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1 / 3)

當今皇帝是太皇太後扶植登基的,即位的頭幾年,長青曾處處掣肘於她,凡事皆需與皇祖母商議而定,直到後來她身子不大好了,長青才掌了絕大部分皇權。

太皇太後死後,她本家幾個安分的子侄,都被皇帝賞了個閑差事,而原來手握實權的幾位,這些年在朝中橫行跋扈,早就討皇帝嫌棄,隻是礙於太皇太後的麵子才一直沒辦,如今正好,他們被皇帝隨便找個錯處,都給撤了職。

至此,前朝,就真正成了皇帝一人獨攬大權的地方。

因大周這些年內亂外戰不止,長青於景祐十二年秋頒了幾道政令,一來減輕田賦徭役,與農休養,二來抑製苛捐雜稅,鼓勵工商。

此後,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於田畝,天下殷富。①

皇帝雖獨斷專權,但亦知曉廣開言路,善納賢才,而其間,最令人吃驚得,便是景祐十五年的春闈。

那一年,首輔賀治陶的嫡女賀萌枝被皇帝欽點進三甲之列,賜進士出身。以此為契機,賀萌枝正式入仕,授翰林院編修一職,為大周史上第一位女官。

在當今皇帝過度的集權手腕之下,雖然政治清明,但百官無所事事,而各處官員政績考核得也鬆,這就給了許多人渾水摸魚之處。

正值國富民強之時,官員之中的不少人,便動了其他的歪門子,貪汙腐化避無可避。

景祐十九年,發生了樁大案子,牽涉到朝中幾位高官,其中就有時任兵部尚書的謝塵非——皇帝的心腹之一。

無一例外,這幾位官員皆是被人匿名告密,言明貪汙受賄之舉。匿名的狀子,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或送去武易安府邸,或塞進禮親王府,然後再遞到了皇帝手上。

長青命都禦史一查,全都對上了,痛心疾首之餘,一連撤職查辦了十幾人,長青就準備開始著手整頓官吏,肅貪懲庸。

這種棘手又要在明麵上得罪官員的事情,長青需要有個人來替他出麵,思來想去,他便挑了禮親王孝瑜。

自孝瑜主動交出阿茹幾人之後,兄弟倆曾交心長談過許多時候,關係近了許多,再加上文墨的親厚,長青對這個兄弟,始終是愧疚和寬容多一些,後來,就給孝瑜挑了門極好的婚事。

孝瑜聽到皇帝的旨意,也不推辭,他接得爽快,辦得也是有聲有色。這些年,他明裏暗裏替皇帝做了許多事,很是習慣如此,也知道皇帝的意思,無非是怕他結黨營私,所以故意挑了這個尖銳差事給他。

他跟皇帝要了一批精明幹練的官員,先派去各路調查官吏善惡。待消息搜羅回來後,他再一樁樁寫明,通通呈報給了皇帝,一時間真得罪了許多人。

皇帝暗中留了一份心思,複又派武易安的暗衛去核查,確認孝瑜未曾夾帶私貨後,才放心大膽地處置起來。

長青對這位兄弟,刮目相看許多,暗忖徐之奎教出來的學生品行果然秉直,此後,各種朝事上,長青也慢慢倚重於他。

這一年,許多屍位素餐的無能貪汙官員被罷黜,嚴重一些的,更被皇帝扔進了大牢裏,而一批真才實學之人則被提拔了上來。怨聲載道是肯定的,重重阻力也有,可長青對此結果,仍是十分滿意。

但其中,給文家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隱患。

沒過兩年,武易安告老還鄉,他手中掌握的皇帝親兵左右二衛,被分給了魯湘桐和另外一人,而由他一手建起的暗衛,也不知皇帝是有意無意,則是交給了禮親王。

此舉意義重大,這說明,被皇帝認可的心腹又多了一人,謝塵非被撤職之後,長青急需一個人來填補這個空缺。

大周前朝穩定,後宮亦是,文墨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些年來,未出過什麼亂子,除了麗婉儀見靜妃失寵後,企圖以五石散勾引皇帝,被徑直打去了冷宮。

自前文那次選秀後,景祐年間再無任何選秀之舉,皇帝後宮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個人,而最得盛寵的,還是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