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危險的捧殺(2 / 2)

諸葛亮心想:“今天要想順利過關,不擺平張昭是不可能的了。張昭雖然擺出了一副低姿態,但確實江東謀士的領軍人物。不殺殺他的銳氣,怎麼能震懾其他謀士呢?”

諸葛亮清了清嗓子,也借機在腦海中飛速地理了一下思緒,朗聲說道:“要取荊襄九州,不過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隻是我主公劉備仁義過人,不忍心奪取同宗族兄的基業。這才導致劉琮將荊州獻給了曹賊。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張昭見諸葛亮還是嘴硬,決不肯承認自己能力低微,沒能輔佐劉備奪取荊州,就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展開新一輪更為厲害的進攻。

張昭說:“先生這麼說,可就言行不一了!想那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春秋第一霸的偉業。再想樂毅,以一己之力,輔助弱燕,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這兩個人可謂是濟世之才。現在曹操橫行,四處征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先生你在草廬中,笑傲風月,自比管樂。現在你輔佐劉豫州,就應該幫助他興利除害。況且劉豫州沒有先生幫助的時候,尚能縱橫天下。等到請出了先生,就應該複興漢室,殲滅曹賊了。可為什麼曹兵一出,玄德公反而丟盔棄甲,望風而逃了呢?先生自比管樂的本領到哪裏去了呢?聽說劉豫州近來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有燃眉之急。這是自得了先生,反而不如先前了。你的功績,恐怕連管樂的萬分之一也比不上吧!諸葛先生啊,我是個粗鄙之人,說話喜歡直來直去,得罪之處,還請海量包涵!”

張昭的殺招果然厲害,張昭的這一番話,事實俱在,毫不留情,直刺諸葛亮自尊心最脆弱的軟肋,偏偏最後還來個了“請海量包涵”,簡直是狠毒到了極點。抗擊打能力差點的如周瑜之輩,聽了他這番話,恐怕早就氣昏過去了。

但諸葛亮不是周瑜。如果他連張昭的這一番話都不能應對的話,確實沒資格憑口舌之利來說服孫劉聯合抗曹,並瓜分戰果的。

對付這樣的言辭攻擊,嘴必須要硬上加硬,決不可在氣勢上輸人。

諸葛亮先是昂然而自信地大笑。笑,在這裏成了非常好的武器。經由這一笑,一方麵切斷了張昭一氣嗬成、咄咄逼人的氣勢的連貫性。另一方麵,行為改變態度,自信的笑,確實可以給自己平添許多的底氣,來反製對方。

諸葛亮不但笑,而且繼續“吹牛”,起首就是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誌也!”

這句話一說,張昭殺氣騰騰的長篇大論反倒成了無知愚昧之徒的狂言亂語了。

“就像那得了重病的病人,應該先用小米粥喂食,再用平和的藥來調節。等到心腑調和,形體漸複,在喂食肉食,加猛藥以療治。這才能拔去病根,保全性命。如果不待氣脈緩和,就痛施猛藥硬食,這個人就很難活了。我主公劉豫州,向日兵敗於汝南,寄身於新野小城,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雲,像極了病重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火燒博望、新野,讓夏侯惇曹仁之輩聞風喪膽。這樣的戰績,即便是管樂複生,又哪裏能比得上我呢?我曾經數次讓他奪了荊州,豫州隻是不忍。劉琮投降,豫州事先不知。當陽雖然大敗,但劉豫州還是不忍舍棄數十萬扶老攜幼一路跟從的百姓。這都是大義的表現。再說了,兵法有雲:‘寡不敵眾,勝敗乃兵家常事’,哪裏有必勝的道理。當年韓信輔助高祖,也不是全勝,但到後來垓下一戰而成就大業。我輔助劉豫州,也正是如此,目下正是軟食和藥的調和階段。我心中一切有數,等到時機成熟,硬食猛藥一下,畢其功與一役也。這哪裏是那些隻懂得誇誇其談,沽名釣譽之徒能夠了解的呢?我這人心直口快,子布先生莫怪啊!”

針對張昭從“中心途徑”發起的進攻,諸葛亮也從“中心途徑”發起反擊。劉備目前的處境當然是很慘的。但是這不是我造成的。而且,如果沒有我,劉備還要輸得更慘。你不是說我沒能耐嗎?那我火燒博望坡和新野城的這兩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又說明什麼呢?是不是就能堵住你的嘴呢?當然是可以的。這是極有說服力的論據!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兩場僅有的勝利是多麼的重要啊,盡管這兩場勝利並沒有力挽狂瀾,卻不但幫助諸葛亮樹立了在組織內部的威信,也讓他在應對外部挑釁的時候遊刃有餘。

而且,諸葛亮還用“治病救人”的對症下藥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並援用韓信扶漢的例子,將劉備的當陽慘敗輕輕揭過,視為偉大勝利進程中的一個小小波折。

就這樣,張昭精心準備的殺招就被諸葛亮消弭於無形。但是,別忘了,到目前為止,諸葛亮可圈可點的戰績也就這麼兩場,而東吳人才輩出,如果再有人發起進攻,諸葛亮又該如何抵擋呢?

……

心理學家感悟:要善於發現並包裝逆境中的積極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