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人的呐喊(1 / 1)

-致教育部袁貴仁先生的信

Dear Mr Yuan:

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您可能會詫異為什麼“高中生”

三個字會加雙引號。其實,我加雙引號的目的沒有它意,就是

突出沒有高中學籍的借讀生這一“特別性”。我給您寫這封信

不在其他,就是為了說一說我們的中國教育。

袁先生,您是中國人,也接受過中國的教育。我們中國的

教育是什麼樣的,您應該和我們一樣很清楚。下麵我給您說一

個故事,您大概就能再重溫一遍中國教育罷。

一個男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擔憂自己的數學會拿不到滿

分。果不其然,當他上初中時,由於初中課業的突然增多和老

師管理有些不嚴,夾雜家庭的煩雜導致他一度陷入“難過-

- -

失望 絕望 重燃自信”這一過程,分數也隨他心情的變

化而變化。他感受不到溫暖,感受不到前進的魄力,有的是自

己從迷惘到覺醒。現在中國的基礎教育已不是當年“真”的教育,

也不是錢鍾書的《圍城》,而是現代社會的“圍城”。隨著信

息科技的發展,人們利用科技成果製假造假不僅僅局限於某一

領域,教育領域也受到嚴重侵蝕,這您知道吧。我不知道您是

怎麼看待莫泊桑筆下的“奧士高納現象”,在生活中有奧士高

納大爺類型的人少之又少-盡管我也許是那類人。同學們以

不舞弊而懶惰為恥,以懶惰舞弊為榮,在生活中屢見不鮮。高分,對身處中國的窮學生來說就是命根,自己懶又不舞弊,何有顏

麵見江東父老?因此, 我也就常因此遭到排擠, 在家裏也不例外。

我的老師曾經還因江西電視台的《都市情緣》裏演的盡是社會

的陰暗麵而憤慨萬分。她想到是社會的問題,卻怎麼也不感慨

-

要變之。老師為了保存顏麵,還發會考答案給自己的學生

這是學生之間傳播的“新聞”,不知這風不起哪裏會傳出來呢?

更別說高考,“學生舞弊,老師相助”已在暗處蔚然成風,高

考隻不過是一種形式罷了。正因如此,有越來越多的家長不重

視教育,到了法定義務教育年齡一過就任孩子“自由發揮”,

這一放鬆,社會、家庭、教育三方麵都不嚴密,很多孩子自然

也就墮落,犯罪率和勞動力也就與日俱增。

在中國,窮者讀中專,富者或分數高者讀高中,漸漸地成

為一種循環的常見的怪象。但是,一到大學,無論如何都要高分,

因為大學隻認可分數,得高分者得“天下”。學生們也就不得

不去適應大學的單一認可,而出現普遍的“舞弊”。大多數學

生不願意努力,老師也沒有心思去尋法引導,基層“官老板”

想法賺錢,“舞弊”也就演變成學生一到考試的慣用辦法。

經常有人說學生舞弊是自作自受,我不知道舞弊是學生們

厚顏無恥的行徑,還是社會風氣的誘導呢?

在我們這兒,也就隻有臨川一中是公認的“好高中”。因

為隻有在這所學校裏,學風才隨處可見。學風好,考風就好,

社會風氣也才會好。一個好的學風不是學生自己能自主養成,

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都不引導,都覺得束手無策,學風何以

養成?要改變這種局麵,就要立法。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人心都有畏懼的,有畏懼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加爵也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警示吧!至於立法的深度,那您可

能要衡量一二了。

沒有好的風氣,就不可能會有好的教育;沒有好的老師,

就不會有好的學生;沒有好的社會,就不可能有真才實學的“棟

梁”。假使有這一切,中國的複興之路大抵就不會那麼崎嶇罷。

跟您說了那麼多,有點力不從心。但願我們中國的教育不

會走倒退路。

祝安!

羅文輝

2012 年 12 月 23 日

身為中國的父母,其身上的毛病不少,最不

得孩子容忍的就是其自身的自大的毛病,總

認為父母高高在上,不容許孩子或以道德或

以科學將他們不足之處指出,總認為是孩子

挑戰其權威的地位,此實屬為“專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