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1 / 1)

讀師範的時候我們常唱這樣一首歌:鳳凰樹花開映彩霞,老師訪問到我家,老師您辛苦了,快上竹樓喝碗茶。老師您辛苦了,快上竹樓喝碗茶。鳳凰樹花開了多少回?老師您黑發變白發,頭發雖白心裏甜,孩子們再不做睜眼瞎。白天黑板前吐深情,晚上油燈下育新苗。竹樓迎您來補課,火塘伴您訪千家。哎……

記得我們當時唱這首歌的時候心中是滿當當的幸福自豪和聖神的使命感。

我們在嘹亮的歌聲中懷著神聖的使命感走上了教育崗位,在三尺講台上一站就是三十多年。黑發站成了白發,急躁站成了沉穩,嚴厲站成了慈悲。莫非歲月的風霜在雕刻人的容顏的同時也順手雕刻了人的情懷?

“歌聲飄過三十年”,如今當我們再唱這首歌的時候,情感不再是那樣純粹了。除了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外,還有滿滿的憂慮、迷惘、無奈和感傷。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人們所說的悲憫的情懷。

有個成語叫感同身受,但也許真正的感同身受很難達到。教師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是良心的事業,也是探索心靈的事業。沒有當過老師的人很難理解老師對待學生那份複雜的情感,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沒有另一種職業像老師這種職業一樣對工作的對象充滿愛憐。哲學家有句名言: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那麼世界上也就自然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心。因此這也就決定了老師工作的長期性和複雜性——他永遠沒有依葫蘆畫瓢的省心事,永遠沒有船到碼頭車到站後告一段落的輕鬆,而隻有永遠在路上的風雨兼程。我這樣說絕對不是為了渲染老師的辛苦,更不是誇耀老師這份職業的崇高。我隻是想說,老師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寬容,因為他們沒有現成的經驗可複製,哪怕他們很努力也很優秀。我隻是想說,請給成千上萬生活在課本知識的夾縫裏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孩子們減減壓吧,還他們一點青山、綠水、陽光。我還想說,隻有全社會共同守護花兒才能爛漫地開放。

享受了在應試教育強大杠杆的作用下把老師和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的不公平待遇。

參與了野蠻打磨簡單否定扼殺學生靈性的題海戰役。

觀賞了一出出校園鬧劇。

目睹了未成年人逃離校園流入社會淪為罪犯的現實。

耳聞了脆弱的心靈不堪忍受應試教育的高壓而親手掐斷自己盛開的生命之花的慘劇。

忍看了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奉獻的同仁們轟然倒下的背影。

……

於是我的心顫栗了,我的眼中有了淚痕。學校本應該是歌聲嘹亮的所在,朝氣蓬勃的所在啊!可是現實呢?

這一切常常不由分說地撞擊我的心扉,使我產生一種一吐為快的衝動,於是我將它敷衍成我的《守護花開》。

不會忘記成書的路上陪我一路走來的那些熱情幫助和悉心指導的良師益友們,字裏行間有你們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付出,我真誠地感謝你們。

彈指一揮間,三十多年過去了,離開我站了三十多年的講台近在咫尺。我真誠地愛我的事業,愛我的學生,愛我的同事。雖然有過牢騷,有過怨言,但這不代表不愛,隻是希望它更好,就像樹葉離開枝頭回到大地化著淤泥是為了更好地肥沃大地滋養樹根一樣。如今我把這份愛化著相思淚,蘸著相思的淚水抒寫了我的《守護花開》,以此獻給我深愛的教育事業。

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不是太不謙虛,太自以為是,請原諒我有限的水平——我真的找不到一句更能表達我內心情感的話。

李菊

2015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