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幹操(三)(2 / 2)

沒過幾天,媒婆來到林場,見人就問“縣人委”在哪裏,被問者叫她到縣城去找。媒人才改口道,就是衣服上有“縣人委”的那個。

媒婆找到林木森,就說你那天在雪地裏碰到的謝小花看上了你,托我來說媒。林木森不諳桃花運來得如此之快,滿口承認下來,媒婆提出3天之後女方的家長帶親戚到林場來“看人”(見麵),準備桌把人的飯。

“看人”得讓對方吃好,自己才操得出麵子。林木森到佳禾場買了3斤黑市肉票,青菜、蘿卜是自己生產的,定量糧是按規定發的,叫夥食團多煮幾斤米就行,萬事俱備,隻等東風吹臨。

到了約定日子,媒婆帶著謝小花和她的父母、阿姨、叔叔等上山“看人”。當走到林場地壩,便聽到二胡聲拉的是“黃氏黃氏螞螞,請你家公家婆來吃嘎嘎,坐的坐的轎轎,騎的騎的馬馬”,這種兒歌鄉下人都聽到過,聽起來特點親切。媒婆走攏一看,原來是林木森在拉二胡。他放下二胡,向謝小花父母行禮,向眾人問好,撒煙,點火,忙著提起溫水瓶下樓去了。謝小花見桌上有一摞紙,紙上出現幾行字:朝陽映紅了華鎣山,重重青山逶迤連綿,鮮花開遍山穀,雄鷹遨翔在群山之巔。啊,華鎣山,英雄的陣地,血染的沙場。脫了帽的鋼筆放在旁邊,大約是寫到這裏有事。謝小花暗想:原來“縣人委”還是詩人!林木森提溫水瓶回來,看見眾人朝著紙上看,謝小花的媽大起膽子問寫的啥子?回答說寫的是詩。又問寫來有啥子用?回答說發表了得稿費。媒婆問啥子叫“稿費”?回答說這個你們鄉下人就不懂了,你們是靠勞力掙工分,我是靠寫字掙錢,這就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區別!謝小花問登出來了得多少錢?回答說大概10元錢吧。媒婆說,在紙上一劃,就是10塊錢,相當於農民勞動半個月了,就問寫得到好久,回答說一天把兩天寫成。到了這種時候,女方來的人驚得嘴巴都合不攏來。

輪到吃飯了,肥大塊、紅苕酒、白米飯、青菜蘿卜敞開肚皮吃個夠,那快活的日子好似過年。

剛在收拾碗筷,就有人來問二胡還用不用?接著又有人來問溫水瓶還用不用,最後進來一個人,把半新舊的鋪蓋抱走了。

搞他媽一夥原來是借的嗦?謝小花的媽很有意見,拉起女兒要走。謝小花道,我是看起了他的人,不是他的東西。不管啷個說,林木森同誌就比我們農村人好得多,堅決要和他建立關係。

“看人”吃去7斤糧,這對於一個靠定量生活的人來說,其窘狀是捉襟見肘的。林場至佳禾場之間的石門坎,是謝小花的家,林木森每次趕集,都要挑鬆椏去,吃個午飯就走,全仗著關係在她家裏“烹起”吃,但還是欠起糧食帳。算計下來,每天隻吃兩頓,要25天才能把吃去的口糧節約回來。於是,他每天隻吃兩頓,不吃飯的一頓就拿夥食團的米湯、剩菜充饑。高興之餘,忽然想起古人“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智者不飲盜泉之水”的訓示,發現地上有2斤飯票,他力圖克服腹中饑餓,硬把那張飯票當眾放在飯桌上。

直到按鄉風民俗舉行了婚禮,林木森在謝小花家充當了一半的勞動力,他才結束了腹中饑餓的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