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魯肅從劉備處探聽消息回來,孫權就急急想聽他的意見。
前麵已經說過,魯肅的誌向遠大,絕非常人可比。“投降”兩個字,根本不可能進入他的思維。但魯肅也知道張昭勢大,如果自己公開表示反對,恐怕會被他們一群人的唾沫星子淹沒。而更壞的後果,則是,孫權會屈服於群體壓力,而聽不進自己的意見。
所以,魯肅暫且忍住,直等到孫權去上廁所,才悄悄跟著後麵。孫權領會了他的意圖,就在屋簷下等他走過來,然後握著他的手,急切地問:“卿意下如何?”
人總是要經曆成長的。誰能想到,這個日後神威凜凜的東吳大帝,這個時候卻隻是一個無助而孤獨的孩子,他非常需要一點充滿陽光的鼓勵。
魯肅給了孫權他想要的東西。
魯肅說:“他們這些人,是存心要耽誤將軍你啊!要知道,所有的人都可以向曹操投降,卻唯獨將軍你不能向曹操投降啊!”
魯肅的這句話語出驚人,很有分量。孫權驚問其故。
魯肅說:“像我魯肅投降曹操,還是能夠當個從事的官,還能乘著犢車,帶著從人,交遊士林。經年累月後,也許還能升遷至州郡的長官。將軍你如果投降了曹操,最多不過封你一個侯,而你現在就已經是侯了。車不過一乘,馬不過一匹,從人不過十人,哪裏有你現在南麵稱孤逍遙自在呢?”
實際上,魯肅還留著半句話沒有說出來,那就是“你不妨看看投降之後劉琮的悲慘命運就知道了”。
魯肅的這番說話,采取了一種非常高明的說服策略,叫做“相反立場”策略。每個人都有自己立場,一般也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思考行事的。但是,如果你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爭取自己的利益,就很難說服別人。反之,如果你從對方的立場出發(也即是你自己的相反立場),為對方的利益考量,就比較容易說服對方。
魯肅的立場和利益應該和張昭等人大致相仿。投降曹操之後,不會有太大的損失。而魯肅沒有為了自己利益考慮,而是站在孫權的立場為他分析利弊得失,自然是深得孫權的認可。
孫權果然說出了心裏話:“諸公的意見讓我大失所望,唯獨子敬你的想法和我一樣啊。這真是上天把你賜給我的啊!”
但是,魯肅的話雖然契合了孫權的內心,但還不足以讓孫權立即下定決心,向曹操宣戰。孫權就像一個心理嚴重缺鈣的孩子,急需補鈣以強身健心。可惜的是,魯肅自己也沒有經曆過大的戰爭,也缺乏經驗。他隻能撫慰孫權孤獨的心靈,讓他感到自己不是孤軍作戰,但卻無法為孫權提供充足的“心理鈣片”,讓他奮起而戰!
魯肅知道,自己手中正有一瓶絕佳上好的“鈣片”。他本來已經打定主意,不讓這瓶“鈣片”發揮作用了,但孫權的微妙心理卻讓他不得不拿了出來。因為,僅僅靠他自己,還沒有這麼大的說服力來說服孫權。
魯肅手中的“鈣片”正是諸葛亮。諸葛亮連續兩次以少勝多,火燒曹兵,不但帶給了他顯赫的名聲,也給了他勇敢麵對曹操的無限勇氣。而這種勇氣,正是孫權最需要的“鈣片”!
魯肅知道,隻有讓諸葛亮來到孫權麵前,輕描淡寫地告訴他,曹操不過是紙老虎,不堪一擊。不久前,我以幾千人馬,就擊敗了他十萬大軍。將軍你還擔心什麼呢?隻要諸葛亮這麼一說,孫權的精氣神立即就會上漲,就會毫無畏懼地直麵大戰。
事已到此,魯肅不再隱瞞了,他對孫權說:“我這次去劉備那裏探聽情況,順便帶了一個人回來。這個人深知曹操虛實,主公不妨聽聽他的意見。”
孫權問:“這個人是誰?”
魯肅答:“是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
諸葛亮的名字就能起到強心針的作用,孫權立即容光煥發,說:“好,今天天色已晚,明天我聚集文武,再來接見他!”
魯肅告辭,立即去驛館見諸葛亮,他想再鄭重叮囑諸葛亮一句,千萬不要說曹操兵強馬壯,以鼓足孫權的鬥戰勇氣!
……
心理學家感悟:經曆乃人生之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