵紅耳赤而退,而年事已高的王郎卻經不起諸葛亮的反擊,竟然被活活氣死,墜於馬下。

諸葛亮乘勢一舉將曹真擊潰。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勝利最終卻給自己帶來了大麻煩。

……

心理感悟:征服權威的唯一辦法就是擊敗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