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朝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女知青怎敢與大隊幹部串通一氣反對工作組砍樹製作革命巨幅標語。可他哪裏知道,論見識,文小華比他多得多。這個身材矮小貌不驚人的女知青,出國到過南斯拉夫,與林學家握過手,與地、縣林業局長同過席,有這種資曆的角色,總是遇事不驚。
幾年前,明星大隊書記到地區林業局開會,帶回兩株油橄欖苗,叫大隊會計拿回去栽在屋當門。當文小華落戶茶地灣時,油橄欖已長到茶杯大。文小華到來,大隊會計就交她經營。
因為油橄欖在幾個縣試種成功,地區林業局決定擴大種植麵積,舉辦油橄欖培訓班,以適應發展的需要。在學習班上,文小華認識了地區林業局季工程師,此人解放前畢業於川大林學係,是全地區技術權威。文小華以優異成績學習期滿後,地區林業局接到省林業廳通知,選派12名技術人員到阿爾巴尼亞的鄰國南斯拉夫學習油橄欖繁殖技術。
文小華被季工程師選中了,全地區12名學習組人員中,隻有文小華是知青,其餘11人都畢業於林學院或林業學校。
與黃泥巴相伴的知青還能出國,這簡直在夢裏都不敢想,飛機載著這12名中國人掠過高山、掠過平原、掠過海洋,終於在貝爾格萊德降落,在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坐火車到達目的地。雖然是出國,並不是住賓館、吃酒席,而是在油橄欖生產合作社住下來,自己買糧買菜煮飯。
3個多月來,學習組一直忙於學習油橄欖扡插育苗、苗圃管理、苗木栽植、栽後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他們的物質生活是充實的但又是艱苦的。開頭,南斯拉夫農民帶文小華到市場,說1第納爾可以買1公斤雞或200克黃瓜,文小華真懷疑他把價格看錯了。在國內,黃瓜算什麼東西?吃雞是月母子的資格。反正指到相應的買,天天吃雞,燉蒸燒輪流,過上了“共產主義”生活!吃到十幾天後,見到雞肉就惡心,而黃瓜吃起來,卻是那麼的清脆香甜爽口。星期天,他們也結伴到鎮上去看電影,因為看不懂塞爾維亞文,不知說的什麼,但“南斯拉夫人打德國人”還是曉得的,殘酷的打鬥場麵總比革命樣板戲好看。這時候,文小華忽然想起國內對幾國電影的總體評價:中國電影,新聞簡報;朝鮮電影,又哭又鬧;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南斯拉夫電影,流血打仗。
學成回國,地區林業局為他們接風洗塵,當過炮兵團長的李局長和管技術的季工程師為每個人舉杯敬酒,李局長聽說文小華是知青,又特地敬了她一杯並拍肩鼓勵。
回到明星大隊,大隊書記確定兩個有點文化的青年農民當助手,成立大隊油橄欖科研小組。目前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確定5畝透水性好的砂地,按4×4公尺的要求,打好植樹穴,等油橄欖苗一旦運來,馬上投入栽植。這項突擊性的工作必須由眾人來完成,大隊書記帶著20多個社員,在砂地灣按要求挖植樹穴,文小華則帶著兩個青年農民拉皮尺定植穴點,監督樹穴質量。如此忙到收工,文小華見水缸是幹的,挑起桶去擔水,被正坐在門檻上擇菜的大隊會計的女人攔住,要留她吃飯,見文小華堅持要去擔水,就說道:“客氣什麼呢?娃兒他爸說了,農忙時節你就在我家裏吃飯,你抽空給我娃兒輔導一下作業。”
樹穴按質按量挖成,施足基肥,大隊會計找上一輛手扶式拖拉機,帶著文小華到縣林業局拉新運回來的油橄欖樹苗,因拖拉機在路上扯拐,回來時已是午夜時分。二人顧不得疲勞,挖土把樹苗假植起來,避免水份蒸發影響成活率。
植苗的時候,文小華親自栽一株讓助手看,一再強調提高成活率的關鍵在於保證樹苗根部與土壤的緊密結合。就這樣,他們把苗子全部按植苗操作規程栽到地裏,這才鬆了一口氣。
次年驚蟄過後,縣林業局長視察明星大隊油橄欖生長情況,枝梢頂端已抽出粉綠的新葉,這說明油橄欖已成活了。高興之中,他同意撥款明星大隊建油橄欖采穗圃,培育更多的種苗在全縣推廣。文小華在經營油橄欖造林地的同時,又接受了油橄欖的繁育任務,擔子更重了。有時去街上趕場,忙完了事就往回走,根本不得空進茶館與知青們閑吹。
初夏,氣象上的“黃梅雨”無休無止地落了下來,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粘結嚴重,油橄欖因土裏空氣不足而生長不良,正需要加強管理的時候,“三分之一運動”工作組進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