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改革刻不容緩
網民議事
1月9日,上海舉行了出租車價格調整聽證會,在與會的24名聽證代表中,共有22人讚成提價,僅兩人提出異議。而與上海等地讚成出租車漲價的同時,國內出租車司機罷工也此起彼伏,1月4日,沈陽千餘輛出租車罷工,主要是出租車管理公司扣取的份子錢太多,還有就是打車軟件催生“轉車服務”,導致出租車競爭力下降。1月13日,沈陽、濟南、南京等城市再次出現出租車罷運,要求出租車公司降低車輛租金,增加起步價。
國內的出租車行業出現病態,主要是由於壟斷機製造成的,牌照掌握在政府手裏,上海出租車牌照轉讓價格被炒到50萬元以上,沈陽的出租車牌照轉讓價格更是高達80萬元。而且,出租車公司管理低效,人員臃腫,七大姑八大姨都往裏麵塞。據說,一家有一千輛出租車的公司,管理人員就超過200人。
在出租車司機叫苦連天,消費者高價打不到車的兩難處境下,出租車行業的改革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新華社評論認為,出租車經營權的壟斷,養肥少數人,害苦一批人。這種利益模式早已板結,針紮不進,水潑不入,成為百姓出行改革路上的“堅冰”。
網民們認為,出租車的改革應該由市場說了算,政府不應一再拖延。事實上,科技的發展,也在倒逼出租車行業改革。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借助打車軟件,大城市的“專車服務”星火燎原,極大地衝擊了傳統出租車行業。據透露,目前沈陽“滴滴專車”已經有近千輛。
“專車服務”的優勢在於,背後的運營公司抽取的提成少。比如,“滴滴專車”一天跑了1000元生意,“滴滴”公司隻抽取20%後,剩下的歸出租車司機。這樣一來,司機就不必依賴出租車公司,而且賺得更多。而北京出租車司機的份子錢,平均每月高達6200元。
@批判即是建設(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出租車公司都是吸血鬼,基本都有官員股份(代持),建議全部取消。可采用行業協會的管理模式,出租車司機每月交100元,管理效果肯定比現在好(現在是每月5000多)。其實出租車公司隻做兩件事:收份子錢,學習“黨八股”(每月一次),別的啥用都沒有。車子壞了,司機出錢修,出車禍了,有保險公司。
新浪網友“淡光濃影”:份子錢養一幫閑人,啥事不幹就等著吸司機的血。太可恨了。公司的所有費用,包括他們勾結官方需要的費用,都得司機買單。車,自己出錢買,辛辛苦苦跑來的錢,還得交給什麼都不幹的公司。你們想想合理不?
而網友“搖滾小二郎”說:如果真的是為了人民,那麼就請用從便民的角度出發,一切便民的方式都是正確的,公共交通的運營不是少數利益群體的蛋糕,全民參與,生態化管理,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何嚐不是件好事呢?
實際上,出租車還經常引發社會矛盾。在過去很多年中,出租車行業經常出現罷運情況。一些地方還引發了群體事件,廣州天河就曾爆發出租車大罷工,司機在上班高峰期堵路,引發騷動,不得不出動大量的警力維持秩序,甚至演變成流血衝突。
@宋祖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打車難、議價、以交班為由拒載、拚車、黑的士等,出租車行業亂象橫生,每次整頓以後,稍有收斂,過一段時間變得更亂。乘客煩,司機其實也很苦,出租車公司剝削的份子錢年年漲,壟斷行為逼良為娼。讓出租車行業徹底市場化的建議提了多年,為何不行動?打破壟斷,刻不容緩!
@劉勝軍改革(專欄作家):百姓抱怨打車難,出租車司機抱怨收入低。問題在哪裏?在於出租車公司黑社會般的蠻橫壟斷。專車橫空出世,把社會車輛利用起來,增加供給、改善服務,是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因為有滴滴之類的公司擔任組織者,不存在非法運營,真正非法的是出租車公司。
@段萬金(律師):從今起,我拒絕乘坐出租車,如需要,我會專門使用滴滴專車等服務,即使政府調查我也會拒絕配合,以抗議各地政府紛紛封殺專車服務。好好的一個出租車市場,為什麼要由政府壟斷審批呢?政府已經把出租車市場管理的天怒人怨!民眾不滿意,出租司機不滿意,隻肥了一小撮人!
@老徐時評(獨立評論人):麵對各地圍剿專車等互聯網打車軟件,黨報不斷發聲呼籲改革出租車特許經營製度打破壟斷。現在某些利益集團已經完全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麵,凡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事物他們總是以種種借口進行封堵。出租車行業就是一麵鏡子,照出了某些政府部門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本來麵目。他們已經成為了改革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