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環境成本核算中的資本化與費用化分析(1 / 2)

環境成本核算中的資本化與費用化分析

財經縱橫

作者:王君暉 張婧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的高速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日益遭到破壞。而在傳統的會計核算體係中,環境成本並未納入產品的成本當中,使得產品成本核算不能真實地反映產品對資源的消耗,導致了大量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利益的短期行為。本文從環境成本的定義入手、對其分類及核算的內涵進行分析,以期引導企業對環境成本引起重視,實現經濟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關鍵字:環境成本;費用化;資本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一、環境成本的定義及構成

(一)環境成本的定義

關於環境成本的定義,聯合國會議文件曾經提出:“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也就是說,環境成本是企業在實現經營目標,獲得經濟利益過程中,為預防、降低或清除所產生的環境影響而發生的,以貨幣價值計量並輔以實物或技術計量的各種耗費支出。

(二)環境成本的構成

我們認為,環境成本的分類應該按企業的使用目的來決定,因企業利用成本信息的方式不同,或者活動的規模和範圍不同,環境成本的分類也會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從環境成本受益期長短的角度,將環境成本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一次性支付但長期受益的環境成本支出;第二類是受益期為當期但在後續多個會計期間內需要攤銷的費用;第三類是不經常發生、受益期隻在當期的環境成本支出。

二、環境成本的資本化與費用化處理

(一)環境成本資本化與費用化處理現狀

隨著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企業對環境問題也愈加重視。但在環境成本核算方麵,根據所處的行業或自身的財務狀況,有些企業願意將汙染預防支出費用化,以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而其他一些企業則更願意將其資本化,以達到籌集更多資本的目的。

具體來說,當企業將環境成本費用化時,則與環境有關的支出一般被計入“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等項目,從而影響當期損益。然而環境支出不像其他成本支出那樣均衡地發生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它往往具有突發性或一次性的特點,即發生時點不確定。例如,因違反環境法規受到處罰而發生的支出等。由於目前多數企業僅在實際發生環境支出時才將其列入費用,忽視了潛在的或有成本,使得當期收入與費用配比不合理,從而導致企業不能正確核算環境成本,產品信息失真,企業利潤難以正確核算。

另一方麵,當企業將環境成本資本化時,環境成本支出的會計處理一般照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規定,記入“環境資產”賬戶下的“環保設備”、“環保技術”等明細科目,通過分期攤銷長期資產,將成本支出轉移到若幹期間的費用中,從而對企業產生長期影響。如果該企業有申請上市的計劃,就很可能為了達到規定的上市條件而利用環境成本大量資本化來調節利潤,或者企業也可能為了能夠從銀行取得貸款,利用對環境成本盡可能多地資本化來增加資產總額的賬麵價值,從而降低資產負債率以達到目的。

由上可知,由於環境成本的確認標準並不清晰,這影響了環境成本信息的真實性且不利於進行環境控製。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日益增強,環境成本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如何確認環境成本,資本化還是費用化,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