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電腦簡介(一)(1 / 1)

電子計算機的起源及發展

電子計算機是人們解決各種各樣的複雜事物時,為了提高效率,減輕腦力勞動的強度,提高人們的思維、記憶、判斷能力,加強人的手、腳等的功能,提高人的聽覺、視覺機能等等而發明創造的一種現代化工具。

電子計算機是現代科技高新技術的典型代表產物。它的出現標誌著又一次新的工業革命時期的開始,將對人們的科研、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促進和發展。

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誕生在1946年,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的。五十多年來,計算機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它的發展經曆了四個階段,我們稱之為“代”:

第一代,1946年至1957年,其特征是構造計算機的器件采用了電子管。因此它的體積很大,重量很重,而功能卻很簡單。

第二代,1958年至1964年,計算機的主要器件采用了晶體管,體積也相應地小了很多,性能有所改進。

第三代,1964年至1972年,計算機采用了小規模集成電路。所謂集成電路,就是能把很多晶體管、電阻、電容、電感等電子元件做在一片芯片上。由於集成電路的體積又比晶體管電路縮小了上百倍,因此計算機的體積也大大地縮小了,其性能也有很大提高。

第四代,1972年開始,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每個集成電路芯片上可以集成成千上萬個晶體管,使得計算機的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軟件技術更趨完善。

第五代計算機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種新型計算機,這種計算機將突破原有的係統結構模式,以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或其它新器件作為邏輯部件,不僅能進行數值計算,而且能夠直接進行聲音、圖象、文字等信息處理工作。它以人工智能為目標進行知識處理,能模仿人對問題的處理與邏輯思維推斷方式,能用自然語言進行對話的信息處理係統,能處理和保存知識等等。

怎樣認識微型計算機

在計算機日益推廣普及的今天,人們常常說到“微型機”或者說“微機”。其實,從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相接合的角度來考察“微型機”,它實質上是對“微計算機係統”的簡稱。

一個完整的微計算機係統(Microcomputer system,略寫MCS)其核心部件稱“微處理機”,此外,應配置外圍接口及相應設備、電源裝置和必不可少的係統軟件。

微計算機的核心器件是微處理機(Microcomputer簡稱CPU)也稱為微處理器。它隻包含常規計算機中的控製器、運算器及數據通路,能執行機器語言描述的指令係統,但僅完成對數據信息的控製和處理。要對信息進行存貯、輸入和輸出,應為微處理機配備存貯器、輸入/輸出接口電路以及信息傳輸用的係統總線而構成一台微計算機。

微型計算機(Microcomputer system)是計算機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相結合的產物,尤其以近幾年的發展為迅猛,一方麵這類計算機以個人使用為特點,小體積、低價格、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適應性等顯著優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在辦公室自動化、家庭教育、企事業管理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另一方麵,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反過來促使計算機製造商提供性能更優越的機器。因此,微計算機的性能日趨完善,高速大容量的386、486,以至586、686不斷湧現,使得計算機產品的更新速度極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覺得有必要在家裏使用計算機以替代部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而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當計算機能夠適應通常的工作環境進行正常運行,特別是當計算機的價格能被廣大普通消費者接受時,計算機就進入了家庭,成為家庭電腦。

事實上,計算機可能不知不覺地已經進入了您的家庭。您家裏的洗衣機可能是全自動的,能由計算機控製自動的,定時定量地進行洗滌、漂洗;您家裏的音響也是計算機控製的,可以自動尋台、定時播放節目等。這種計算機稱為專用計算機,指為某一特定功能服務,它們往往附屬於某一具體的應用設備,有關的功能通常不需要也不能由使用者添加或修改。在具體的表現上,使用者也不一定能夠看到實實在在的計算機,但計算機確確實實地存在並控製著應用設備的正常工作。在這類計算機中,複雜的如用於控製作戰飛機、坦克等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先進武器,簡單的如控製全自動洗衣機、帶遙控功能的彩色電視機等家用電器,但人們在操作過程中並不一定感覺到是在操作計算機控製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