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贈:軍事知識手冊(1 / 3)

1. 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閃電戰嗎?

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速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製敵取勝。閃擊戰三個重要要素:奇襲、集中、速度。

古德裏安希特勒閃電戰是由古德裏安創建的戰爭模式,但卻是由希特勒提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首先並且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是以裝甲部隊為決定性力量,取得製空權為前提,不顧側翼暴露的危險,在向敵人後方做快速,大膽的襲擊。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製敵取勝。它往往是先利用飛機猛烈轟炸敵方重要的戰略設施——通訊中心,並把敵人的飛機炸毀在機場,取得製空權,並使敵人的指揮係統癱瘓。然後使用大規模坦克集群快速衝鋒,徹底摧毀敵軍因空軍轟炸而混亂的陣地。

2. 你想知道蝙蝠炸彈是如何製造的嗎?

“蝙蝠炸彈”,光聽這個名字就夠怪異與驚悚的。這種武器是二戰期間美軍秘密研製的,用於對日本本土進行襲擊。這個想法很簡單:將引爆裝置放在墨西哥遊離尾蝠身體上,降低它們的體溫,讓蝙蝠在運輸途中處於冬眠狀態。當飛過敵方城市上空時,再將這些蝙蝠釋放出來,放在公共建築下麵。在指定時間內,所有蝙蝠會爆炸,使整個城市陷入火海。

1943年,美國有關當局研發出了這種投放炸彈。彈中有26個盤子,每個盤子有40個格子,每個格子放了一隻蝙蝠炸彈。當投放後,投放彈會彈出降落傘,外層彈殼會退落,盤子會滑開,盤子內的溫度會在降落過程中升高,原本處於休眠狀態下的蝙蝠逐漸蘇醒,隨後展翅飛行,飛到目標釋放炸藥。一架轟炸機最多可運送20萬隻蝙蝠,二戰時期日本傳統的房屋多是用竹、木、紙做建築原料,因此一旦成功投放,便可製造令敵人恐怖的火災。

3. 你知道戰鬥機上有幾個人嗎?

現代戰機一般都為了適應不同任務的要求而設計成單座或雙座。輕型戰機因為隻進行空戰任務,所以一個飛行員足以應付,因此大都采用單座。

現代重型戰機都采用雙座,這是因為重型戰機負有對空、地雙重戰鬥任務,即對空中目標和對地麵目標攻擊。雙座戰機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對地的攻擊上,因為前座為駕駛員,後座為雷達和對地攻擊武器控製員,這樣就可以提高武器的效能,提高戰機的生存能力。

4. 你知道三國時期的木牛流馬嗎?

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據記載木牛流馬可以載重四百斤以上,每日可以行進數十裏,為蜀國的十萬大軍在作戰時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有多種說法,但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

又過了200多年,南北朝時的科技天才祖衝之據說又再造了木牛流馬。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他同樣也未留下隻字片圖的資料。書上的木牛流馬的介紹是: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裏,群行者二十裏。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5. 你知道坦克的來曆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英國人E·D·斯文頓在一次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1915年,英國政府采納了E·D·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製了坦克的樣車。

1916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1916年9月15日,有60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為了紀念發明家Tank取名坦克。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

這種稱為“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從那時起,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戰武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