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1 / 3)

長樂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夜,帝崩。二十六日,發喪,靈柩停於兩儀殿,上下皆著孝服,宮中舉喪。

因大行皇帝未留遺詔,八月二十七日,太後並諸位重臣議,定皇二子長青嗣皇帝,備登基大典。

九月初三日,兩儀殿正門垂簾,長青至前朝崇熙殿,各級官員行禮。禮畢,禮部尚書萬程上奏,請即皇帝位。長青又至崇文殿,升寶座,下詔書,即皇帝位。

承天門鳴鍾鼓,殿外階下鳴鞭,群臣正欲行三跪九叩大禮,一著白色孝服之人,自承天門走進皇城,秋風颯颯,麵色蕭索,一臉哀容,正是皇三子無憂。

滿朝文武心下凜然,看看他,再看看殿內,不知該如何動作,下跪的腿一時僵住,連鳴讚官都忘了自己的口令。

這幾日,無憂獨自一人,自東州一路快馬加鞭趕回京城,可萬萬沒料到,竟會看到這樣一幕。他一步步踏入崇文殿,寶座上那人著十二紋章冕禮服,不可一世。他走至眾人前,仰頭,向那人看去。

長青與無憂,他們二人,隔著冠冕前的十二旒珠,靜靜望著對方。

殿內悄然無聲,淩仕誠與幾位大臣交換了眼色,這等皇帝家務事,與他們何幹?

長青坐於蟠龍寶座,看著底下那人,思緒紛飛。

他們兄弟幾人,修文上陣打仗,母妃家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無憂自小便得父皇寵愛,也因著他承聖寵,所以眾人就願意捧著他。而他自己,無依無靠的,又有什麼?他寫的文章諫言,父皇何時願意正眼瞧上一次?

長青牽起嘴角,苦澀一笑,十幾年在宮裏,他終學會了明爭暗鬥,學會了權謀算計,苦心積慮,忍辱負重,一步步走到今天,才有了這最後分曉!

藏在龍袍中的手攥了又攥,他長舒一口氣,眼前玉珠微顫,開口道:“三弟,一路辛苦了。”聲音中已經帶了帝王不可侵犯的尊嚴。

無憂負手直直立了片刻,終跪下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跟著他,行完這三叩九拜大禮。

九月初五日,定大行皇帝諡號,克定禍亂,曰為武帝,史稱周武帝。

九月十六日,皇長子修文率千人入京,與禁軍於城外對峙兩日,後棄兵,單人入城。

九月十九日,大殮,長青率皇族眾人拜地而哭。

九月二十三日,發引,葬定陵,眾人除喪服。

九月二十五日,長青下詔,封修文諸人為親王,封號略表。

修文在京師,隻逗留了數日,又馬不停蹄地要趕回金州。行前,長青於宮中設宴為其送別,太皇太後、淑太妃等皆列席。

淑太妃見了修文,眼眶就開始隱約泛紅,原樂公主在母妃身旁,低聲寬慰。

太皇太後聽了,勸道:“若是淑太妃記掛著,就讓皇上早些將修文調回京吧,常年在外,總不是個事。”淑太妃點點頭,用帕子輕拭眼角。

眾人一一落座,長青舉杯道:“今日家宴,大哥此行一別,又不知何時才能得見,朕先敬兄長一杯。”說完,他飲了一小口。長青本就不勝酒力,如今隻抿那麼些,臉上就現了紅暈。

太皇太後搖頭道:“都少喝些,皇上身子還沒大愈呢。”長青一笑,那兩個酒窩越發明顯了。

無憂、雨白、孝瑜等依次敬長兄,修文也不推辭,皆幹了杯中之物。

待輪到妙陽時,妙陽求道:“修文哥哥,煩請替妙陽向文家姐姐道個謝,那日別的匆忙,還未曾好生謝過她。”

這話引得人好奇,無憂便將此次出使西薑之事,全須全尾地說了一番,更是將那範淵行吹胡子瞪眼的神情學了十成足。