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閹黨之亂(1 / 3)

大明萬利年間,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禍國殃民,搞得民不聊生,民怨沸騰,朝廷各地官員上奏的奏折都先經魏忠賢過目,許多忠義之士不是被排擠殺害就是隱姓埋名,歸隱

山林。

湖北巡撫吳淩凱有要事奏請當今聖上,故此特來請示魏忠賢,豈料剛來到魏忠賢的門口就聽有人說道:“千歲,此乃天下至寶盤龍壁,得此壁者,大可安邦定國,小可富甲一

方......”魏忠賢打斷道:“如今難道我不是和天子一模一樣嗎?朝堂之上,是鹿我都可以說成是馬,得不得此壁不都一樣嗎?”“非也,”來人諂笑道,“據傳說,能參透此壁者

可獲得一筆非常豐厚的寶藏,並且......”來人賣關子道。“並且什麼,說下去。”“是,千歲,並且可以得到徐福從蓬萊仙島求回的長生不老藥。”魏忠賢眯著的眼睛突然張開

了,隨口道:“長生不老藥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在尋找,難道不會是個騙局,昔年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尋找都未果,那你又怎麼知道長生不老藥之所在呢。”“千歲隻知其一

,不知其二啊,當年明成祖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當鄭和第六次從西洋返航的途中,無意中尋找到一座島嶼,並遇到徐福的後人,找到了長生不老藥,然而在回到京城之後,卻得知

成祖朱棣已經駕崩,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鄭和有感於明成祖朱棣的知遇之恩和賜名之恩,獨自為成祖守靈一年,之後便攜長生不老藥和一筆寶

藏偷偷的第七次下西洋,此去隻為埋葬寶藏和長生不老藥,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在印度西海岸古裏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隨行人員在鄭和身上找到了

此壁。故此要尋求長生不老藥非此壁不可。”

“小王爺竟將如此貴重的禮物送與寡人,所謂無功不受祿,有什麼事要我幫忙的啊?”魏忠賢貪婪的說道。”“千歲英明,我後金不日將發兵高麗,到時高麗國主定當向天朝

求救,到時萬請貴國不予援手,等到拿下高麗,定不忘公公大恩。”“好說好說......”話音剛落,忽然一股吸力將吳淩凱吸入門內,喝道:“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在我的門外偷

聽。”“千歲萬安,隻因事情緊急,不得已在門外等候,怕影響千歲大事所以才站在門外。”“哼,什麼大事,說來我聽聽。”吳淩凱道:“回稟千歲,湖北連日暴雨,長江水位

暴漲,修築的堤壩不三日就決堤,造成許多災民流離失所,請千歲打開國庫,開倉賑災,救黎民於......”吳淩凱還沒說完,魏忠賢就打斷道:“哼,區區幾個賤民的死活也要向

我彙報,一遇到災害救立馬期望朝廷開倉賑災,還不如多養幾條狗,至少我的狗還會為我效力辦事,這幫刁民卻隻會壞我好事。”說完一綿掌將吳淩凱帶出門外,厲聲罵道:“以

後不是進貢獻寶的事情就不要再來我這裏了,哼。滾吧。”

吳淩凱踉蹌的站起來,起身離開,不兩步就噴出一口鮮血來,暗道:這魏忠賢的童子功果然深厚,這一掌才用了二成力就這麼厲害,咳咳,說著起身離開。魏忠賢也暗道:想不到這個湖北巡撫居然有些武功底子,能扛得住的我的童子功,也罷,活不了多久了,我得選個湖北巡撫了。

回到湖北家中,吳妻秋水問道:“相公,此去京城麵見聖上,聖上怎麼說啊?聖上對於災情怎麼說。”

吳淩凱攥著拳頭歎道:“哎,國之不幸,宦官當道,朝綱腐朽,烏雲蔽日,外有後金,北元擾我邊疆,內有魏忠賢之閹黨敗壞朝綱,我大明百年基業危矣,還是我師兄廣成子

說的對,閹人不除,國家不興啊。”說著由於內傷發作就又暈了過去。“哇,哇,哇”一旁尚在繈褓的幼子吳文軒在啼哭著,另一旁其五歲的哥哥吳文飛在呐喊著“爹,你怎麼了

,快醒醒!”“飛兒乖,你爹沒事,隻是累了,想休息休息。”秋水嘴上這樣說著,但心裏還是挺擔心的。在屋裏踱來踱去,思考了一晚上之後,見吳淩凱仍然不醒人事,就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