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一晃,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時間來到了二十世紀末。
出三思大學南門,朝南走一裏多路,往西拐,再走一裏多路,路北有一個小區。進了小區,找到五號樓,進二單元,爬上三樓,往東一看,一扇門上貼著一張告示,上寫“考研居,非專業考研族嚴禁入內”,這便是301,接下來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走進301,便發現這是一個一居室的小房子,麵積不足50平米,卻也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陽台,一應都有,真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客廳的牆上,赫然貼著一張書法作品:
考研居銘
床不在軟,能睡就行。
桌不在大,能學就成。
斯是陋居,考研得名。
讀書晝夜亂,做題分秒爭。
談論有兄弟,往來盡精英。
可以談體會,講心經。
無世事之幹擾,有內心之安寧。
悠悠書香氣,濃濃兄弟情。
孔平曰:“不亦樂乎?”
再在房子裏麵轉一轉,便可以看到有三張床、三張書桌、三把椅子,客廳裏還有一個茶幾、一個小沙發,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家具,更不用說什麼電器了。因此,上麵《考研居銘》的描述並沒用什麼失當之處。
此刻,正有三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端坐在書桌前,聚精會神,猛啃書本。這三個年輕人,自然就是孔平、張渝和李楊了。他們當上了專業考研族,囚居在此,已經有好些日子了。
話還得從半年前說起。
半年前,大概是六月的一天,孔平忽然找到張渝和李楊,勸說二人考研。張渝和李楊不想考,但擋不住孔平的勸說,便答應了。說起這個,三人很是慚愧,因為過去的三年,三人幹了不少事,但卻沒幹多少正事,功課上也是不求上進,馬馬虎虎,考個及格就算完成任務,有幾次差點就掛科了。三年下來,張渝和李楊的成績在班裏排在中下遊,孔平稍好點,但也就是排在中上遊,保送研究生是沒有什麼希望的。
考研決定已下,又商量了報考什麼專業,接著,三人開始選擇導師。先選擇有名的,於是把錢老、華老、陳老、費老、吳老、潘老、雷老等列了出來,寫到了紙上。可是,上網搜索之後,才發現,他們有的已經去世了,沒去世的也已經退休好些年了,早就不招研究生了。唉,沒辦法,於是惋惜了一番。看來“老”字放在姓後麵的主兒是不好找了,那就找“老”字放在姓前麵的主兒吧。這麼一找,又找到了不少,老謝、老鄭、老洪、老李、老潘、老吳等等。又經過一番商議,三人選定了各自的導師。
接下來,三人應付完了期末課程考試,把參考書與資料買了回來,又回家過了幾天暑假,便返回了學校,開始了考研課程的複習。
李楊宿舍的其他同學還都沒回來,他的宿舍又在陰麵,涼快一些,所以孔、張二人就都搬到李楊宿舍去住了。三人雖然早已結為兄弟,但還從來沒有在一起住過,這下算是彌補了這個遺憾。這個暑假剩餘的日子裏,三人食則同桌,寢則同屋,學則同室,頗有劉、關、張三兄弟當年在中山府安喜縣的風采。
日子過得飛快,一晃,快開學了。同學們陸續回來了,看來三人同居的好日子快到頭了。三人一合計,幹脆,在學校附近賃個房子得了。下學期不上課了,就窩在那房子裏,當專業考研族。說幹就幹,貼條子,到周圍的小區打聽,花了三天功夫,與幾個中介鬥智鬥勇,又和房東討價還價後,三人終於把這事辦妥了。賃了一個不足50平米的一居室,有水、電、天然氣,但是沒有暖氣、熱水器,1000塊錢一個月,期限5個月。
屋裏擺設著實簡陋,但三人對此感到很滿意,行了,又不是來享受的,東西多了反倒是幹擾。事不宜遲,當天就把屋子打掃了一下,然後就搬了過去。沒有櫃子,衣服沒處擱,就放到箱子裏,把箱子塞到床底下。書也擺不開,因為桌子太小了,這倒不是桌子不給麵子,而是那三張桌的桌麵實在太小了,擺不開那麼多書。沒辦法,隻好把書擺到了桌子旁邊的地麵上,畢竟地麵的麵子要大得多。
收拾停當,孔平給房子起了個名字——“考研居”,又作《考研居銘》一首,便是上麵的作品,用毛筆寫了下來,貼到了牆上。這樣,三人便轉變成了專業的考研族。開學後,三人又找了一天,跟這學期課程的任課老師們說了說,又到學院辦了緩考手續,此後,他們便入駐了考研居,紮了下來,安心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