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離朝十五年,少年皇帝自十歲繼位,在太後的輔佐下少年成才,十三歲便開始親理政事;十四歲親自上陣殺敵,平息了離朝曆史上著名的北應之亂;十五歲棄朝堂不顧,隻知道四處閑遊,導致後宮空置、朝幫分裂……
離朝二十一年,不少忠臣擔心先帝打下的朝廷就此崩潰,於是紛紛上奏。
早朝。
高高在上的皇位兩邊,沒有皇帝,倒是被兩個女人各占了一方,太後白氏還有平陽公主洛神。
禮部尚書孔孝穿著一身素衣站了出來,語氣裏是無盡的懇求,因為年歲大了,說話時一激動一雙手就會抖個不停,已經沒有年輕時光彩的眸子也含了滿滿一眶的淚,“太後,陛下與關衣郡主的親事已經不能再拖了!請太後三思啊!”
孔孝身旁的幾個大臣交頭接耳議論了一翻後又站出一個人附和著,“太後,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無母啊!”
“請太後三思!”滿朝文武瞬時跪了一地。唯獨一少年依舊佇立著,其身姿挺拔,一雙鳳眸流光回轉,倘如琉璃般幹淨透澈。
因為這個獨特的存在,太後的目光明顯冷厲了不少,卻還是一言未發。
跪於朝下的朝臣們更是不敢出聲,誰不知道太後與丞相一直都是死對頭,雖明裏未起過什麼大的衝突,但背地裏的雙方勢力恐怕早已經鬥的熱火朝天了。
偏偏又是在中立派的蘇王爺和皇上都不在的時候,雙方若是一時興起起了衝突,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現朝中,丞相年小輕狂,自上位以來就從未出現在朝堂之上,每次上朝都是由這位溫大人代勞,百官雖有不服,卻也難以不服,這小丞相的本事和心狠手辣是他們早就見識過的,若說他不配做這丞相,那還有誰能做?
蘇王爺本就是異姓王,如果不是先帝定下了這門荒唐的婚約,太後是萬不會讓蘇世守得意這麼久的。
現下若再讓蘇世守的女兒當了皇後……
太後盯著那皇位,布滿皺紋的臉上帶著一絲顯而易見的不甘。
一陣死寂後,平陽公主洛神率先開了口,語氣戲謔的轉向自己的生母,也就是太後白氏,目光透著狐狸似的狡猾,“母後不妨聽聽丞相的說法,畢竟皇兄立後可不是什麼隨隨便便的小事,更何況關衣郡主這十多年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就連如今生的何等模樣都還未可知,丞相雖從不上朝,但溫大人既是丞相的人,日日代丞相聽朝,在朝中又向來威望極高,平陽認為,母後不妨聽聽溫大人對此有何看法?”
不少與丞相不合的朝臣讚賞的看向平陽公主,先帝在世時最為寵愛的便是這平陽公主洛神,甚至允許她在旁聽政了足足三年之久,一直到先帝駕崩,遺詔中寫的都是命平陽公主與太後共同輔佐四公子洛析出。
由此便可看出先帝對這位公主的喜愛絕不亞於現在的少年皇帝洛析出。
就在幾年前,深宮中更曾傳出一些流言蜚語,說平陽公主並非太後親生,當然,這些都隻能算是謠言。
“這朝堂之上哪有你說話的份?”太後冷冷的刮了她一眼,全然不似是一個母親對待自己孩子應該有的樣子,相反的,她似乎極其厭惡洛神。
洛神唇角泛起一絲冷笑,未再說什麼。
“雖當如今戰亂紛紛,可皇上的年紀確是時候立個皇後來穩定穩定後宮了。便依各位愛卿之言,現如今哀家隻等蘇王戰勝回朝,訂個良辰吉日!”沉沉的語調,就像是感冒後的沙啞一般,卻有著常人所沒有,亦無法承受的強烈壓迫感。
她可是陪伴這個王朝興盛衰敗,並成功爬上最高位的女人。
即便她再厭惡蘇世守,以現在的情況,她根本無法意氣用事。
而此時的決定已是她給予的最大退讓,蘇世守畢竟是外姓,雖得先帝信任被封為王,但如今若是再讓他的女兒當上了皇後,難免太後不會為了自己兒子的江山帝景多做考慮。
但因是先帝未完成的遺旨,即便是她也不敢公然廢除,如今百官上奏,結果已成定局,現在她求的,不過是最後的一點顏麵罷了。
京城外。方山
陽光暖暖的照耀在窗邊的桌案上,木窗半敞著,屋子外是一成片的桃花園,時時處處都飄逸著雨後泥土的芬芳。
木屋外的石台兩邊分別放著兩個瓷烤的棋碗,棋碗中還有不少棋子和雨後的積水,看得出木屋的主人在雨前剛下了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